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深埋水工隧洞垂直凍結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2019-11-23 06:16:00陳曉東
      人民黃河 2019年11期
      關鍵詞:豎井鹽水隧洞

      陳曉東

      (甘肅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甘肅蘭州730000)

      1 工程概況

      甘肅省大型跨流域引調(diào)水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總干渠第二長洞7號新寨嶺隧洞全長17.29 km,采用中國首臺直徑5.75 m的單護盾全斷面巖石隧洞(隧道)掘進機為主、鉆爆法及“凍結法”特殊工法為輔施工,主要穿越新近系軟-極軟巖,特別是工程地質(zhì)性狀極為惡劣的含水疏松粉(細)砂特殊極軟巖地層,工程地質(zhì)環(huán)境復雜,屬典型深埋軟巖長隧洞,具廣泛的軟巖大變形機理與破壞特征及控制技術工程代表性。TBM掘進并同步襯砌成洞總長13.89 km,占全長的80.3%,含水疏松粉(細)砂巖地層存在強烈及大規(guī)模突泥、涌砂、破壞性大變形等特殊工程地質(zhì)災害的兩段連續(xù)深埋洞段總長309.3 m,TBM及鉆爆法掘進適應性差,存在很大安全風險,分別采用“地面垂直凍結法”“洞內(nèi)水平凍結法”及“地面垂直+洞內(nèi)水平復合凍結法”3種技術方案掘進。

      隧洞中部長182.6 m含水疏松粉(細)砂巖洞段,在地面開挖凍結作業(yè)工作平臺后,洞身埋深為206.6~242.5 m,利用一次全深凍結施工輔助豎井工作面,采用上下游雙向工作面“地面垂直凍結法”掘進。隧洞設計為一次掛網(wǎng)噴混凝土及型鋼拱架與木插板支護,高密度聚乙烯閉孔泡沫板保溫,二次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襯砌的復合式支護襯砌結構,為圓形斷面,掘進洞徑6.5 m,凈洞徑 5.0 m。 豎井布置于隧洞埋深 206.6 m 洞段軸線上,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襯砌厚 400.0~800.0 mm,最大開挖直徑7.6 m,凈內(nèi)徑6.0 m,考慮豎井處隧洞洞底以下卸渣轉運坑道深5.8 m,設計凈井深212.4 m。

      2 巖土人工凍結技術原理

      人工地層制冷技術分為鹽水(CaCl2溶液)冷媒劑循環(huán)間接制冷、液氮(N2)制冷劑氣化直接制冷兩類吸收巖土熱量的方式,隧洞(隧道與巷道)、豎井、斜井及平洞屬地下相對封閉空間,為確保安全,通常采用氟利昂(R22)或氨(NH3)制冷劑間接制冷法?!皟鼋Y法”是在地層中造孔安設凍結管,通過冷媒劑循環(huán)將巖土中熱量導出,地層降溫水結冰,松散軟弱含水巖土凝固形成凍結體,暫時改變巖土性狀,提高強度及穩(wěn)定性,形成臨時性封閉凍結帷幕(凍結壁)隔絕地下水,抵抗巖土地壓荷載的物理措施加固法,在凍結帷幕保護下安全掘進支護?!皟鼋Y法”在礦井及地鐵工程中應用廣泛,在水工隧洞工程中應用相對較少,是解決突泥、涌水、涌砂、流砂、破壞性大變形、大規(guī)模塌方等特殊工程地質(zhì)問題的掘進支護特殊工法,分為設備滿負荷運行加速凍結壁發(fā)展完成的前期積極凍結期,以及設備正常運行降低或停止凍結壁發(fā)展,滿足掘進支護的后期維護凍結期兩個階段。

      間接制冷技術由制冷劑、冷媒劑及冷卻水三大熱泵循環(huán)系統(tǒng)構成,地熱經(jīng)凍結管由冷媒劑傳至制冷劑循環(huán)系統(tǒng),再經(jīng)制冷劑傳入冷卻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最后由冷卻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排入大氣。隨冷媒劑循環(huán),地層中的水逐漸結冰,形成以凍結管為中心的凍結圓柱,并不斷外擴與相鄰凍結圓柱連為一體,最終形成具一定厚度及強度的凍結帷幕(凍結壁)。

