董友軍 董世暢 朱建平
摘 要:首先分析2019年全國高考物理Ⅰ卷、Ⅱ卷、Ⅲ卷選擇題,然后從宏觀角度和微觀角度總結選擇題特點,最后根據(jù)選擇題特點提出有效教學建議.
關鍵詞:必備知識;學科素養(yǎng)
文章編號:1008-4134(2019)19-0054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
所謂選擇題,通常是指從幾個選項中挑選出正確選項的題目.高考物理選擇題一般分為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常聽學生說,“得選擇者得物理,得物理者得理綜”,在全國高考物理試題中,選擇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全國高考110分的物理試題,其中48分是選擇題,占比約為44%.選擇題難度系數(shù)中等、知識覆蓋廣泛、題干素材新穎,有利于考查學生科學思維、物理觀念、科學態(tài)度等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1 試題分析
1.1 所處位置
全國高考理綜試卷,都是1~6題是生物單項選擇題、7~13是化學單項選擇題、14~21是物理選擇題,其中全國Ⅰ卷和全國Ⅲ卷的14~18題共5個題是單選、19~21題共3個題是多選,全國Ⅱ卷的14~17題共4個是單選、18~21題共4個是多選.學生在做物理選擇題時,理綜考試已經(jīng)考了大約20分鐘,此時學生精力旺盛、思維活躍、注意集中,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物理選擇題.
1.2 考點對比
按照人教版教材目錄順序、并根據(jù)2019年物理考試大綱主題,把2019年全國高考物理Ⅰ卷、Ⅱ卷、Ⅲ卷考點填入表1.
1.3 試題分解
把2019年全國高考物理Ⅰ卷、Ⅱ卷、Ⅲ卷選擇題分解為字數(shù)、材料、圖象、對象、過程、計算、選項、方法、素養(yǎng)去研究,填入表2.
2 特點總結
認真分析以上兩個表格信息,得出如下特點.
2.1 宏觀特點
宏觀特點,可以讓高中物理教學起點更高、視野更寬.筆者認為全國高考物理選擇題的主要宏觀特點是:考查“必備知識”、凸顯“學科素養(yǎng)”.
(1)考查“必備知識”
必備知識是指基礎性、通用性知識,它既包括必備的物理知識、也應該包括為解決物理問題而必備的數(shù)學知識.全國高考物理試卷選擇題,覆蓋了物理必修1、必修2、3-1、3-2全部知識主題,其中曲線運動在磁場選擇題中考查、電路在電磁感應選擇題中考查.通過考查這些必備的物理知識,引導高中物理教學必須重視所有必備知識,不可偷工減料.對于必備的數(shù)學知識考查,主要是融合在選擇題的計算過程中,常用到幾何圖形關系、三角函數(shù)關系、函數(shù)圖象關系等,引導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常用數(shù)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2)凸顯“學科素養(yǎng)”
高中物理學科素養(yǎng)主要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在高考物理選擇題中,通過公式、規(guī)律的簡單應用,考查物理觀念,如Ⅲ卷第14題,通過考查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具體體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能量觀念;通過示意圖、坐標圖,并結合公式、規(guī)律,考查科學思維,如Ⅱ卷第20題,通過分析一帶電粒子僅在電場力作用下的運動,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推理;通過嵌入生活、運動、科技素材,考查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如Ⅰ卷第16題,題目中加入長征九號素材,引導學生關注國家科技發(fā)展,熱愛科學應用研究,從而考查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
2.2 微觀特點
微觀特點,可以讓高中物理教學理解更具體、操作更方便.作為高中物理一線教師,對微觀特點更是情有獨鐘.
(1)素材與解題無關.為了落實立德樹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中畢業(yè)生,在選擇題題干中刻意加入生活、科技、運動等素材.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這些加入的素材,實際上與解題無關.如Ⅱ卷第14題,加入嫦娥四號,在解題過程中只是把嫦娥四號當做質(zhì)點.
(2)文字與過程簡潔.一半以上的題目文字在100以內(nèi),其中最少文字25個、最多文字176個.題目涉及的研究過程比較少,一般是1個或2個研究過程.由于文字少、過程少,所以選擇題的難度就不會太大.
(3)圖象與解題相關.帶有圖象的選擇題超過75%,示意圖和坐標圖中,都隱藏著解題需要的信息,考查學生從圖象中提取信息并應用規(guī)律和公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如Ⅰ卷第20題,既有示意圖也有坐標圖,而且示意圖和坐標圖都隱含了解題需要的有用信息,若不認真看圖,題目就無法解決.
(4)定量與定性交融.全國卷物理選擇題都有定量題和定性題,其中Ⅰ卷6個定量題、2個定性題, Ⅱ卷和Ⅲ卷都是4個定量題、4個定性題.不過定量題,基本不涉及復雜運算過程.
(5)公式與規(guī)律并用.公式和規(guī)律是物理的核心知識,也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在定量題和定性題中,綜合應用物理規(guī)律、物理公式進行分析.如Ⅰ卷第17題,既用到安培力公式、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公式、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公式等,也用到安培定則、平行四邊形定則等規(guī)律,通過這些公式和規(guī)律的結合使用,才可以挑出正確選項.
