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呼圖壁縣第四中學,新疆 昌吉 831200)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適當滲入一定的審美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美德情操,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大有裨益。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關鍵時期。《課標》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fā)展”可見語文教學擔任起了培養(yǎng)學生審美的任務。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審美教育:
初中語文課本中很多課文都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客觀自然美與主觀情感美的有機統(tǒng)一,不僅能給人美的感受,而且能激發(fā)人熱愛生命。在講授這類文章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步入意境,讓學生獲得初步的審美感受。
藝術是神圣的,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學題材是進行藝術美的教育重點。通過想象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感悟藝術美的能力,這對與他們深層次的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表現(xiàn)美是大有益處的。
運用比較,是人們在認識、鑒別事物中獲得新知的一種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比較得越細,學生就理解得越深。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都是描寫雪景的詩詞,但意境不同。毛澤東的詞描寫雄偉壯闊而又妖嬈美好的北國雪景,縱論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心。全詞融合了寫景、議論和抒情,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意境的大氣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每讀一遍,便覺得有一股浩然之氣,使人眼界開朗,胸襟開闊,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壯麗可愛。而岑參的寫景既從大處落筆,又從細處著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夜之間,雪花覆蓋了整個大地,特別是千萬顆樹木上的雪花,好似一夜春風吹開了無數(shù)枝的梨花。這里,以春花喻冬雪,以南國暖色比北方寒景,聯(lián)想奇特美妙,比喻新穎貼切,白雪壓冬枝與一朵朵一團團一簇簇梨花壓枝欲低的景象神似至極。
語文學科是一座風光無限的藝術殿堂,我們應不斷地探索和嘗試,把美學的原理貫穿于教學之中,從而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讓學生有識別真、善、美,辨別假、丑、惡的能力,使之全面發(fā)展,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