      3 含水疏松粉(細)砂巖工程地質(zhì)特性研究

      3.1 總體概況

      7號長隧洞最大埋深350.0 m,主要穿越長13.53 km新近系(N2L)內(nèi)陸河湖相紅色碎屑沉積中厚層狀地層,屬極不穩(wěn)定的Ⅴ類軟-極軟巖,巖性以泥質(zhì)粉(細)砂巖、砂質(zhì)泥巖及疏松粉(細)砂巖為主,單軸飽和抗壓強度多小于5.0 MPa。含水疏松粉(細)砂巖為新近系地層中的特殊極軟巖,間隔帶狀分布9段總長3.14 km,占新近系地層總長的23.2%,占隧洞全長的18.2%,埋深 92.0~292.0 m,洞底以上層厚一般 15.0~70.0 m,局部大于 200.0 m。

      3.2 礦物及化學成分

      試驗研究表明,巖體礦物成分相對單一,主要為石英顆粒,少量為鈣質(zhì)黏土?;瘜W成分以Si元素為主,占60.4%,是巖體形成的主要內(nèi)因,其他元素總計占39.6%。

      3.3 顆粒級配及結構特性

      試驗研究表明,巖體黏粒含量7.0%,粉粒含量小于 25.0%,一般粒徑 0.1~ 0.5 mm,主要粒徑 0.075 ~0.250 mm,粗粒含量較大,占 85.0% ~95.0%,分選較好,細粒含量較少,約占10.0%。粒徑含量均值 d>0.075 mm為 80.35%,d<0.075 mm 為 19.7%;中值粒徑d50= 0.089 ~ 0.181 mm,不均勻系數(shù) Cu(d60/d10) =2.760~9.836,曲率系數(shù) Cc(d230/(d60·d10))= 0.802 ~3.878,屬細砂或粉砂,顆粒級配曲線如圖1所示。巖體骨架以緊密排列的石英顆粒為主,顆粒間無連接或微弱連接,內(nèi)聚力微小,摩擦力大,受壓體積變化小,孔隙比 0.291~0.437,孔隙面積均值 820.0~6 033.0 μm2,占總面積的6.0%~19.2%。凍結改變巖體微結構,孔隙增大,凍結前和解凍后孔隙面積占比為11.0%與12.4%。

      圖1 顆粒級配曲線

      3.4 物理特性

      試驗研究表明,巖體原狀含水率 7.7%~17.2%,均值 13.9%;飽和吸水率為 13.1% ~ 24.8%,均值為18.1%,趨近飽和狀態(tài),凍結前后容重均值 1.642 g/cm3,變化微小。原狀滲透系數(shù)小于凍結后滲透系數(shù),凍融循環(huán)對巖體滲透性改變明顯,滲透性增大,并與孔隙比成正比。巖體主要物理特性均值及其變化對比試驗研究成果見表1。巖體熱物理性質(zhì)為:20℃時導熱系數(shù)為 2.00 W/(m·℃),0 ℃時為 2.30 W/(m·℃),-1.5 ℃時為 2.91 W/(m·℃),-30 ℃時為 3.24 W/(m·℃);結冰溫度-0.4 ℃;凍結比熱容為 0.36 kcal/(kg·℃),解凍比熱容為 0.49 kcal/(kg·℃)。

      表1 巖體主要物理特性試驗研究成果

      3.5 力學特性

      試驗研究表明,25.0 kPa壓力下,巖體壓縮系數(shù)均值 a1-2凍結狀態(tài)為 0.010 9 MPa-1,解凍狀態(tài)為 0.058 9 MPa-1,兩種狀態(tài)的 a1-2<0.1,壓縮指數(shù) C′c<0.2,具低壓縮性,固結壓縮應變e與壓力p關系曲線如圖2所示。原狀巖體單軸飽和抗壓強度為 0.7~1.2 MPa,強度應力比為 0.1~0.4,允許承載力 0.2 MPa,巖體抗剪強度試驗研究成果見表2,有效剪切應力τ與正應力σ關系曲線如圖3所示。含水率為12.2%、溫度為-10℃時,凍結巖體單軸抗壓強度均值為5.6 MPa、彎拉強度均值為 2.1 MPa、抗剪強度均值為 1.6 MPa。 抗壓強度在一定溫度范圍內(nèi)與負溫絕對值成線性關系,隨溫度下降而增大;含水率未達飽和時,抗壓強度隨含水率增加而增大,飽和時隨含水率增加而減?。缓食柡鸵欢ǔ潭葧r,抗壓強度降至與冰相當,并與巖體礦物成分及顆粒級配關聯(lián),與巖體粒徑成正比。凍結巖體具有流變特性,應力一定時,應變隨時間延續(xù)逐漸增大;應變一定時,應力隨時間延續(xù)逐步減小。

