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璐
對小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小學生在充分了解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之上,日復一日地在實踐中運用、表達和吸收,而形成的一種聽說讀寫的能力。語文素質培養(yǎng)對于小學生學習新知識有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成績,又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語文思維。因此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素質的培養(yǎng)有重要意義。
從小學語文教師的反映中可以看出,小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質參差不齊,不少小學生沒有養(yǎng)成閱讀寫作的好習慣,書讀少而空泛,作文濫而無新意,亦不會將所學知識實際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他們對語文課有一個重要的認識誤區(qū),認為“語文是母語,不用學照樣也可以考得很好”,其實不然,語文的學習是一步步的積累,這種積累的過程是要從剛開始接觸語文課程開始的,并將作用于日后的語文學習中去。
(一)小學生沒有認識到語文的重要性 如果小學生沒有認識到語文的重要性,那么所有的語文素質培養(yǎng)都是無稽之談。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很多小學生都想當然地認為應該把學習的重心放在數(shù)學上,語文即使付出的精力少或者是不學,成績差距也不會太大。小學生這種對語文認識的誤區(qū),嚴重影響了老師對他們的素質培養(yǎng),在這種狀態(tài)之下,老師通常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老師懷有一腔熱血想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但如果得不到學生的響應,最終老師的熱血也就會變成沒有意義的。
(二)老師沒有系統(tǒng)化訓練小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將語言應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而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教育中,一提及到“訓練語言能力”,就會被人當成是應試教育下的產物,隨著人們對“訓練語言能力”的不理解,老師也相繼放棄了對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F(xiàn)在的小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言表達能力遠不如人們的預期。因此,老師如果沒有系統(tǒng)化訓練小學生的語言能力,也會影響對小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yǎng)。
(三)小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較少 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一提到語文,就會告知孩子要多讀書,但是他們并沒有告訴孩子應該怎么讀書。從小學語文教師的反映來看,小學生的閱讀量大多局限在小學課本上,能夠有意識去閱讀課外書籍提升自己的人少之又少,從中也可以看出對閱讀有興趣的學生鳳毛麟角。語文課本所教授的知識是有限的,遠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對知識的渴望度。
盡管老師和家長一直在告誡學生要多讀書、讀好書,但是學生好像并沒有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閱讀是構成語文的重要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興趣偏低,他們就沒法養(yǎng)成快速從文中提取關鍵句、總結中心思想的能力,因而也就無法實現(xiàn)對小學生的語文素質培養(yǎng)。
(一)突破傳統(tǒng)語文教學思維 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在課堂上,而應該遍布在人們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質,老師在進行語文教學中,應該學會用文字的魅力帶領學生領略語文的奧秘,綜合運用分層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致,而不是保持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習慣,沿用“老師說、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語文教學的主體應該是每一位學生,是應該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為基礎的。
(二)對學生進行專項訓練 對學生的專項訓練包括語言訓練、閱讀訓練、寫作訓練三個方面。首先是語言訓練方面,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交流環(huán)境,讓不同的學生上講臺去表達自己,也可以經常性地讓學生起來回答問題,學生之間探討問題。其次是閱讀訓練方面,老師應該保證每周有兩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到圖書館閱讀課外書籍,讓他們在閱讀的同時,保持邊閱讀邊摘抄好詞好句的習慣,閱讀課結束之后,老師應在每周即將結束的時候,選一節(jié)課讓學生交流自己所看的書籍,學生在交流中不斷突破自己肯定自己,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在寫作訓練方面,老師在系統(tǒng)化講解寫作技巧之后,應該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在寫作伊始借鑒別人的作品,也要有屬于自己的東西,隨時保持創(chuàng)新思維,而不應該僅僅被一個題材局限住。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學生重要的養(yǎng)成時期,此時的語文素質培養(yǎng)能夠為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老師、家長、學生都應該重視對小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