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 王一峰 王明艷 吳剛友 于福順
本試驗以21個主栽玉米品種在黑龍江省半干旱地區(qū)進行育苗移栽,通過調查育苗移栽后玉米成活率、株高等田間性狀與產量,闡明育苗移栽對玉米生長發(fā)育和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移栽后除個別品種苗尖發(fā)黃外,其他品種移栽成活率均較高;打縷率和株高均表現(xiàn)正常。以同一品種的低溫早播栽培下植株的產量為對照,7個品種增產幅度較大,其中嫩單13、克單13和先玉335增產幅度超過30%;11個品種表現(xiàn)減產,不適合育苗移栽。
玉米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qū),近年來,隨著玉米品種帶來的產量提高并已經(jīng)趨于穩(wěn)定,人們逐漸重視在栽培技術方面提高產量。經(jīng)研究表明,玉米育苗移栽技術能夠很好的提高玉米的畝產量,增加玉米的成活率,本文就不同玉米品種育苗移栽后田間性狀和產量進行了調查,以期提高玉米在早春栽培的產量。
1、材料與方法
①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紅旗鄉(xiāng)墾豐試驗站進行,土壤肥力中等,pH8.32;速效磷(P2O5)40.10mg/kg;速效鉀(K2O)159.00mg/kg;有機質28.20g/kg;堿解氮(N)134.40mg/kg。
②試驗材料及設計
選用適合黑龍江省種植的不同熟期的21個玉米品種,2018年4月下旬播種冷棚,移栽苗齡3葉1心期移栽大田,每個品種移栽3行,行長5米,小區(qū)面積9.75 m2,過道1米,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其他田間管理同常規(guī)。
③測定項目
葉齡、株高、打縷率、葉片顏色、移栽后成活率及測產情況。收獲及測產:收獲每小區(qū)取中間1行進行測產,考種同常規(guī)。
④數(shù)據(jù)分析:利用EXCEL進行原始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制圖,DPS 7.05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①不同玉米品種移栽后各田間性狀調查
由表1可知,移栽后7天,葉齡都達到4葉1心,移栽成活率均達到100%,移栽后不同品種間緩苗速度差異顯著。葉片顏色方面除了綠單1號和稷秾18兩個品種苗尖發(fā)黃外,其他品種多數(shù)基本正常,嫩單13、禾豐1號等4個玉米品種苗植株呈紫紅色,葉色出現(xiàn)異??赡芘c緩苗過程中低溫天氣有關。底部第一片葉子大多數(shù)品種都出現(xiàn)了枯黃現(xiàn)象,21個品種中打縷率高于25%的品種有4個,其中嫩單13和禾豐1號打縷率達到100%。移栽前個別品種間株高范圍在813cm,其中,墾單13株高最矮為8.63cm,墾單10株高最高為13.25cm。
②玉米育苗移栽后各品種的產量分析
從圖中1可以看出,育苗移栽后產量超過7500 kg·hm-2的品種10個,分別為鄭單958、同玉1號、龍單69、嫩單13、豐禾1號、先玉335、龍育2號、墾單13、吉單27、龍單58。其中產量超過9000kg·hm-2品種有鄭單958、先玉335、龍育2號。以同一品種的低溫早播栽培下植株的產量為對照,11個品種的產量減產,其中,德美亞2和綏玉7減產幅度最大,減產30%左右,不適合育苗移栽。7個品種表現(xiàn)增產,增產幅度超過10%的有先玉335、嫩單13、墾單13、克單10、墾單13和龍單58,其中嫩單13、克單13和先玉335增產幅度超過30%。這些品種采用育苗移栽同比在受災的低溫冷害條件下,能夠不減產。
3、結論與討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移栽后7天,葉齡都達到4葉1心,移栽成活率均達到100%,移栽后不同品種間緩苗速度差異顯著。以同一品種的低溫早播栽培下植株的產量為對照,11個品種的產量減產,其中,德美亞2和綏玉7減產幅度最大,減產30%左右,不適合育苗移栽。葉片顏色方面除個別兩個品種苗尖發(fā)黃外,其他品種均表現(xiàn)正常葉色,采取育苗移栽后,各品種成活率較高與移栽后接根水,澆水充足有關外,移栽剛一結束,接著下了一場小雨,大大提高了成活率。個別品種苗尖發(fā)黃,可能與低溫天氣有關,底部第一片葉子大多數(shù)品種都出現(xiàn)了枯黃現(xiàn)象,推測是移栽傷根,吸收功能受到影響,底部葉片營養(yǎng)轉移到新葉中,當傷根嚴重或者根系吸收功能恢復慢,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采用玉米育苗移栽技術能夠增加有效積溫天數(shù)14~15 d,延長玉米的生育期。在黑龍江省玉米育苗移栽技術能夠較好的躲避萌發(fā)期和苗期早春低溫,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作者單位:1.150088北大荒墾豐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163319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