      表2 巖體抗剪強度試驗研究成果

      圖2 巖體固結壓縮曲線

      圖3 巖體τ—σ關系曲線

      3.6 凍脹融沉特性

      試驗研究表明,巖體平均凍脹率不大于1.0%,凍脹量隨時間延續(xù)逐步趨于穩(wěn)定。凍結速率由起始較大、逐漸減小、再逐步增大循環(huán),波動幅度為±0.05~0.10 mm/20 min。凍結初期300 min內(nèi)融沉量隨時間增加而快速增大至0.1 mm,之后基本趨于穩(wěn)定,融沉系數(shù)為0.255%,小于1.0%。凍結及融沉等級均為Ⅰ級,屬不凍脹、不融沉及少冰凍土類型,圍巖凍結及凍融循環(huán)對隧洞通水運行無影響。

      3.7 總體評價

      含水疏松粉(細)砂巖總體級配差,黏粉粒膠結物含量低,膠結差,顆粒細,具細粒碎屑結構,成巖性極差,趨近飽和狀態(tài),密度小,孔隙率大,結構疏松,具低壓縮性。弱透水,浸水3.0~6.0 h完全崩解成粉末狀,遇水極易軟化,浸水極易崩解,失水易干縮龜裂,具典型泥質(zhì)膠結特征,干濕效應極為明顯,水理性極差,松弛變形極為強烈。巖性極其軟弱,強度極低,極易變形,具各向異性,變異性大,塑性變形強烈,具典型極軟巖塑性變形剪切破壞力學特征。巖體中賦存地下水具多層狀,最大涌水量 60.0 L/(m·min),最大承壓水頭74.0 m。總體評價,含水疏松粉(細)砂巖工程地質(zhì)性質(zhì)極為惡劣,安全風險極高。巖體凝聚力凍結遠大于解凍與原狀,凍結對抗剪強度影響明顯,可顯著改善力學性質(zhì),抗剪強度及穩(wěn)定性大幅提升,且溫控明顯,溫度越低提升越大,反之越小。

      4 施工技術方案

      根據(jù)豎井及隧洞施工技術特性,“垂直凍結法”施工分為豎井及隧洞兩部分區(qū)域,隧洞洞段長,凍結量較大,氨制冷劑相比氟利昂價格低,采用氨制冷劑低溫鹽水冷媒劑循環(huán)制冷凍結,以降低成本。豎井凍結采取單圈同深布孔,隧洞縱向布置5排凍結孔,內(nèi)3排穿越洞身加強凍結,確保洞身及其周邊控制地層凍結壁厚與強度。全線地面根據(jù)地形開挖形成三臺階凍結作業(yè)平臺,高差16.5~19.4 m,隧洞垂直凍結孔深度不等。井身先行凍結,外圍形成凍結壁保護開挖襯砌,及早形成隧洞施工工作面。隧洞分為6段凍結施工,靠井身兩側先行,向上下游交替延伸,上下游兩端設置厚1.0 m混凝土擋墻堵水及抵抗地壓,墻面及后方敷設保溫層。施工分區(qū)及凍結孔布置如圖4、圖5所示。

      圖4 施工分區(qū)及凍結孔布置(單位:mm)

      圖5 豎井凍結布孔(單位:mm)

      5 凍結設計研究

      5.1 垂直凍深

      垂直凍結區(qū)全深地層相對均一,隧洞洞底以下仍為深厚含水疏松粉(細)砂巖層,無隔水層,為確保安全,豎井井底以下增加凍深30.0 m封底并延長地下水滲徑,設計凍結總深242.4 m。隧洞掘進時需割除內(nèi)3排垂直凍結管,為保證安全,洞底以下增加凍深6.0 m封底,設計凍結總深第 1、2、4和 6四段為 212.6 m,第3 段為 212.6~232.0 m,第 5 段為 232.0~248.5 m,凍結總深即為凍結管長。

      5.2 凍結壁厚

      隧洞及豎井凍結壁設計均溫為-10℃[1-9],循環(huán)鹽水溫度積極凍結期為-26~-28℃,維護凍結期不高于-22℃,凍結深度大于200.0 m,按深埋地層為無限長彈塑性體,采用多姆克公式按第三強度理論(最大剪應力理論)計算凍結壁厚,地壓按水土懸浮重液計算[10]。

