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娟
關注水墨畫家林曦有好幾年了,喜歡她的畫作,也喜歡她的文字。林曦的散文集《只生歡喜不生愁》出版后,我第一時間買回閱讀。
“只生歡喜不生愁”這句話,出自清代國學經(jīng)典書籍《養(yǎng)真集》。對于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生活常態(tài),只有歡喜沒有愁煩是很難抵達的境界。林曦說,選取這句話作為書名,并不是說世上沒有愁煩,而是想要表達:面對不如意時,要看自己如何選擇。
對于人情往來,她有自己的哲學。她說,把寶貴的精力都用在“應付”上實在是浪費,你出一招,我出一招,討價還價,把情義和美感都一招一招地拆沒了。林曦更喜歡把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她喜歡看花,整個四月份,都在北京的各大公園里留連,欣賞花兒盛放的姿容。她最喜歡的是李漁在《閑情偶寄》里描述的狀態(tài):將生活中的樂趣,包括午睡這樣的細節(jié)都當作值得反復玩味的事。
前些時日有老友向我傾訴苦悶,說自己幫助身邊的親戚,結(jié)果卻不如人意,他很沮喪。我便將林曦的處世哲學拿出來勸他,助人是對的,過程中又非常努力,在這件事情中,已經(jīng)完成屬于自己的部分,放下即可。在所有的人際交往中,幾乎都適用林曦給出的打拳法,把自己的一套拳漂漂亮亮地打完就收工,然后繼續(xù)前行,看見風景好的地方,再獨自練拳。只要自己這一次打得比上一次好,不管別人對錯好壞,但求問心無愧。這樣看來,“人情”并不復雜。
在《只生歡喜不生愁》這本書中,總需要一樣事物得以依止。學一門手藝,便是一種解決之道。用心做事能讓你更專注,而這份專注必然會給心境帶來回報。這個手藝不一定是寫字畫畫,看報表是一門手藝,做蛋糕是一門手藝,蒔花弄草、把紅燒肉做好吃也是一種手藝,跳廣場舞跳到盡興也是。
林曦的手藝是寫字畫畫,攤開紙,蘸點墨汁,世界便安靜下來。其實,無論這門手藝是什么,最后它都會變成你的一部分,成為你的護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