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燕
溫儒敏說:“經(jīng)典是主食,流行讀物只是冰淇淋?!北苛芄倘幻牢?,但不可長食。這就如網(wǎng)絡信息與經(jīng)典文化,貪多網(wǎng)絡信息,勢必營養(yǎng)不良。中學語文教師要肩負起傳承經(jīng)典文化的重要使命。
葉圣陶先生在《要啟發(fā)學生看書的興趣》中說道:“老師如果能有方法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覺得看書有味道,不僅樂于讀課本,而且熱切盼望多看其他的書,這就是老師啟發(fā)得初步成功了?!比~先生把這種方式叫作“啟發(fā)式”。
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啟發(fā)式第一步是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帶著興趣去閱讀,才能變被動為主動,才能把老師的外在要求變成學生的內(nèi)在渴望,才能真正看有所得。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方法多種多樣,可以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比如在引導學生閱讀《紅樓夢》時,可采用導讀式,先從故事框架、主要任務簡介入手,讓學生對小說有一個大體了解,再引導學生進入小說閱讀。而在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時,我直接給學生放了《三國演義》前五回的電視劇,再做簡單的評價和介紹,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進入文本閱讀。而在引導學生閱讀《百年孤獨》時,因為這部小說運用了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對中學生來說,是一種不小的挑戰(zhàn)。我在日常的語文課堂中,不時以該小說中的人物或精彩片段為例,讓學生對這部小說從陌生到熟悉,從平淡到好奇,最后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再引領他們走入《百年孤獨》。
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在興趣的基礎上,還應指導學生制訂科學的閱讀計劃。從每一天的閱讀計劃,到一個學期的閱讀計劃,以及寒暑假閱讀計劃,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力,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完成閱讀計劃。
在此基礎上,閱讀方法的指導也必不可少,比如批注法、筆記法,提問式、小論文式等,讓學生帶著目的去讀,深入細致地讀,真正領悟書中的精髓。如在指導學生假期閱讀《紅樓夢》時,在使學生對《紅樓夢》主要人物及人物關(guān)系有了一個大致了解后,針對中學生好奇心強、喜歡辯論等特點,我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框架,設計了諸如“黛玉到底美不美”“寶玉該挨打嗎”“寶釵到底是完人還是偽君子”等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專題,在整體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采用課外討論、上網(wǎng)搜尋資料等形式,在沖突和碰撞中,引領學生從“形”到“神”地對人物進行鑒賞研究,真正走進美妙的紅學世界。
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閱讀后的反思是加強學生閱讀理解的重要步驟。而為了進一步激發(fā)閱讀興趣,強化閱讀成果,在學生閱讀后,開展形式多樣的展示活動也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如開展讀書交流會或名著故事會、主題班會、名著故事片段表演等。一方面讓學生通過交流展示鞏固閱讀成果,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學生繼續(xù)閱讀的興趣,使他們在閱讀的道路上興趣盎然地走下去。
總而言之,興趣永遠是閱讀的第一老師。葉圣陶先生的《要啟發(fā)學生看書的興趣》歷經(jīng)半個世紀,在今天依然有著鮮活的生命力,給我們以啟迪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