      式中:E為凍結壁有效厚度,m;rw為最大開挖掘進半徑,豎井及隧洞分別為 3.8 m 與 3.2 m;γh為水土混合重液容重,取 13.0 kN/m3;H′為控制層埋深,豎井取布設處隧洞埋深206.6 m,隧洞取最大埋深 242.5 m;p為凍結壁地壓,豎井與隧洞分別為2.7 MPa與3.2 MPa;σ′t為凍結巖體單軸長時抗壓強度,為 5.6 MPa。

      經(jīng)計算,豎井及隧洞有效凍結壁厚分別為2.6 m與2.9 m,全斷面凍結壁厚設計均采用3.0 m以策安全。參考類似地層及埋深煤礦巷道凍結工程,隧洞封頂及封底凍結壁厚均按6.0 m設計。

      5.3 凍結壁均溫及強度校核

      采用單圈孔“中國成冰公式”[4,10]校核豎井凍結壁均溫及強度。

      式中:Tc為凍結壁均溫,℃;Tb為循環(huán)鹽水溫度,取-28.0 ℃;L 為凍結孔間距,為1.3 m;Tn為井壁表溫,取-5.0 ℃ 。

      經(jīng)計算,凍結壁均溫-10.2℃,設計均溫-10.0℃達到要求,相應凍結壁強度滿足不小于5.0 MPa的設計要求。

      5.4 豎井單循環(huán)開挖深度

      考慮全井身地層均為凍結薄弱部位控制層位,采用維亞若夫-扎列茨基有限段高公式[4-9]計算滿足安全要求的豎井單循環(huán)開挖深度。

      式中:h為單循環(huán)開挖深度,m;η為凍結狀態(tài)系數(shù),取1.5。

      經(jīng)計算,單循環(huán)開挖深度4.2 m,參考類似地層凍結井工程,設計取3.6 m以策安全。

      5.5 豎井凍結圈徑及孔數(shù)

      按豎井形成有效凍結壁厚,分別采用凍結孔允許偏斜率、靶域式造孔半徑和開挖爆破安全距離3個不同要求和相應公式,計算單圈凍結孔圈徑。

      式中:D為凍結孔圈徑,m;D1為最大開挖直徑,為7.6 m;n為凍結孔圈內(nèi)側凍結壁厚占總厚百分比,凍深小于 300.0 m,取 60.0%;Qf為凍結孔允許偏斜率,按松散地層取 0.3%;H1為凍結孔深,為 242.4 m;R0為凍結孔相對井心允許偏斜半徑,凍深小于300.0 m,取0.6 m。

      經(jīng)計算,凍結孔圈徑分別為 12.7、12.4、11.5 m,參考類似地層凍結井工程,并考慮凍結壁形成速率及開挖襯砌進度,以井身襯砌結構與凍結孔圈之間最小凍結壁厚占總厚小于60.0%控制保證安全,設計凍結孔圈徑為10.8 m??讛?shù)由N=πD/L計算確定,為26個。造孔總深及凍結管總長6 292.0 m。

      5.6 隧洞凍結布孔

      根據(jù)掘進洞徑及凍結壁厚,地面沿軸線縱向布設5排凍結孔,其中洞身3排,橫向2.4 m等距排列,外排距洞身掘進線1.6 m,凍結管向外發(fā)展凍結區(qū)半徑1.5 m,凍結壁有效厚度可達3.0 m,縱向間距內(nèi)3排為3.0 m、外 2 排為 2.30~2.32 m。 總計孔數(shù) 328 個,造孔總深及凍結管總長75 017.3 m。

      5.7 凍結輔助孔

      測溫孔按最大孔距處、盡量對稱及盡可能反映溫度場整體狀況原則布置。豎井布置2孔,其中外側孔深 242.0 m,內(nèi)側孔深 190.0 m,中部布置水文孔(兼作卸壓孔)2孔,孔深190.0 m;隧洞布置16孔,分別布置于外排凍結孔之外以及各排凍結孔之間,孔深212.6~242.5 m,與隧洞最小凍結總深或最大埋深一致。卸壓孔內(nèi)埋設花管以釋放凍脹水,并防止串水。

