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h八灘鎮(zhèn)中心小學 張 霞
作文即為習作之文,是提升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作文存在質(zhì)量不高、情感匱乏、思路不暢、內(nèi)容簡單等多種問題,教師的教學模式相對比較固化,教學互動性不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如沙漠一般缺乏生機與趣味性。感悟是學生寫作的源泉,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的作文更具真情實感,綠化作文教學課堂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是學生增長語文知識的重要方式。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會運用詞匯、語句以及寫作手法等多項內(nèi)容,這些都可以通過閱讀去感悟與提煉。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時不要急于進行關鍵知識點教學,而要引導學生從文章的選題、構思、框架、手法等多個角度去感悟其中的內(nèi)容,從中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并通過模仿內(nèi)化各項寫作能力。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感悟,能夠促進學生的深層思維,幫助其獲取寫作靈感。
例如:筆者在設置“父親”這一主題寫作活動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內(nèi)容雷同性極高,寫作的切入點也相對比較簡單,缺乏真情實感。為此,筆者引入了《背影》這一篇經(jīng)典文學作品,幫助學生獲取寫作靈感。首先,從題目出發(fā)分析《背影》這一題目,讓學生分析寫作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父親最為突出的特征作為文題之眼統(tǒng)帥全文。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結構,以父親的背影作為脈絡主線,背影的變化也是作者情感上的變化。最后,教師在感悟文章的基礎上,自己選擇一個題目作為文章的題目,模仿文章進行寫作。有的學生提出可以將“笑容”作為文章的題目,父親的笑容從青春朝氣到滿布皺紋,也能夠體現(xiàn)人物的情感變化。通過所舉案例可以看到,教師引導學生感悟文章模仿寫作內(nèi)容,可以為學生的寫作獲得更多的靈感。
如果說靈感是學生的作文之眼,那么素材就是作文之身,好的素材才能寫出好的作文。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寫作時作文內(nèi)容極為有限,甚至多年也不發(fā)生變化,在高年級時仍然寫“扶老奶奶過馬路”,作文內(nèi)容與學生的寫作能力并不相符,學生的作文水平多年得不到提升。難道小學生真的無事可寫嗎?其實不然,小學生的生活十分多彩,情感也極為豐富,但在實際寫作的過程中卻表現(xiàn)出無事可寫。這是因為學生缺乏素材提煉的能力,無法將所看到、聽到、聯(lián)想的事物進行及時記載,從而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不斷積累素材,才能保證在寫作的過程中有“下鍋之米”。配畫日記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將畫畫與日記進行緊密結合,能夠及時記錄學生對于生活的感悟,為學生的寫作夯實基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春季已到,語文教師可以將作文教學放置到室外,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打破固化的教學模式。學生看著校園春色觸動了視覺與心靈感悟,有著強烈的情感表達欲望。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一切描繪而出來,以配畫日記的形式記錄春景與個人的感悟?;氐浇淌抑?,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配畫內(nèi)容提煉春景的特色,重溫當時的情感感悟,開展春景寫作。配畫日記的素材提煉形式,為作文課堂注入了活力與生機,綠化了作文教學。
情感匱乏是小學生寫作過程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學生的情感十分豐富,但卻無法將其很好地用文字表達出來。改善小學生寫作情感匱乏這一現(xiàn)狀,應該引導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正確表達個人的情感。在寫作過程中,表達情感有景物襯托、寓情于景、神態(tài)特寫等多種方式,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作文課堂教學將上述情感表達方式滲透其中。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開展情感寫作教學,選擇“哭”作為教學主題。首先,教師為學生展示一張嬰兒哭泣的圖片并詢問學生:“同學們,通過圖片你們能夠看到什么?”學生回答“嬰兒哭了”。教師繼續(xù)追問:“為什么能夠判斷嬰兒哭了?”學生說“嬰兒流眼淚了”,此時教師借機開展情感寫作教學,讓學生意識到描寫人物情感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抓住其典型特征準確描述情感變化。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段人物特寫視頻,讓學生仔細觀察周邊環(huán)境的變化、人物的整體姿態(tài)、人物的表情變化,將其轉化為情感寫作技巧,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有感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去感悟生活收集素材,從閱讀中獲取靈感,借助信息技術學習情感寫作的方式。“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靈活采用多種教學原則,才能夠為課堂注入生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綠化作文課堂,構建高效的作文教學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