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忠友
[摘 要]
實行雙線組織單元內(nèi)容是部編教材的最大特色,將“語文素養(yǎng)”的各種基本“因素”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在各單元的課文導引或習題設計之中,有梯度地螺旋上升,便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建構、素養(yǎng)的形成。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后練習;語文要素;部編教材
課后練習是教材的一部分,是編者根據(jù)課文自身特點編排的知識要點、能力訓練和教學的重難點。面對部編教材,語文教師要從“人文主題”的思維定勢中走出來,準確解讀課后練習,明晰閱讀教學的內(nèi)容及要點,探尋適合三年級學生的教學手段與策略,將學段目標細化并分層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實實在在落實語文素養(yǎng)。
一、抓住關鍵詞語,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
結合具體語境學習典型詞語,這是部編教材的重要關注點。部編選文中一些精辟的詞匯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素材,而課后練習基本上概括了課文的重難點,教師只要在教學設計上稍加留心,把課后練習中有關詞語訓練的題型巧妙地安排到教學中,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積累,就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語言的能力。
[課文題目 課后練習題 ? ? ?編者意圖 《蜜蜂》 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再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詞句和同學交流。
①那二十只左右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②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③它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里,肚皮下面還沾著花粉呢。 體會科普文章中作者語言表達的準確。 《語文園地六》 ? 讀一讀,體會加點詞語意思的不同:
①我很喜歡蘋果的味道。
②我想嘗嘗在臺上表演的味道。
③果園里的蘋果熟了。
④平時很熟的曲子,今天卻總是彈不熟。 體會同一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含義。 《海底世界》 ? 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體會這樣寫的好處。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還有些貝類自己不動,卻能巴在輪船底下做免費的長途旅行。 感受“竊竊私語”“免費的長途旅行”在表情達意方面的效果。 ]
教師要重視這些課后作業(yè),以此為教學的目標,引導學生在語境中通過對比、品讀、運用來感受用詞的準確性。如《海底世界》一課,筆者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師:海底有什么聲音?請3位同學有感情地把這些聲音朗讀一下。
(3位同學分別讀出“有的……有的……有的像……”)
師:誰能夠對他們的朗讀提出建議和批評?
生:我認為讀得不夠好,動物們是在竊竊私語,所以這里應該輕聲細語地讀。
師:什么是“竊竊私語”?
生:就是指背著人悄悄地說話。
師:說得很棒,文中指海底的小動物們發(fā)出聲音很輕微。誰來用動作表演一下?
(生演示)
師:請同學看大屏幕上的兩句話,對比一下兩句話有何不同?你更喜歡哪一句話?
①海底的動物常常發(fā)出輕微的聲音。
②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生:我更喜歡第二句話,這句話用上了“竊竊私語”這個詞,寫出海底動物的聲音很小。
生:用上“竊竊私語”這個詞賦予動物以人的行為,感覺他們真的在說悄悄話,讀起來感受特別的親切、可愛。
……
師:聽,此時的小動物在“竊竊私語”呢,我們?nèi)嗤瑢W一起來讀。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大屏幕呈現(xiàn)兩組句子,引導學生反復品讀、比較學習來品悟語言,從而感受這些詞語的細小變化,它使句子顯得特別傳神。
上面語段的教學設計,教師讓學生試著進行朗讀,初步體會“竊竊私語”一詞的妙用,然后引導學生說說“竊竊私語”的意思,最后通過呈現(xiàn)兩組句子,引導學生反復品讀、對比,從而感受詞語細小變化,最后再進行說話訓練。這樣的教學既關注了作者的表達,積累了詞語,還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感知文本內(nèi)容,培養(yǎng)復述課文能力
復述課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不僅能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訓練學生提煉要點的能力,更重要是通過復述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而中年級要求學生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所以,部編教材的課后習題中安排了借助示意圖、關鍵詞語等講故事的練習。
[課文題目 課后練習題 ? ? ?編者意圖 《美麗的鹿角》 ? 根據(jù)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角:美麗 欣賞? 差點兒送命
腿:難看? 抱怨? 獅口逃生 利用提示中的詞語,形成一個思維鏈“外表—態(tài)度—結果”,輔助學生把故事講得更加清晰。 《趙州橋》 假如你是導游,試著用下面的詞語,向游客介紹趙州橋:
世界聞名 精巧? 創(chuàng)舉? 表現(xiàn) 利用關鍵詞,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 《漏》 借助下面的示意圖,復述這個故事:
復述課文內(nèi)容并不是“背誦”,要有思維的參與,要經(jīng)過信息的篩選、優(yōu)化、整合,然后進行表達。而中年級大多數(shù)學生會利用“背誦”的方式替代復述,這就成了“鸚鵡”,沒有主觀性因素,無法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孩子復述能力時,可以結合課后練習進行訓練。在閱讀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語句,教師及時提煉出其中的關鍵詞或畫出示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串起關鍵詞或借助示意圖,來訓練學生學會有序地講出故事。如《美麗的鹿角》一課,就可以讓學生借助示意圖來復述課文。
1.小鹿欣賞自己的角
師:小鹿是怎樣贊美自己的角的?
