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思文
后作文就是要注重學生在寫作之后的發(fā)表、重視學生在作文完成之后的點評、重視學生在完成作文之后的修改。對于教師來說,要做好后作文的教學也必須要從這三個角度出發(fā),著手在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增強他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讓學生收獲寫作的自信。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后作文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做到心中有尺度,利用自己的評價來啟發(fā)學生,尤其是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寫作個性和性格特點,因此教師對于他們的評價也要遵循不同的評價準則,因人而異。首先,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標準,評價不能“泛濫”,要做到有的放矢。在為學生設計寫作主題的時候,要考慮到本篇文章的訓練要點,以此來幫助學生明確每一次的訓練主題、訓練內(nèi)容,以此來引導學生,然后從完成的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才是真切的。其次,教師要意識到,學生的寫作動力在很大程度上都來源于教師的評價和肯定,因此,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評價言語,要肯定每一位學生的付出和亮點,用公平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篇作文,從學生的角度對文章進行評價,這樣學生在接受評語的時候,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他們傳遞的感情。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注意,自己的評價不能反復用相同的措辭,而是要讓評價更貼切這一篇作文,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后作文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更有目標,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充分發(fā)揮評價的作用。第三,教師要注重評價的角度,評價時不可能一次到位的。同時,每一位學生在寫作方面的問題和亮點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說清楚的,因此,教師不能夠貪圖全面,而是要圍繞每一個問題,分點列出,詳細解釋,結(jié)合本篇文章的主題和教師提出的要求,進行突出性的評價。每一條評價都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這樣一來,才能夠照顧到學生的多方面,才能夠充分發(fā)揮評價的作用和價值。
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常常都是教師給學生以評價,但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能夠接受到更全面的評價,教師可以采取自己評價、小組互評、隨機評價等形式,并且將每一種評價方式進行細化,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的修改能力。首先,要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事實上,修改的優(yōu)先權(quán)是應該屬于學生本人的,因為他們最清楚自己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和情感,在文章寫完之后,通讀一遍如果能夠讓自己滿意,那么才應該提交給他人。只有做到了忠于自我,才能夠確保自己的潛力被完全挖掘出來,寫出個性化的文章,從而帶來主觀上的滿足。其次,在評價的過程中,必須要掌握一定的原則,首先要思考自己在寫作時常常出現(xiàn)的錯誤,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的思考是否又犯了之前的老錯誤?是否真實?是否有自己的真情實感呢?要讓學生從形式和內(nèi)容兩方面都落實到位,才能夠更有自信的將自己的作文傳閱給他人閱讀。進行小組評價或是班級范圍內(nèi)隨機評價的評價方法,能夠起到群策群力的效果,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興趣愛好,批改同一篇文章,能夠給出很多不同的建議,學生在接受到這些建議之后可以選擇最符合自己寫作意圖的建議進行修改,以此提高后作文的效率和效果。
學生每完成一次作文、每進行一次后作文,都代表他們的寫作水平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了,因此,教師要積極地跟進每一次的反饋,以此來建立學生的寫作自信。例如,教師可以在每一個主題的寫作之后,挑選3-5篇具有顯著的代表性文章,在全班范圍內(nèi)進行分析,展示這些學生在寫作方面的風采,同時也激發(fā)其他學生的寫作動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定期的進行后作文的“頒獎儀式”,對于在選材方面、細節(jié)描寫方面、修辭手法方面、言辭選擇方面有著重突出的同學進行表彰,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平臺,將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公開的發(fā)表,可以是校園的微信公眾號、班級QQ群,還可以是校園的平臺等等,甚至可以選擇優(yōu)秀的作品像雜志社進行投稿,由此點燃學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就算學生的作品沒有在這些平臺上展示出來,但是他們也有更強的寫作動力去挑戰(zhàn)自我,教師也要以此為目標,引導學生,讓學生朝著這一個方向去奮斗。每一個學期,教師都可以將學生的寫作作品收集起來,并且按照不同的題材、不同的主題曲進行分類,在學期末的時候分發(fā)給大家,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文章回顧這一個學期的成長,查漏補缺,對于優(yōu)秀的地方要保持下去,對于不足的地方要進行改正,以此更好的實現(xiàn)綜合性發(fā)展,達到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目標。
總之,在語文作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將后作文的教學看做一個重點內(nèi)容,利用多樣的評價方式和激發(fā)策略,讓學生更有信心、更有動力的利用后作文提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