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華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赤崗小學 廣東 廣州 510200)
校本課程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學課程,同時,它也是綜合實踐課程的一種常見的表現形式。校本課程的設置目的主要是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知識,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提高學生的時間能力。學生對于校本課程的學習不僅能夠學習到一些書本上所學不到的知識,還能增強學生對本校和本地區(qū)事物的了解和熱愛。
培紅小學非常重視學生的多元發(fā)展和素質教育。培紅小學身處嶺南地區(qū),擁有豐富的盆景資源。對于盆景的學習和觀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培紅小學的校本課程《學盆景》的編寫中,培紅小學所選擇的嶺南盆景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基地,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因此,學校對該地區(qū)所擁有的四個盆景園進行實地考察,并聘請了專業(yè)的輔導老師,編寫了校本課程教材《學盆景》。顧名思義,這本校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關于盆景知識的基礎介紹,盆景的栽培方式,修建方式,植物的生長特點和規(guī)律,以及如何正確的觀察和欣賞盆景等。由于該校本課程所面對的群體是小學階段的學生,為了增強趣味性,在課程內容的編制上插入了大量生動的植物圖片等。同時,在課程的教學任務的設置上還包括了學生觀察盆景的記錄及學生對盆景的繪畫展示等??偟膩碚f,校本課程《學盆景》的內容設置是符合學生的學習階段和年齡特點的。
綜合實踐活動不同于傳統(tǒng)的學校教材,它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首先,小學一年級學生還處于認識事物的黃金階段,本次校本課程在嶺南盆景知識的介紹方面很專業(yè)。因此,通過對這本校本課程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大概了解嶺南盆景的起源、學習嶺南盆景的意義。讓學生學會區(qū)分和辨別不同的盆景,識別不同植物的特征,掌握欣賞盆景的基本知識等。在理論層面,使學生得到一定的進步。
其次,本次校本課程又讓學生深入淺出地學習盆景創(chuàng)作必須的知識,課程中介紹了嶺南盆景創(chuàng)作的基本手法。這就啟發(fā)學生對盆景創(chuàng)作進行一定的觀察,從而有意識地把盆景創(chuàng)作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這也是新課標背景下,實踐課程的創(chuàng)新表現形式。
同時,校本課程的學習能夠加強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以及學生與實際生活的關聯性。新課標要求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的參與情況,校本課程《學盆景》就能夠很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激勵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有用的知識。
這本教材的內容編寫能注意兒童的特點,基本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其中圖文并茂,內容非常豐富。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具體的創(chuàng)新實踐上,本課題會在這本教材的基礎上,篩選并加入一些最基礎且適合一年級學生興趣和接受特點的內容作為一年級的試用教材。并利用本校的資源優(yōu)勢,充分調動兒童的實踐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經驗。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3.1 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興趣是學習的一大動力。在本次校本課程的創(chuàng)新實踐上,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對于學習興趣較高的學生,進行適當地引導。對于學習參與度不高的學生,教師要主動進行溝通,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過程中。同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一定的幫助。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實踐過程中去,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3.2 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這就對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進行本次校本課程的創(chuàng)新實踐中,教師要組織好課堂活動內容,在活動中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究。例如,在對盆景的特點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園中對植物進行觀察,讓學生自己記錄所觀察到的植物的特征,并畫出自己喜歡的盆景,在下一次課堂中進行交流和展示。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就成為了課堂的主要參與者,其實踐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都會有一定的提升。
3.3 注重學習成果的交流。在綜合活動課程在,學習知識和探索結果并不是重要的目的。教師還需要組織學生們進行學習成果的交流,通過學習成果的交流和展示,學生就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一定的總結和反思,這就能夠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角。同時,學生通過聆聽和觀看其他學生的學習成果,也能夠加深對本次課程的理解程度,活躍學生的思維方式。
總而言之,培紅小學的校本課程《學盆景》的創(chuàng)新實踐是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良好組織形式。本次校本課程的編寫及開設,不僅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讓學生在玩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收獲到有用地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