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鈺姣
摘 要:舞蹈是藝術形式的一種,融合了多種技術性的動作,彰顯出各民族文明。為此,在舞蹈專業(y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高度重視民族舞蹈的重要性,融合現(xiàn)代舞蹈,不斷提高學生舞蹈水平,培養(yǎng)其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诖?,本文以民族民間舞教學為主要研究內(nèi)容,重點闡述風格性訓練的方式,以實現(xiàn)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教學;風格性;訓練;措施
民間舞蹈主要是根據(jù)地域與民族兩要素進行類別劃分,而民族民間舞蹈風格性,即對舞蹈蘊含某地域或民族獨特性審美文化取向進行分析,抑或是對特定區(qū)域、人群、民族個性化文化審美心理展開深入研究。教師在貫徹落實民族民間舞蹈風格化教學時,最關鍵的就是要對教學對象反映的某地域、民族審美文化心理加以掌握,在與教學需求相結合的基礎上,為舞蹈教學訓練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jù)。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民族民間舞教學中風格性的訓練措施十分有必要。
1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風格性訓練的必要性闡述
在開展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元素教學方法始終占據(jù)主導地位。此教學方法會提煉民族民間舞蹈的內(nèi)涵與精髓,并形成具有較高推廣價值的教學模式。但是,在提煉方面,受民族民間舞蹈個性化特征的影響,喪失舞蹈本質(zhì)的概率較高。[1]一方面,提煉舞蹈元素很難將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內(nèi)涵與精神氣質(zhì)真實地反映出來;另一方面,提煉民族民間舞蹈會總結出規(guī)范動作,但這僅僅是民族民間舞蹈的外在表現(xiàn),難以將其價值與作用真實地體現(xiàn)出來,尤其是舞蹈風格。然而,風格始終是民族民間舞蹈的精髓,也是區(qū)別于其他舞蹈的關鍵元素。
在開展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始終以簡單動作訓練為主,即便能夠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對民族民間舞蹈動作及節(jié)奏改變加以了解,但卻很難向學生傳遞舞蹈的靈魂。具體來講,就是學生很難對民族民間舞蹈風格以及個性形成正確認知。長此以往,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形式化相對嚴重,而舞蹈價值與文化內(nèi)涵則會喪失。基于元素教學方法的訓練模式,學生所掌握的民族民間舞蹈過于生硬,缺少了舞蹈既有的靈性以及感情。
為此,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風格性訓練的必要性逐漸凸顯出來。其中,風格性教學的重點就是除舞蹈動作教學以外,更強調(diào)不同民族民間舞蹈所具備的地域性特征以及民族性特征。教師對舞蹈蘊含的民族文化心理價值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在舞蹈訓練中合理融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對民族民間舞蹈節(jié)奏和動作等基礎知識加以了解,切實感受舞蹈審美心理與文化價值,更好地傳承民族民間舞蹈。
2 民族民間舞教學風格性魅力表現(xiàn)
民族民間舞蹈風格性,指的是不同時代、流派、民族背景下的舞蹈藝術表現(xiàn)形式、思想特點和藝術觀點均存在較大的差異,有必要將藝術特性以及個性通過舞蹈作品表達出來,因而也被稱作形象、思想與形式的綜合。對于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而言,風格性的魅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期實踐而形成的。
總體來講,在開展民族民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對民族舞風格加以掌握,以多個角度對民族民間舞蹈進行分析和審視,進而探索民族風格性。在對民族民間舞風格特點有效掌握的基礎上,即可對其風格性加以確定,通過舞臺表演更好地彰顯舞蹈魅力。
3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風格性訓練路徑
3.1 優(yōu)化風格性課程開設效率
在開展民族民間舞風格性課程訓練的過程中,特別是動作的分析訓練,一定要與風格性課程教學內(nèi)容與理論相互結合,以保證教學方法的現(xiàn)代化。授課教師要對關鍵技術動作與文化元素進行講解,再講解對組合動作與動律的使用,將舞蹈風格以及韻律特征充分彰顯出來。與此同時,要向學生傳授風格韻律特征所涵蓋的民族性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等內(nèi)容,使學生能夠對民族民間舞蹈的情感特征形成深入了解,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水平。在教學實踐中,還要對學生的個人情感進行探究。[2]若理解存在偏差則要立即糾正,并合理運用討論教學模式與啟發(fā)教學模式。
3.2 合理融入多媒體技術
學習民族民間舞蹈的學生,最佳的學習模式就是采風,采風能夠對某地區(qū)、民族文化形成直觀的理解。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實行采風這種形式的概率不高,而且無法在所有舞蹈內(nèi)容學習中都進行采風。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舞蹈教學可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把相關區(qū)域場景展現(xiàn)給學生。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民族文化視頻或者是短片等,將風格性教學舞蹈文化情境還原并再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獲得必要幫助,直觀感受舞蹈韻律與文化內(nèi)涵。
3.3 融合風格性教學模式與文化課學習模式
舞蹈專業(yè)學生的文化課學習也十分重要,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應將文化課程和舞蹈課程內(nèi)容相結合,即實現(xiàn)美學、文藝學藝術本質(zhì)課程和繪畫、音樂、文學等課程的融合。在此基礎上,還要強調(diào)基礎科目學習的作用,以培養(yǎng)復合型舞蹈人才,使其具備多元藝術特點,具備提煉與歸納藝術現(xiàn)象的能力,深入了解藝術審美規(guī)律,確保風格性訓練效率的不斷提升。
4 結語
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背景下,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傳統(tǒng)藝術文化傳承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在開展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強調(diào)對技藝的傳授,并對舞蹈風格性進行準確的分析,借助舞蹈形式彰顯民間舞蹈魅力。
參考文獻:
[1] 王瑞潔.神形兼?zhèn)洹獪\談民族民間舞教學中風格性的訓練[J].藝術評鑒,2018(16):114-115.
[2] 王婧.論時代背景下民族民間舞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以傣族舞為例[J].北方音樂,2017,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