生:“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師:這句話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鹿覺得自己的鹿角很美麗?(師板書:美麗)
生:我從“多么……多么……”這個詞語中看出。
生:我從“精美別致”這一詞語中看出。
生:我從“好像美麗的珊瑚”這個比喻句當中看出。
師:是的,同學們,細細品味語言,我們就可以體會出人物的心情。那么,你們認為此時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樣的?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這句話?
生:我認為此時他很得意,應該用自我欣賞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師板書:欣賞)
師:那你帶著這種語氣讀一讀。
生:我認為此時此刻鹿有一種自我欣賞的感覺,所以我認為應該讀出自我陶醉、自鳴得意的語氣。
師:好一個自我陶醉,你也來讀一讀。
2.小鹿抱怨自己的腿
(1)品讀第4自然段:鹿對自己的腿是怎么評價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板書:難看)
(2)鹿在說這句話時的動作和神情是怎么樣的?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板書:抱怨)
(3)思考:“唉”這個語氣助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4)指導朗讀。
3.研讀心情,體味變化
(1)是什么事讓鹿改變了對自己角和腿的看法呢?
(2)師范讀課文,學生傾聽。
(3)運用語氣詞進行想象說話。
①當鹿靈巧地把獅子遠遠地甩在后面時,獅子灰心喪氣不想再追了:“(? ? ?),________________!”鹿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②正在這時候,糟糕,美麗的鹿角被樹枝掛住了!兇猛的獅子一看,機會來了:“(? ? ?),________________!”
③小鹿卻嚇得直冒冷汗:“(? ? ?),________________?!?/p>
(4)多危險啊,經(jīng)歷了獅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觸地說——
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板書:差點兒送命 獅口逃生)
4.借助板書,復述故事
[7.鹿角的故事
角:美麗? 欣賞? ? 差點兒送命
腿:難看? 抱怨? ? 獅口逃生 ]
復述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一定難度,學生往往是泛泛而談,抓不住重點。以上教學中,教師結合課后練習,在閱讀教學時,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提取出關鍵信息并及時進行板書,最后讓學生借助這些關鍵詞,并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講得具體、生動,尤其是學生經(jīng)過細細品讀后,較好地體會了主人公鹿的心情變化,復述得也就較為完整、清楚。
三、學習提取信息,提升感知理解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文章教學中,當學生初步閱讀了文本之后,他們能提取多少信息、獲取到什么程度自然成了課堂的重點。所以,教師就要將教材編寫的理念落實到教學中,悉心解讀教材,特別是要關注課后練習,并根據(jù)習題變化逐步提高教學要求,從提取單個信息到提取多個信息,從提取明顯信息到提取隱含信息,從直接提取到間接提取,并形成解釋,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閱讀能力。
[課文題目 課后練習題 ? ? ?編者意圖 《荷花》 默讀課文,說說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是“一大幅活的畫”。 理解作者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景物。 《陶罐和鐵罐》 結合課文描寫陶罐、鐵罐神態(tài)和語言的語句,說說陶罐、鐵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再分角色朗讀課文。 理解作者通過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來反映人物的情感、態(tài)度。 《我們奇妙的世界》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了天空和大地的奇妙? 了解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情說清楚。 《海底世界》 朗讀課文,說說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海底世界的? 了解課文是圍繞“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兩個方面把事情寫清楚的。 《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 ? 默讀課文,填寫下表,再借助表格復述故事:
[時? 間 急性子顧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縫的表現(xiàn)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又過了一天 ] 借助表格,注意人說話時的表情、動作和心理,體會人物角色。同時,也梳理了故事,從而掌握復述的方法。 ]
