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玉 李軍 崔杰忠 王夕珂 羅君剛2
摘要 ? ?為探索夏玉米最佳播期,特進行不同播期對夏玉米產(chǎn)量及植株性狀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本年度播期以6月8日最佳。小麥收獲后,爭取及早播種夏玉米,可有效避開高溫“卡脖子旱”,從而提高玉米產(chǎn)量。
關(guān)鍵詞 ? ?夏玉米;播期;植株性狀;產(chǎn)量
中圖分類號 ? ?S513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9-0007-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xué)(資源服務(wù))標識碼(OSID)
棗陽市地處鄂西北,耕作制度以麥—稻、麥—玉兩熟制連作為主,常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0萬hm2以上。玉米是繼小麥、水稻之后的第三大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4.5萬hm2左右,但是棗陽市夏玉米孕穗期容易遭受高溫干旱形成“卡脖旱”,嚴重影響玉米產(chǎn)量[1-2]。為了研究不同播期對玉米產(chǎn)量及植株性狀的影響,探索玉米最佳播期,合理避開“卡脖旱”,在棗陽市鹿頭鎮(zhèn)開展了夏玉米分期播種對比試驗,以期為夏玉米生產(chǎn)提供依據(jù)。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概況
試驗安排在棗陽市鹿頭鎮(zhèn)章河村進行,試驗地塊面積0.2 hm2,黃棕壤,黃褐土,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為小麥,常年產(chǎn)量為6 750 kg/hm2。供試玉米品種為蠡玉16。
1.2 ? ?試驗設(shè)計
試驗共設(shè)5個處理,即6月1日開始播種,隨后每7 d播一期,6月29日播最后一期,每期播種面積為200 m2。2次重復(fù)。
1.3 ? ?試驗過程
5月31日施45%史丹利復(fù)合肥(15-15-15)600 kg/hm2作基肥,用拖拉機旋耕碎垡,然后劃分小區(qū),小區(qū)長25 m、寬8 m,走道寬60 cm,重復(fù)間80 cm,小區(qū)四周設(shè)2 m保護行。按照行距67 cm、株距25 cm播種,每小區(qū)播12行,每穴播2粒種子,密度為5.97萬株/hm2。四至五葉期,間苗定苗,去小留大,去弱留壯。四葉期,用23%煙嘧·莠去津1 950 mL/hm2兌水300 kg/hm2進行化學(xué)除草,對大齡雜草、惡性雜草人工拔除[3-4]。7月3日降雨,播期6月1日、8日的處理追施尿素,每小區(qū)追0.3 kg,7月9日降雨,其他播期處理追尿素,每小區(qū)追尿素0.3 kg,折合追尿素150 kg/hm2。玉米9~12片可見葉時即拔節(jié)初期用玉婷300 mL/hm2兌水225 kg/hm2進行化控。6月22日、7月3日用藍銳1 200 mL/hm2兌水600 kg/hm2噴霧防治玉米粘蟲、地老虎;7月24日用20%氰戊菊酯乳油450 mL/hm2+吡蟲啉30袋/hm2+戊唑醇30袋/hm2兌水600 kg/hm2防治玉米螟、蚜蟲、銹病[5-6]。
2 ? ?結(jié)果與分析
2.1 ? ?對玉米生育期的影響
由表1可知,各播期生育期隨播種日期推遲而推遲,成熟期分別為9月1日、9月7日、9月15日、9月25日、9月28日,從播種至成熟全生育期分別為93、91、92、95、91 d。播期6月22日、6月29日的處理能夠正常抽雄吐絲,播期6月29日的處理成熟期太遲,收割較晚,影響下茬作物正常播種。
2.2 ? ?對玉米植株性狀的影響
由表2可知,播期6月8日處理株高最低,為201.4 cm;播期6月22日的處理最高,為238.7 cm;其余播期處理為223.1~228.5 cm。穗位播期6月22日處理最高,為100.8 cm;播期6月8日、6月29日處理較低,分別為91.5、90.2 cm;播期6月1日、6月15日處理分別為97.8、96.3 cm。莖粗播期6月1日、6月8日、6月22日處理為2.1 cm;播期6月15日處理為2.2 cm;播期6月29日處理最粗,為2.3 cm。各播期處理總?cè)~片數(shù)19.4~20.2片,穗上葉片數(shù)5.6~6.4片,各播期處理間差異不大。雙穗率各處理都在0.5%以下。播期6月8日、6月15日處理無空稈;播期6月1日、6月22日處理空稈率分別為1.5%、0.5%;播期6月29日處理空稈率最高,為10%。各播期處理無倒伏。
2.3 ? ?對玉米果穗性狀及產(chǎn)量的影響
由表3可知,不同播期處理穗長在13.2~19.2 cm之間,播期6月1日、6月8日、6月15日處理穗長較長,播期6月22日、6月29日處理穗長較短。各播期處理穗粗4.4~4.9 cm,禿尖長2.1~3.0 cm,各處理間差異不大。播期6月1日、6月8日、6月15日、6月22日、6月29日處理有效果穗數(shù)分別為60 900、63 900、62 250、60 150、54 000穗/hm2,穗粒數(shù)分別為522、520、457、278、334粒,千粒重分別為261、258、216、295、259 g,理論產(chǎn)量分別為8 296.5、8 572.5、6 145.5、4 933.5、4 671.0 kg/hm2,實際產(chǎn)量分別為6 702、7 041、5 109、4 044、3 918 kg/hm2,由高至低的排序與理論產(chǎn)量一致。
3 ? ?結(jié)論與討論
試驗結(jié)果表明,本年度玉米6月8日播種最佳。小麥收獲后,根據(jù)天氣條件,及時調(diào)整玉米播期,爭取及早播種,可以提高玉米產(chǎn)量,遲播不利于高產(chǎn)。通過調(diào)整玉米播期可以有效避開高溫“卡脖旱”。 6月15日前正常播種,可減輕旱情造成的影響;6月下旬播種受旱影響嚴重,甚至減產(chǎn)絕收,應(yīng)爭取早日播種。
4 ? ?參考文獻
[1] 高廣金.玉米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shù)[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
[2] 李向嶺,李從鋒,侯玉虹,等.不同播期夏玉米產(chǎn)量性能動態(tài)指標及其生態(tài)效應(yīng)[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2,45(6):1074-1083.
[3] 薛慶禹,王靖,曹秀萍,等.不同播期對華北平原夏玉米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12,17(5):30-38.
[4] 于吉琳,聶林雪,鄭洪兵,等.播期與密度對玉米物質(zhì)生產(chǎn)及產(chǎn)量形成的影響[J].玉米科學(xué),2013,21(5):76-80.
[5] 李文科,薛慶禹,王靖,等.播期對吉林春玉米生長發(fā)育及產(chǎn)量形成的影響[J].玉米科學(xué),2013,21(5):81-86.
[6] 豆攀,李孝東,孔凡磊,等.播期對川中丘區(qū)玉米干物質(zhì)積累與產(chǎn)量的影響[J].中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學(xué)報,2017,25(2):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