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蓮
(貴州省龍里縣洗馬小學 貴州 龍里 551200)
童話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精選優(yōu)秀的童話作品作為教學的文本內(nèi)容,由教師引導學生閱讀、領悟童話內(nèi)容和精神,以達到預期教育教學效果的過程。
2.1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存在的問題。(1)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教學目的過于注重知識化。童話產(chǎn)生的初期,它的最大功能并不是知識和語言方面的功能,而是審美方面的功能。而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的是通過這篇童話課文學生可以習得多少生字詞,可以明白什么樣的做人道理,而審美方面的教學目標基本不涉及到。所以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童話的意境、幻想、奇妙、荒誕等等都被排除在課程教學目標之外。(2)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學生缺少參與和體驗。目前小學教育教學中,教師中心的思想嚴重,甚至占據(jù)了主導地位。這一現(xiàn)象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也表現(xiàn)明顯,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教師唱獨角戲,自導自演,自說自話,學生就像舞臺范圍之外的觀眾一樣,缺少參與和體驗。一旦缺少參與和體驗,學生就不能深刻體驗童話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不能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加談不上對童話故事背后精神的領會。(3)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以教室為固定地點,缺少與大自然的親近。小學語文童話教學跟大多數(shù)學科一樣,所有的教學時間和地點都集中在固定的教室里,授課過程中主要運用講授法,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手段很難引導學生想象和領悟。
2.2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1)社會現(xiàn)實的庸俗化和功利化讓童話教學處境尷尬。當今社會的庸俗化和功利化無處不在,很多兒童直接認為童話是假的,不愿意接受童話,而喜歡一些成人化的作品,實在令教育者有些尷尬。按照一般讀者的理解,童話是專為兒童寫的故事。家長們一般只認識安徒生、格林等經(jīng)典童話,而且認為童話是哄小孩的,家長本身對童話沒有正確的認識。(2)小學教育體系的應試化讓童話教學變味。素質(zhì)教育提出了這么多年,可應試教育卻愈演愈烈。教育資源一直都是利益化,分配不均衡且不公平,學校和孩子依然難敵考高分、升名校,每年有很多家長們被卷入“擇校熱”、 “補習熱”。尤其是在當今獨生子女時代,不輸在起跑線成為家長的目標,一些家長一味追求智力的開發(fā)培養(yǎng),高額教育投資,逼迫孩子按自己規(guī)劃的路線去發(fā)展。(3)部分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教學素質(zhì)缺乏,無力詮釋童話的真諦。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zhì)。一個好的教學文本還必須通過好的教師詮釋出來。
3.1 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童話的內(nèi)涵,理解童話作者在創(chuàng)作童話時的初衷。童話是屬于全人類的財富,但更屬于兒童。所以應該讓孩子與童話靠得更近,審視和拋棄經(jīng)過成人價值觀加工過的童話,把真實的童話還給孩子。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活動中所進行的童話教學首先應改變的是童話教育的觀念。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相關學習深刻理解童話作品的精髓,童話教學內(nèi)涵應深刻,這個深刻絕不僅僅指道德知識,更指童話作品在想象、情感和審美等方面的深刻內(nèi)涵。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追尋童話作者在童話作品中表達的想象、情感和審美方面的訴求,在童話教學中使目的多元化,讓孩子在想象與審美的原野上馳騁。
3.2 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要強化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表達和展現(xiàn)出童話的精髓。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是影響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具體包括正確的教育觀念、巧妙的教學設計、出色的語言能力等等,其中語言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優(yōu)美語言世界的營造依靠的是小學語文教師出色的語言能力,具體包含正確的語音、豐富的語詞、多樣的語調(diào)、真實的語言情感、得體的體態(tài)語言等等。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通過豐富的閱讀和練習提高語言、語詞和語調(diào)的使用能力,同時應根據(jù)童話作品的需要增加真實的語言情感,使童話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在講述中真實鮮活起來。
3.3 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讓孩子參與到童話講述當中,體驗童話意境。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讓孩子參與到童話講述當中,體驗童話意境。小學語文教師在童話教學過程中行為要恰當,要打破過去童話講述中“我講你聽”、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教師還可以允許兒童在童話講述過程中發(fā)出自己的疑問,說出自己的猜想。讓孩子真實地參與到童話講述中,才更有可能感受童話的真善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利用人為模擬環(huán)境來配合童話講述進行教育,打破以往局限在教室這個狹小空間的模式,讓孩子有更廣闊的童話體驗空間,那么孩子們想象和審美的翅膀才更可能自由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