(6)選項與選項獨立.選擇題四個選項相互獨立,從不同的側面對知識進行考查.如Ⅱ卷第19題,A考查豎直方向的位移、B考查水平方向的位移、C考查豎直方向的加速度、D考查豎直方向的阻力.
3 教學建議
2014年9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作為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形成了“一體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一體即一個高考評價體系,包括“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回答了“為什么考”的問題;四層即四層考查目標,包括“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回答了“考什么”的問題;四翼即四個考查要求,包括“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回答了“怎么考”的問題.高考再怎么重要,也是教育的一環(huán),都必須服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標.高考是選拔性考試,試題就必須有難度,能將不同水平的考生區(qū)分開來.高考就是教學指揮棒,脫離高考實際的教學,其教學就沒有價值.根據(jù)以上高考試題分析、特點總結,筆者提出如下教學建議.
3.1 研究高考
不研究高考,就如同在濃霧中前行,容易迷失方向.研究高考,主要是研究高考政策,如2019年6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深化考試命題改革指出,“優(yōu)化考試內(nèi)容,突出立德樹人導向,重點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試題形式,加強情境設計,注重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增加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探究性試題”;研究高考試卷,如可以縱向比較最近五年全國Ⅰ卷,也可以橫向比較某一年的全國Ⅰ卷、Ⅱ卷、Ⅲ卷.
3.2 明確學情
不明確學情,就難以找到著力點,練習太難、太易、太偏都不利于提升效率.明確學情主要是指明確學生層次,因為學生層次決定了教學起點,起點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提升教學效率;明確學生薄弱點,要想學生在高考中取得較大進步,就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應用知識的薄弱之處,學生哪里薄弱,就在哪里強化.
3.3 變式拓展
變式拓展是指在一個題的基礎上,通過變化其形式、保留其本質(zhì),進行拓寬展開.沒有拓展,就無法找到內(nèi)在規(guī)律;沒有拓展,就無法舉一反三.變式拓展本文主要介紹模型拓展、方向拓展.如模型拓展,把圓周運動拓展為以下幾種模型:繩子圓周模型;輕桿圓周模型;拱橋圓周模型;太空圓周模型;電場圓周模型;磁場圓周模型.方向拓展,是指解題的方向拓展,筆者總結出物理試題無非就是三個思考方向:方向1——運動規(guī)律思考方向;方向2——功能規(guī)律思考方向;方向3——動量規(guī)律思考方向.物理知識是解決物理問題的基礎,而解題方向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靈魂.
3.4 聯(lián)系生活
物理從生活中來,也要讓物理回到生活中去,提升解決問題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生活是練習的重要來源,讓解題的過程變成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增強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如考查圓周運動的相關規(guī)律,可以編制或挑選如下類型練習.
如圖1所示,在雙人花樣滑冰運動中,有時會看到被男運動員拉著的女運動員離開地面在空中做圓周運動.設女運動員的體重為G、與水平冰面的夾角為30°、重力加速度為g,估算該女運動員
A.受到的拉力為2G
B.受到的拉力為√3G
C.向心加速度為√3g
D.向心加速度為2g
分析與解答:女運動員受到重力G和拉力F,豎直方向受力平衡,即有Fsin30°=G,解得F=2G,則A正確B錯誤;水平方向做勻速圓周運動,設向心加速度為a,即有Fcos30°=ma,解得a=3g,則C正確D錯誤.故選AC.
3.5 建構網(wǎng)絡
我們比較關注知識本身的深度,而不太注意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建構知識在網(wǎng)絡中的位置,可以增強解決問題的選擇性與思維的靈活性.其一為知識網(wǎng)——所謂知識網(wǎng),是指以知識點為主線,根據(jù)物理邏輯構建網(wǎng)絡.通過網(wǎng)絡,使知識之間相互聯(lián)系,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靈活使用.其二為方法網(wǎng)——所謂方法是指人們?yōu)榱苏J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等目的而采用的、并可以將它應用于其它類似情境中的某一類手段或途徑的統(tǒng)稱.研究物理的方法包括學科方法和思維方法,學科方法又包括獲得知識方法和應用知識方法,獲得知識方法主要包括比值定義法、控制變量法、演繹推理法、實驗歸納法、乘積定義法等,應用知識方法主要包括整體法、隔離法、圖象法、假設法、對稱法等.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總結方法,方法是解題的重點,也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通過構建練習題的方法網(wǎng),讓學生感悟方法的重要性,從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三為空間網(wǎng)——筆者查閱所有高考試題,研究對象所處的空間狀態(tài)只有四種,即水平狀態(tài)、傾斜狀態(tài)、平拋狀態(tài)、圓周狀態(tài).在復習過程中,對于重要知識點,盡量展示所有狀態(tài),并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每種狀態(tài)的異同.
年年歲歲考相似,歲歲年年題不同.高中物理教師要以學科素養(yǎng)為目標,以必備知識為主線,多角度思考、全方位應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學生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姜鋼. 探索構建高考評價體系,全方位推進高考內(nèi)容改革[N].中國教育報,2016-10-11.
[3] 邢紅軍. 物理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收稿日期:201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