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雅麗 李麗 張月俠
便秘是妊娠期間及產后孕產婦常見癥狀之一,尤其懷孕前就有便秘者[1]。懷孕后,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腸蠕動減弱,加之直腸靜脈壓增高,更易發(fā)生痔瘡或使原有痔瘡加重,便秘也往往加重[2],特別是陰道分娩后,由于使用腹壓,出現(xiàn)痔瘡或使原有痔瘡加重,同時有會陰側切或裂傷的產婦,因害怕切口或傷口疼痛或擔心傷口裂開,懼怕排便,糞便在腸道時間越長,水分吸收越多,導致糞便又干又硬就越難排出,再加上產婦分娩后活動量和普通人相比明顯減少,飲食多是湯類,缺乏膳食纖維[3]。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早期穴位按摩聯(lián)合使用開塞露對陰道分娩產婦首次排便狀態(tài)的影響,特選取2018 年8 月—12 月本院陰道順娩的產婦,選80 例為本次研究對象,現(xiàn)將研究資料整理并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8 月—12 月本院陰道順娩的產婦,選80 例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分娩時間先后順序隨機抽取,根據護理干預的不同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產婦40 例,年齡21~36 歲,平均年齡(26.88±2.48)歲。對照組產婦40 例,年齡21~35 歲,平均年齡(27.76±2.52)歲。兩組產婦的基本資料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納入標準:經陰道順產的產婦,無嚴重并發(fā)癥及合并癥。排除標準:妊娠合并嚴重的合并癥或并發(fā)癥、嚴重會陰撕裂傷、腹瀉、重度痔瘡除外[4]。
兩組產婦接受檢查符合要求后,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指導產婦日常飲食注意事項,同時增加飲水量,注意適當的活動[5],觀察組采用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分娩后次日選擇雙側足三里及合谷穴開始進行穴位按摩,用大拇指交替按摩上述穴位,每穴3~4 min,每2 h 行1 次按摩,首次排便后即可停止按摩治療(夜間休息停止按摩)。按摩時要求取穴正確,手指略震動,手法由輕到重逐漸用力,以產婦感到酸、麻、脹、痛為度[6]。觀察組在確定患者有便意而排便困難或兩天未排便時,讓產婦側臥位,雙腿屈曲,取規(guī)格為20 mL/支的開塞露1 支,操作者左手將產婦肛門皮膚分開,暴露肛門,右手將開塞露內空氣排出,并擠出少許潤滑前段,盡力納入肛門深處。囑產婦平臥,憋至不能控制便意感時,去衛(wèi)生間排便。如不能排便,再取1 支開塞露重復使用[7]。
對比兩組產婦在排便時間、排便通暢度、腹脹及舒適度方面進行比較。
本次研究獲得數據資料使用SPSS 17.0 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使用()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產婦在排便時間、排便的通暢度、腹脹及舒適度方面進行對比。接受護理后,觀察組產婦的便秘發(fā)生率為5%,對照組產婦便秘的發(fā)生率為20%,將兩組的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產婦產后因為家人的過度照顧、嬰兒夜間喂養(yǎng)作息時間改變導致睡眠不足,臥床休息時間更多[7-8],食物缺乏纖維素,腸蠕動減弱,會陰傷口疼痛,盆底肌肉張力降低,所以產后首次排便比較困難,開塞露是一種常用通便藥物,使用50%甘油或山梨醇制成,其通過軟化糞便、潤滑腸壁、刺激腸蠕動而促進排氣、排便[9]。但由于開塞露制劑不能達到直腸,并且擠入后易外溢于肛門外,因此單獨應用開塞露效果不佳[10]。穴位按摩能促進胃腸功能恢復,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合穴,與足太陰脾經之三陰交穴,具有強壯、健脾和胃、消積化滯、調理氣血、通經活絡之功效,刺激足三里穴能明顯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一個重要穴位,具有調經活血、和胃通腑之功,可促進腸蠕動的恢復[11]。手法按摩穴位可對腸道產生良性刺激,通過神經經絡的傳導反射作用,增強胃腸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從而有利于胃腸道內氣體順利排出[12]。西醫(yī)是由西方國家后來傳入國內的,它雖見效快,但是其副作用也不少,很多時候只治表面現(xiàn)象,不能從根本上去除病因;中醫(yī)是我國古人經過反復試驗流傳下來的經典之作,在全世界只有我國所獨有的治病防病方法,它的效果不是立竿見影,是個緩慢的過程,但副作用就明顯比西醫(yī)減少,產婦生產結束后,身體的各種不適增加,便秘就是其中之一,嚴重影響產婦的心情,便秘的產婦之前沒有采取預防的措施,到發(fā)生不適的時候,就會嘗試多種方法,飲食調理的效果緩慢,西醫(yī)直接用開塞露,產婦的胃腸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比較嬌弱,有可能導致腹瀉,更加劇產婦的不適,醫(yī)護人員提前給她做中醫(yī)治療按摩,一不增加經濟負擔,二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三是增加患者的護理時間,提高產婦的滿意度,也同時提高醫(yī)院的社會知名度。有時候用單一的方法解決問題效果并不理想,中西醫(yī)結合,取各自的優(yōu)點,綜合使用,反而能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筆者的觀點是,不可兩極化,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綜合使用,中西結合,醫(yī)學無國界線,使患者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康復,同時把副作用降至最低限度,這是每一位醫(yī)護人員共同的奮斗目標。
表1 兩組患者在圍生期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