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蘭君
新搬來小區(qū)的阿傘寫得一手好書法。自打認識他以來,就見到小區(qū)里有人陸陸續(xù)續(xù)找他幫忙題幾個字、寫一首詩。一開始,阿傘來者不拒,何樂而不為呢?直到后來,有越來越多的人上門找他幫忙寫。他算了算,如果只在業(yè)余時間寫的話,至少也要一周才能全部搞定。況且,自己也就沒有時間去做喜歡的事情了。
為了盡快解決,他索性熬了幾天夜,雖然很快完工,但卻發(fā)了高燒,病了幾天。更讓人唏噓的是,在幫忙寫了那么多之后,那些說好要請他吃飯的人卻沒有幾個兌現(xiàn)承諾。我跟阿傘聊天時說:“有時候你可以拒絕別人呀?!彼@得很疲憊,說已經(jīng)習慣了。
我們常說要“與人為善”,這并沒有不妥。不過面對別人的請求,沒有底線地去一味成全,哪怕以委屈自己為代價,往往會“慣壞”那些被幫助的人,換來別人的得寸進尺、索取無度。
很多人不忍開口拒絕別人,是怕發(fā)生沖突、怕難為情,怕傷害到別人的自尊,于是表現(xiàn)得猶猶豫豫,顧左右而言他,事情反而變復雜了。在確實不便的時候,干脆地拒絕,往往是最有效、最正確的處理方式。
懂得拒絕,并不等于變得冷漠、不近人情,而是懂得對自己的人生掌握主動權(quán),不刻意討好,也不胡亂遷就,先把自己過好,才能更好地幫助他人。
當你學會拒絕,才會有更多精力投資在自己身上;當你懂得說“不”,自己的個人邊界才能一點點構(gòu)建起來;當你溫暖了自己,才有溫度擁抱別人。懂得拒絕,才能活得不糾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