      5.8 凍結管管材

      除供液管采用聚乙烯管之外,其他均采用輸送流體用無縫鋼管,內(nèi)管箍連接。凍結管采用鹽水正循環(huán),根據(jù)循環(huán)量及管壓選材,豎井規(guī)格Ф140×5.0 mm,隧洞規(guī)格 Ф127×5.0 mm,單供液管規(guī)格 Ф75×6.0 mm 與Ф63×5.0 mm,測溫孔及水文孔管規(guī)格 Ф108×6.0 mm。

      5.9 凍結溫度場

      大量的凍結壁工程實踐及試驗研究表明[1-9],凍結管對周圍影響范圍一般為兩側凍結壁厚的3~5倍,最大為8倍。凍結初始,低溫鹽水與巖體熱交換劇烈,巖體迅速降溫,凍結管周邊逐步形成凍結巖柱。相應凍結壁初始發(fā)展很快,速率隨時間延續(xù)逐漸降低,相鄰凍結圓柱35~40 d開始相互連接交圈,形成凍結壁,隨時間延續(xù)不斷向外擴展增厚、增強,薄弱交界面50~60 d開始交圈,水平凍結管交圈時間提前于垂直凍結管。當冷量與巖層外圍熱量均衡時形成穩(wěn)定溫度場,148 d時凍結速率開始直線下降至5.3 mm/d,達極限凍結壁厚,循環(huán)鹽水溫度穩(wěn)定,極限壁厚越大,相應穩(wěn)定溫度場溫度梯度越小,反之越大。凍結壁均溫自巖體結冰溫度起始,隨鹽水溫度降低而逐漸降低,凍結管之間溫差逐步減小,整體穩(wěn)定于-10℃,控制因素主要為鹽水溫度,其次為凍結管外徑與間距、地層導熱系數(shù)等,鹽水溫度越低,均溫越低,反之越高。

      經(jīng)試驗研究,鹽水降溫曲線如圖6所示,設計積極凍結時間40~50 d,凍結管單管流量不小于 5.0 m3/h,散熱量不小于 100.0 kcal/(h·m),鹽水溫度 7 d 降至-18.0℃以下,15 d降至-24℃以下,去回路溫差不大于2℃;掘進時降至-28℃;凍結壁均溫-10℃。通過測溫確認凍結壁交圈且達設計厚度與強度,以及內(nèi)部巖體基本無壓后再行掘進。

      圖6 鹽水降溫曲線

      6 制冷系統(tǒng)設計研究

      6.1 氨系統(tǒng)

      “垂直凍結法”施工布設1個地面凍結站,考慮分區(qū)凍結時間不同,以及積極與維護凍結時段鹽水溫度的不同,設置豎井及隧洞兩個制冷系統(tǒng),相應構成兩個獨立鹽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低溫鹽水經(jīng)干管輸至凍結區(qū)進入供液管,通過回液干管輸回鹽水箱反復循環(huán)。積極凍結工藝流程為冷凍機組制備冷凍液→鹽水箱→冷凍液泵入進液干管→分流至各凍結管→回液至回液干管→冷凍機組循環(huán),全程冷卻塔及清水降溫。

      積極凍結高峰需冷量計算公式[4-5,10]為

      式中:Q為高峰需冷量,kcal/h;m為冷量損失系數(shù),取1.2;d為凍結管外徑,m;H 為凍結管長度,m;K 為凍結管散熱系數(shù),取 250.0 kcal/(h·m2)。

      按盡可能減小凍結站裝機、降低凍結成本及加快施工進度原則,豎井及其周邊隧洞上下游第1~4段(凍結管總長44 709.0 m)先采取群孔方式同時凍結,以降低冷量負荷,按此確定高峰需冷量及凍結站裝機容量。豎井的高峰需冷量為83.0萬 kcal/h,隧洞為535.0 萬 kcal/h,總計 618.0 萬 kcal/h,設計采用 650.0萬kcal/h。 豎井運行時段長,根據(jù)類似工程實踐[4-9],維護凍結需冷量取高峰量的 60.0%,為 50.0 萬 kcal/h,注重利用冬季天然冷量,提高凍結效率。

      凍結站采用雙級壓縮制冷,按鹽水溫度積極凍結期為-26~-28℃、維護凍結期不高于-22℃、蒸發(fā)-32℃、冷卻水12℃、進水18℃及冷凝28℃等工況設計。為加快凍結進度,制冷能力按高峰總需冷量配置低溫鹽水冷凍機組12臺,其中2臺備用,總裝機容量1 710.0萬 kcal/h,首次充氨量 52.2 t,總用氨量 74.0 t。

