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會琪
摘 要:課堂枯燥乏味,學生提不起興趣,一直是各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本文從生活現(xiàn)象、認知沖突、巧設陷阱三個方面講述了如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設置“包袱”引導學生建構認知,如何適時、巧妙地設置“包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調(diào)節(jié)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
關鍵詞:包袱;物理課堂;學習興趣;認知;課堂教學
今年春晚開心麻花的小品《占位子》贏得了大家的好評,小品前面的做了大量的鋪墊,到最后沈騰的一句我走錯班了,將故事推向了高潮,引得眾人一片開懷大笑。這是相聲小品中的組織笑料的方法叫“抖包袱”。抖包袱,相聲術語,指把之前設置的懸念揭出來,或者把之前鋪墊醞釀好的笑料關鍵部分說出來。反觀現(xiàn)在的物理課堂部分教師上課平鋪直述、按部就班,固然沒有差錯,但也平淡無奇,學生也聽得無趣自然課堂的效率低下。一堂高效率的物理教學活動,如果能在時間、空間、聲音上適當?shù)卦O置幾個“包袱”,讓學生在笑聲中,新奇中、甚至驚奇中牢記知識點并能正確運用,達到“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收獲就會比想象的要大。
生活現(xiàn)象中抖包袱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物理教學的基本理念,學生對于生活中熟悉的東西還是比較感興趣的,課堂中能引入一些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物理現(xiàn)象的話,讓學生眼前一亮:這個我知道,這個我看過,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教“運動的相對性”時,開場放一段電影《星際穿越》中飛船對接的畫面:當讓兩艘飛船轉(zhuǎn)速一樣時才能對接,引出相對靜止。有個別學生很積極的說我看過,也有很多學生被電影中的緊張氣氛吸引。這里通過一些同學們熟悉的電影,抖出“包袱”,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認知沖突中抖包袱
學生的認知沖突可是指學習者對某一物理現(xiàn)象的認知結構與真實的物理現(xiàn)象之間的矛盾沖突,一般來說,解決沖突的首先要揭示學生的前概念,并讓學生明確自己的想法,然后嘗試解釋矛盾事件,引起概念沖突;最后教師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認知調(diào)整,建立與科學概念相一致的新概念。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這樣沖突設置“包袱”,再抖出包袱,讓學生在反差中牢記住知識概念。
例如在學習“光的折射”時,筆者設計了一個小實驗“怎么樣從側(cè)面看深杯子中的硬幣”,要求學生視線從空的不透明的杯子的側(cè)向看到杯子中的硬幣,學生剛學完光的直射,前概念是光不能繞過障礙物看不到物體的。這時老師向杯中慢慢的倒入水,當?shù)谷脒m量的水后學生慢慢的看到了硬幣。教師通過“抖包袱”通過直觀的現(xiàn)象與學生已有概念或者常識的沖突,一下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老師再通過提問“為什么有這樣的現(xiàn)象呢”引入新課的教學,學生興趣正濃,課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又如壓強的教學,出示一個比較大吹有一定氣體的氣球,一塊上面有很多釘子尖的木板。問用這個木板上的釘子去和氣球擠壓,氣球會怎樣?學生一致認為氣球會破裂,老師馬上演示,結果氣球沒有破,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為壓強的教學拋下了包袱。學生圍繞這個包袱展開這節(jié)課的探究學習。
陷阱中抖包袱
我們都知道人只有吃虧了,才會記住教訓,學生們做物理題時,會遇到很多迷惑選項,也就是說命題物理老師設置了重重“陷阱”!很遺憾的是,相當一部分學生會紛紛往里跳,但是學生也會對中過陷阱的題目留下比較深的印象。我們在教學中也可以故意設置一個陷阱,讓學生去跳,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得出一個與原來經(jīng)驗相矛盾的結論。通過陷阱誘出各種謬誤,并給予糾正,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比如我們在學習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為了使學生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結論,形成深刻的印象,本人并沒有沒有為得到正確的實驗結論而特意強調(diào)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這里設置了一個陷阱:一些同學在實驗中會斜拉測力計)。果然在實驗中有部分同學是斜拉彈簧測力計的,他們也同樣從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的數(shù)值。在交流數(shù)據(jù)時,我有意地請了這幾組斜拉的同學發(fā)言,結論當然不滿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杠桿平衡條件,這時學生已經(jīng)在陷阱中,下面要引導學生找到原因跳出陷阱。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難道杠桿平衡時不滿足這個條件,還是其他的原因?接著請斜拉彈簧測力計的同學演示了他們組的實驗操作,同學們一起分析、討論,找到了數(shù)據(jù)錯誤的原因(抖出包袱)。實驗過程中,原來對力臂概念模糊的同學,非常深刻而清晰地再認識了力臂概念。再比如學習使用電壓表測電壓的時候,我先帶學生一起復習了電流表的使用:串聯(lián)接入電路當中。然后讓學生先自己先嘗試連接電路。很多學生以為跟電流表一樣的接法,結果很多把電壓表串接在了電路之中,閉合電鍵小燈泡不亮,引起疑問:是不是這樣的接法不對呢?接著老師再帶領同學們一起了解電壓的正確接法,如果串接的話問題出在哪,是學生正確的區(qū)分電壓表和電流表在使用時不同,以及正確的連接方法,加深印象。
總之,物理課堂教學中設置“包袱”是引導學生建構認知的一種有效策略。適時、巧妙地設置“包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調(diào)節(jié)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還有助于解決學生的思維誤區(qū),順利地實現(xiàn)新知的同化及幫助學生實現(xiàn)認知的順應,促進學生認知的發(fā)展,提升物理教學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