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摘 要:如何在社會主義價值觀背景下把握好高職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是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價值觀;高職生;教育
一、前言
21世紀是一個信息技術時代,網絡已經滲透在高職院校中,高職生普遍喜歡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學習、生活和休閑娛樂等一系列活動,這就需要高職院校要借助網絡平臺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此過程中為學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在社會主義價值觀背景下把握好高職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是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圍繞這個話題進行研究,提出一些實施對策。
二、基于社會主義價值觀引導高職學生網絡思政教育話語權的具體做法
(一)著力發(fā)展網絡教育工作模式,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
高職院校要鼓勵教育工作者積極使用QQ、微信等各種網絡工具,為線上教育架設各種管道,形成一個網絡教育網絡,把課堂教育與網絡平臺線上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是建設網絡平臺的工作模式。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和思政工作人員,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網絡平臺,拓寬與高職生溝通、交流的渠道,深入了解高職生的內心世界、情感需求和價值取向,找準網絡平臺思想教育的方向。把高職生在網絡平臺反映和關心的熱點問題和社會現象,有針對性的進行思想引導,把網絡平臺變成一個信息傳遞、知識學習、思想交流和教育引導的前沿陣地。利用網絡平臺實現思政教育由塑造到引導方式的轉變,平等相處、共同探討,改變對話的姿態(tài)。在共鳴中贏得高職生的信任,增強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是加強網絡正面輿論的引導。網絡平臺管理工作者,應從高職生的感受和視角出發(fā),豐富網絡平臺的活動內容。思政工作者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策劃組織一些主題活動,比如:開展“網絡平臺助我成長”、“網絡平臺與我的彷徨”、“網絡平臺怎么玩更健康”、“如何在網上學習社會主義價值觀”等主題討論活動,發(fā)現和挖掘高職生的興趣和關注點,增強活動的吸引力和參與度,激發(fā)高職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學校、班級的建設中來。運用網絡平臺的引導作用,必須摒棄說教式的舊觀念,思政工作者與高職生應以網友或者朋友的身份,以平等相處的方式,引導高職生思想發(fā)展的方向。
三是整合資源,使網絡平臺的工作常態(tài)化。高職院校應整合有關資源,為網絡平臺的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比如設立宣傳部門領導下的校園網絡平臺管理辦公室,對網絡平臺的發(fā)展統籌規(guī)劃,由專門的管理部門或者專人負責網絡平臺的管理工作,從組織到實施,有管理、有監(jiān)督、職責分明、分工合作,把網絡平臺的工作深入、持續(xù)、長久地堅持下去,切實做到為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務的目的。
(二)加強輿情監(jiān)督管理,把握網絡平臺傳播話語權
利用網絡平臺,可以拉近與高職生的距離,走進高職生的內心,用他們的眼睛去觀察,用他們的語言去交流,用他們的思維去發(fā)現,融入他們的網絡平臺話語世界。收集高職生的意見和反饋,了解他們的所思所好,逐步占領網絡平臺的話語權。在構建網絡平臺的話語權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兩種途徑。
一是高職院校官方網絡平臺的權威。高職院校的官方網絡平臺,要堅持育人的教育導向。在以微博、微信和QQ為代表的網絡平臺,堅持以德樹人,以德立人的教育根本,加強社會主義主流意識的教育作用,旗幟鮮明的宣傳,發(fā)出權威的聲音。在網絡平臺的宣傳中應貫穿政治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和底線意識,切實擔負起自身的責任和義務,為網絡平臺思政教育指明發(fā)展方向和前進的目標,把握網絡平臺文化傳播的主動權。
二是注重“意見領袖”在網絡平臺輿論中的作用。意見領袖由于其在網絡平臺話語傳播權中具有的獨特優(yōu)勢,對于網絡平臺輿情影響力大,甚至決定公共輿論事件的事態(tài)發(fā)展和走向。因此,高職院校應重視校園意見領袖的發(fā)現和培養(yǎng),加強他們的理論學習,武裝他們的思想頭腦。發(fā)揮他們在網絡平臺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與學校官方網絡平臺形成合力,共同引導網絡平臺網絡輿情的良性發(fā)展,進而占領網絡平臺傳播的話語權。
(三)建設個性化的網絡平臺,加強與青年高職生的思想共鳴
網絡平臺渠道的豐富多樣性,使高職生的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學習的內容更加廣泛深入,思想的發(fā)展變化也更加多元和難以把控。各級黨團組織應針對新時代青年學生思想成長環(huán)境的變化,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網絡平臺。在平臺上積極開展黨團組織建設活動,積極走進青年學生的生活,傳播向上的力量,發(fā)揮黨團組織對高職生思想的引領作用。
組織黨團教育專家、網絡平臺能手和網絡平臺輿情研究員成立研究小組,研究網絡平臺引領高職生思政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比如:利用黨團組織的網絡平臺,宣傳優(yōu)秀高職生、校園十佳文明青年等典型,開展網上講座、論壇和對話、分享先進青年代表心得,和所有高職生進行手機端的互動,通過留言、評論等參與網絡平臺活動。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開展一些話題討論,把高職生的理想和構筑中國夢結合起來。比如:“青春韶華 筑夢前行”、“青山綠水 低碳出行”、“又紅又專 網紅秘籍”等各種引導性話題,提高高職生的思想教育的效果。當然利用平臺,還可以實現黨課、團課的網絡平臺化,黨團員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實現學習和交流,把傳統的授課學習變成有趣味和吸引力的新媒體方式。
參考文獻:
[1]楊建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2]劉想樹.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M].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