      6.2 鹽水及清水系統(tǒng)

      凍結鹽水循環(huán)量計算公式[4-5,10]為

      式中:W 為鹽水總循環(huán)量,m3/h;Q1為需冷量,kcal/h;Δt為去回路鹽水溫差,凍深小于250.0 m,取3℃;γ為鹽水密度,取 15 ℃時的 1 260.0 kg/m3;c為鹽水比熱容,取-28 ℃時的 0.656 kcal/(kg·℃)。

      豎井的凍結鹽水循環(huán)量為 334.7 m3/h、隧洞為2 157.5 m3/h,總計 2 492.2 m3/h,按 2 500.0 m3/h 設計,冷媒劑CaCl2溶液總用量590.0 t。鹽水干管與集配管采用規(guī)格Ф377×8.0 mm無縫鋼管,管內(nèi)設計流速2.0 m/s,管道泵 9 臺,總功率 135.0 kW。 冷卻塔新鮮水消耗量 22.0 m3/h。

      7 施工技術研究

      7.1 監(jiān) 測

      監(jiān)測是判斷凍結壁是否達到設計標準的唯一依據(jù),能夠及時反饋凍結狀態(tài),調(diào)整凍結參數(shù),實現(xiàn)施工信息化,主要監(jiān)測項目包括造孔、凍結制冷系統(tǒng)運轉與凍結器工作狀況、凍結壁內(nèi)凍脹力與溫度場、洞壁與井壁溫度、地下水位以及結構與巖體變形等。通過測溫孔對溫度場監(jiān)測分析,掌握凍結壁擴展速率、溫度梯度變化規(guī)律、凍結壁形成厚度及均溫,通過水文孔(卸壓孔)壓力監(jiān)測,確保凍結壁交圈,并釋放凍脹水壓。凍結壁形成后卸壓孔壓力應大于地壓 0.1 MPa以上[4-5,10],壓力隨凍結壁擴展逐步增大,直至交圈時趨于穩(wěn)定,打開卸壓孔,則將有泥水涌出。

      7.2 造 孔

      凍結造孔工序為:定位→開孔→鉆進→測斜糾偏→成孔→下管→試壓。設計孔徑190 mm,采用膨潤土泥漿護壁造孔工藝成孔。開孔誤差不大于20.0 mm,偏斜率不大于0.25%,內(nèi)偏(成孔與設計軸線偏差)小于 0.2 m。 造孔鉆具配置為 108.0 mm×108.0 mm 主動鉆桿→Φ89.0 mm 鉆桿→Φ173.0 mm 加重鉆鋌→Φ190.0 mm 牙輪鉆頭,糾偏鉆具配置為 108.0 mm×108.0 mm主動鉆桿→Φ89.0 mm鉆桿→穩(wěn)定器→彎接頭→螺桿鉆具→Φ190.0 mm牙輪鉆頭。造孔時,若地層由軟變硬,則減壓降速,反之,則減壓至常壓的三分之二以下[4-5,10]。 下管前沖孔清除孔底巖粉,且孔內(nèi)泥漿黏度不大于20 Pa·s,凍結管耐壓試驗保持壓力2.0 MPa,45 min 無變化即為合格。

      7.3 凍 結

      積極凍結期在凍結區(qū)附近200.0 m范圍內(nèi)不得降水,地層中不得有集中水流。凍結需連續(xù)不間歇,否則將造成凍結壁發(fā)展間斷或解凍,強度與質(zhì)量下降,結構及巖體產(chǎn)生變形。風險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冷凍機、清水與鹽水泵等關鍵設備“一用一備”,雙路與備用發(fā)電機供電,發(fā)生故障及時啟用備用設備與供電線路恢復凍結。若停止凍結24 h以上,積極凍結期要延長凍結時間來提高凍結壁強度,開挖掘進及支護襯砌階段停工,凍結壁表面及時全面保溫。凍結壁全斷面應均勻,凍結全程加強監(jiān)測,保證鹽水循環(huán)均勻,避免形成薄弱部位,薄弱處應補孔加強凍結并布設測溫孔與探孔,評估凍結狀況。

