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桃
(科爾沁藝術職業(yè)學院 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內蒙古長調作為我國一門悠久而古老的歷史,傳唱方式十分獨特,并且?guī)в袧庥舻牡赜蛏?,作為擁有著百年歷史的藝術早在公安1206年就已經隨著蒙古國的建立,產生并得到了發(fā)展,隨著歷史的不斷沿革,人類不斷對其進行加工改造,深刻表現出了每一位蒙古人民對草原的熱愛,對大自然的崇敬。
1.1 起源。自從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國,使得畜牧業(yè)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演變使得游牧民族的生產方式與傳統(tǒng)中原的農耕進行了長期的結合,這個游牧民族棉常悠遠,曲調高亢的音樂表現形式,對這個民族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科爾沁長調的起源既離不開草原藍天,給我的土地和戈壁,也離不開他們耿直爽朗的性格,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人與自然進行磨合與發(fā)展,蒙古長調也經歷了初期發(fā)展成熟和高峰種類豐富多樣,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發(fā)展體系。
1.2 藝術特點。蒙古材料的最突出特點就是地域性,由于地域不同所造成的長調的渠道風格和表現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根據地域來劃分,可以分為東部、中部和西域三大風格,而依照曲調的不同又可以分為8個地區(qū),因而蒙古長調的發(fā)展是細化的,系統(tǒng)化的發(fā)展過程,每個地區(qū)的長調,與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特點密切相關,比如錫林郭勒作為曾經的政治文化中心,這個地區(qū)的最為顯著特點就是莊嚴肅穆,因而作為多民族文化交匯的地區(qū),錫林郭勒的長調以典雅端莊著稱,代表作有《成吉思汗頌歌》,而科爾沁長調是在古老民俗歌曲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發(fā)展的,文化基礎較深,所以抒情性較強,粗獷中又不失柔韌,風格流派多樣,代表作有《金色夜鶯》。
1.3 節(jié)奏。蒙古長調根據題材可以分為常量和短調,而短調的節(jié)奏十分規(guī)整以伴奏樂器為主而長調民歌的節(jié)奏十分自由,覺得舒緩而悠長,有時會有急性的裝飾音符,科爾沁長調作為蒙古長調中的重要代表,曲調優(yōu)美,音域十分寬廣,而且結構十分自由,很多長短句都是自由排布的,經常會有裝飾性的音符出現,使得整個音樂十分華麗,并且?guī)в猩詈裼七h的氣息和熱烈奔放的情志,像一只自由翱翔的雄鷹。
1.4 結構特色??茽柷唛L調的調式結構可分為網種:單一調式和變化調式。這網種調式均以我國傳統(tǒng)五聲調式體系為基礎,羽調式是單一調式的科爾沁長調民歌最為常用的調式調性,其他如宮調式、角調式、微調式這三種調式會經常在長調民歌中以交替使用或各種轉調的手法出現。科爾沁長調的旋律與以五聲調式、五聲音階為基礎外,還運用西洋調式中的“f”和“s”這兩個不和諧音來潤色和裝飾,使得長調的旋律更加豐富多彩??茽柷唛L周的旋律中不僅有平緩柔和的級進,還有開同有力的大跳音程的出現,如六度音程.八度開外的音程出現,使整個旋律線條跌呈現出更為強烈的起伏感,和長調的風格及要表達的遼闊壯美之情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特有的蒙古民族音樂語匯。
想要更好的完成部長調聲樂作品,對聲樂技術技巧的掌握要求是很高的。歌者不僅要有過硬支配歌唱器官的能力,還要有將個人主觀意識和客觀肌體協調、統(tǒng)一的配合能力,從而使技術和藝術達到完美的結合。
2.1 氣息。浪唱長調首當其沖的就是氣息。這不僅僅是因為唱的是長調而強調氣息,而是聲樂藝術其實就是氣息運用的藝術。在長調中最常見的就是“長音”也叫“拖腔”,這個技術沒有強有力的氣息控制力和橫膈膜的支持力是無法做到長潤民歌所需要的即深遠又悠長、即舒緩又不失韌勁、即堅實有力又不失靈巧,沒有日積月梁,不間斷的刻苦練習和細心琢磨,是堅決不行的。歌唱的氣息四個字:深松、通、活,也就是氣息要深而不死、通而不懈、松而不垮.靈巧精確。
2.2 共鳴。歌唱的共雞運用是我們噪音重要的盔甲,保護神。它能使我們的嗓音在利用腔體共服的作用下得到休息,增強音色的質感和穿透力。我們可以打個比方:沒有共鳴的聲音就好像是單聲道輸出的聲音,音色極易不干凈,顯得干澀而無生汽并且不能傳向遠方,而運用共鳴所產生的聲音就像是環(huán)繞立體聲,不僅拓寬了音域,擴大了自身的音量,增強了聲音的穿透力之外,在表達情感上也更為直接,使得我們塑造的音樂形象更加具體形象。
2.3 諾古拉。諾古拉是長調中最為常用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種特色演唱技巧。由于這種演唱技巧的使用,使長調的音樂色彩更加豐富,表現情感的范圍也大大拓寬,哪伯是單-調式的長調,在諾古拉的幫助下也不會顯得枯燥乏味。這種技術技巧即:在軟腭和硬腭抬起的同時,下顎與之協調抖動,致使我們的喉部利用肌肉的收縮在一定音高范圍內產生的微小的、有規(guī)律的并且是受控制的顫音。這種顫音可以給長調那平直的主調旋律披上華麗的外衣。
在文化多元化大發(fā)展的今天,想要繼續(xù)傳承和發(fā)揚蒙古長調藝術,必須要潛心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的理論體系,加之借鑒科學的先進的演唱方法,為古老的民族文化注入新鮮的血液,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需求,使之走得更遠,更好的順應時代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