三年級教材幾乎每一課都有對篩選信息的訓練。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后練習中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從文中提取關鍵信息,從而提升其感知理解能力。
例如,在《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這一課教學時,筆者采用“品讀對話,感受趣味——圈找信息,體會角色——借助表格,有序表達”三個步驟來進行教學。首先,先師生合作讀,并在讀的過程中根據(jù)關鍵詞及標點的提示,讀出裁縫和顧客的語氣;其次,讓學生再次默讀全文,借助課后作業(yè)表格,要求學生用橫線畫出急性顧客的要求,并想想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了急性子顧客的急?用波浪線畫出慢性子裁縫的表現(xiàn)并做好批注,哪些句子看出裁縫的性格之慢。匯報時,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關注人物說話時的提示語,體會人物的語氣、動作、表情,體會人物的性格,這樣,便讓學生加深了對文本的感悟;最后,再次借助表格復述這個故事,復述時,可先和同桌相互交流。通過這幾個步驟的訓練,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會了閱讀的方法,又提升了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四、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語文教材是一個個的例子,學生汲取其語言精華后還要自如運用,才能變成自己的能力。部編教材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加強語言文字的實踐性、語用性,以更好地體現(xiàn)課標的要求。所以,教材課后練習中有很多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題目,老師可以借用課后練習組織訓練。
[課文題目 課后練習題 編者意圖 《荷花》 ? 第2自然段寫出了荷花不同的樣子,仿照著寫一種你喜歡的花。 ? 練習運用“有的……有的……有的……”表達方式仿寫片斷。 《花鐘》 ? 下面是其他幾種花每天開放的時間,依照第1自然段寫一寫。
清晨六點:龍葵花 下午五點:茉莉花 晚上七點:剪秋羅 ? 學習運用,仿照第1自然段,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鮮花的開放,領悟課文多樣化的句式表達。 《語文園地》 ? “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這是《海底世界》的開頭,請你也用這樣的開頭說一段話。
①你可知道,那座山的石頭有多么奇妙嗎?……
②你可知道…… ? 培養(yǎng)仿寫句子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
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結合課后練習進行課堂練筆,帶動學生開展各種語文實踐活動,這樣不但能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還能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花鐘》的第1自然段用不同的時間寫了不同時間里花的開放,作者運用了擬人、比喻、排比的手法,寫花開的顏色、形狀、姿態(tài)。作者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來表達鮮花的開放,這樣的句式適合學生遷移運用,教師可以結合課后作業(yè)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自由讀第1自然段,快速找出課文寫了哪些花,并把花名圈出來;其次,通過一位小朋友寫的一段話與文章第1自然段的描寫進行對比,談談兩段話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歡哪段的描寫,為什么。出示相應花的圖片,學生圖文對照句子來感受作者表達的準確、生動;最后,再出示課后作業(yè)三種花的圖片(顏色、形態(tài)),再仿照第1自然段寫一寫。教師利用課后練習資源,舉一反三,發(fā)散訓練,帶動學生開展各種語文實踐活動,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讓學生的語文能力與素養(yǎng)得到提高。
總之,課后練習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課文相輔相成構成一個整體。語文教師要悉心解讀,弄清它所隱含的知識內(nèi)容,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扎實、有序、高效,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參 考 文 獻]
[1]張惠萍.把握課后練習特點 落實語文要素——以部編本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3).
[2]劉荔.教材資源莫忽視——例談部編小學語文教材課后練習的有效使用[J].小學教學研究,2017(28).
[3]宋浩志.談閱讀測試中獲取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學教學(語文版),2010(2).
(責任編輯:符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