      凍結初始3~5 d保證地層均勻降溫至-2℃,凍結管充分自由冷縮,之后急速降至-8℃以下,使其短時內(nèi)急速冷縮,保證一半冷縮量為自由狀態(tài),20 d前后降至約-28℃,拉應力遠小于抗拉強度,避免凍結管產(chǎn)生過大溫度應力。凍結全程加強監(jiān)測,若有凍結管斷裂或滲漏,立刻停止鹽水循環(huán),以防進入凍結區(qū),造成凍結壁融化或巖體難以結冰,及時采取下套管等措施處理,盡快恢復凍結。同時,確保鹽水箱內(nèi)水位穩(wěn)定,成孔后壓水試驗壓力不小于工作壓力的兩倍,保證凍結管安設質(zhì)量。凍結區(qū)域周邊產(chǎn)生變形時,采取間歇凍結、開啟泄壓孔降壓及注漿加固等控制凍脹措施,有效控制并消除凍結對周圍結構的影響。

      7.4 開挖掘進

      通過探孔評估驗證積極凍結效果,凍結壁滿足設計要求時方可開挖掘進。開挖掘進中加強監(jiān)測分析,持續(xù)凍結并保證循環(huán)鹽水溫度不升高、凍結壁強度不降低,確保支護體系緊跟開挖掘進掌子面,保證施工質(zhì)量,必要時縮減單循環(huán)進尺,及時調(diào)整支護體系參數(shù)與措施控制變形。有水滲漏時停工,及時采用快干水泥封堵或砂袋堆填等措施處理,嚴控隧洞及豎井開挖掘進軸線與斷面,避免偏差,防止超挖造成凍結壁厚減小,若產(chǎn)生超挖,則停工采取保溫及加強凍結措施。

      8 結 語

      (1)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總干渠7號隧洞中部,長182.6 m洞段穿越新近系含水疏松粉(細)砂極軟巖地層,最大埋深242.5 m,存在強烈及大規(guī)模突泥、涌砂及破壞性大變形等特殊工程地質(zhì)問題,工程地質(zhì)性質(zhì)極為惡劣,施工存在很大安全風險。采用一次全深凍結豎井工作面“地面垂直凍結法”掘進技術方案,施工技術獲得全面成功。結合工程實踐,對“垂直凍結法”設計與施工技術進行了全面研究,取得含水疏松粉(細)砂巖工程地質(zhì)特性,以及凍結設計、溫度場發(fā)展、制冷系統(tǒng)設計與施工等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

      (2)“凍結法”施工技術最大限度降低了極軟巖地層突泥、涌砂及破壞性大變形等對隧洞掘進造成的安全風險,全面有效地保證了掘進安全,填補了國內(nèi)長距離洞段200.0 m以上深埋、高外水與極軟巖地層水工隧洞“垂直凍結”工法掘進技術的空白,開創(chuàng)了國內(nèi)水工隧洞“凍結法”施工技術的先導,為國內(nèi)首創(chuàng),居于領先水平,積累了豐富的實踐技術成果,標志著我國地下工程建設“凍結法”施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與創(chuàng)新,設計與施工技術全面躍上新臺階。

      (3)“凍結法”施工存在工期長和成本費用高等問題,需通過大量工程實踐不斷研究總結,進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和技術水平,降低成本。

      猜你喜歡
      豎井鹽水隧洞
      環(huán)境風作用下淺埋隧道自然排煙豎井組高度研究*
      隧洞止水帶安裝質(zhì)量控制探討
      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首條隧洞順利貫通
      水泵技術(2021年2期)2021-01-24 12:18:14
      鹽水質(zhì)量有多少
      高低堰豎井溢洪道的研究與應用
      自密實混凝土在水工隧洞襯砌中的應用
      泉水與鹽水
      “灑鹽水”
      學生天地(2016年32期)2016-04-16 05:16:21
      當冷鹽水遇見溫淡水
      隧洞襯砌段滲水修復施工技術介紹
      双鸭山市| 安宁市| 成安县| 息烽县| 密山市| 瓮安县| 仪征市| 南阳市| 灌云县| 万年县| 蓬溪县| 扎兰屯市| 当阳市| 敦煌市| 沅陵县| 嘉义市| 扶余县| 余庆县| 彰化市| 岢岚县| 洞头县| 利辛县| 余姚市| 翁牛特旗| 拜泉县| 平遥县| 土默特左旗| 桐乡市| 拜城县| 陈巴尔虎旗| 万安县| 房产| 延长县| 华宁县| 灌阳县| 丰顺县| 灵宝市| 江山市| 阜康市| 洪雅县|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