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通源小學 顧曉燕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統(tǒng)編教材的運用為語文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如何立足于統(tǒng)編教材的編寫文本和知識的基礎上,有效推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提升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方法指導中,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強化合作探究學習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基礎上科學有效地整合知識體系,在統(tǒng)編教材文本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探究的重要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y(tǒng)編教材在單元課文的編寫中注意主題的一致性和內容的靈活多樣化,為此,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要強化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和練習,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文本內容,讓學生在初步認知文本內容和了解思想情感的基礎上,結合課后題完成對于文本中思路和重點語句、段落的品析和理解,進而實現(xiàn)對于文本教學內容的“靈動化”。“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苯y(tǒng)編教材教學中要強化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從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視角完成對于文本知識的認知、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教學《珍珠鳥》的過程中,學生從文本內容的學習中,能夠從文章結尾處提煉文章的主旨句和中心思想,“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美好的境界”,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但是我從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文本中情感表達的靈動化,文中沒有直接表達對于“珍珠鳥”的喜愛之情,但是字里行間卻洋溢著滿滿的疼愛和憐惜,相對于直抒胸臆而言,這種巧妙細膩的表達技巧更值得學生學習和借鑒。為此,在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找出蘊含作者對珍珠鳥情感的句子,找出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寫作的順序,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在品詞析句中完成了文章脈絡的梳理和情感的體悟,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習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痹诠盼慕虒W中,統(tǒng)編教材的編寫中小古文的內容知識淺顯,文字言簡意賅,學生能夠根據(jù)課后注釋和對于文本的多次誦讀完成對于文本內容的初步認知和理解。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一改往日的講授式教學方式,也要改革對于字詞的針對性品析和片面式學習策略,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學生的多次誦讀,在“熟讀成誦”的過程和基礎上深化學生對于古文內容的認知和理解,同時,也在學習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通過學生自主地學習和品析,完成對于古文內容和寫作手法的認識和理解。
例如,在學習《楊氏之子》的過程中,學生結合注釋完成了對于內容的初步學習和認知以后,引導學生體會其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點,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中感受到“楊氏之子”的聰明伶俐的形象,感慨其對答如流的機智靈活的頭腦,同時,有的學生也從其能尊敬長輩,克制自己的情緒,不失禮節(jié)中維護了自己的尊嚴看出他知識的豐富、聰明的才智、靈活的頭腦,這個“楊氏之子”的年齡和當前學生的年齡相仿,那么讓學生設身處地試想一下,如果換位思考,自己是“楊氏之子”,該如何做,重點考查和鍛煉學生的知識水平和道德素養(yǎng)?!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的古文寫作練習,通過引導學生的模仿練習,讓學生在學習和品味古文語言的表達技巧的過程中,結合生活和學習實踐,進行舉一反三的有效運用,嘗試采用古文的表達方式進行寫作練習,為今后寫作思路的拓展和延伸奠定基礎。
統(tǒng)編教材在單元文章編寫中選擇了不同題材、不同視角、不同年代的作品進行集中學習,這樣編寫既實現(xiàn)了學生對于思想情感的集中體會和思考,也深化了學生對于思想情感的感悟,并將其內化為自身情感的一部分,為今后情感的累積和思路的拓展延伸奠定基礎。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和思路進行選材的界定和思想情感的表達,要嘗試習作過程中語言的創(chuàng)新和作文結構的創(chuàng)新,不能拘泥于過去的“三段式”寫作策略,也不能墨守成規(guī),沉醉于“鳳頭豹尾”的寫作手法。應該從優(yōu)秀文本的實例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情感表達的方式方法,學習其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作風格,在“潤物細無聲”中悄然進行情感的宣泄和表達,推進寫作的思路、語言、結構的創(chuàng)新。
例如,在《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的寫作練習中,文中給了提綱,明確了寫作思路,但是其中洋溢的對家鄉(xiāng)的熱愛的情感如何表達出來,這是需要學生深思的問題。這個單元從古詩中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中陸游的愛國、愛鄉(xiāng)情懷和“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中林升的憂國情懷,到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為少年中國的憧憬,再到《圓明園的毀滅》中被掠奪歷史的傷痛,特別是《木笛》中朱丹的質樸厚重的愛國之情,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和沖擊,同時深思:“二十年后家鄉(xiāng)”變化中,自己能夠為家鄉(xiāng)做出什么貢獻?這是學生價值觀的思考,是愛國情感的培養(yǎng),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能力的鑄就,在體裁形式不同但愛國情感統(tǒng)一的文本學習中,引導學生在習作中通過不同的寫作技巧,實現(xiàn)情感的融入和思想的表達。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毙W語文統(tǒng)編教材的創(chuàng)新教學要樹立與時俱進、科學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理念,要在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的基礎上,明確教無定法、因勢利導的教學策略的有效運用,以動態(tài)發(fā)展的理念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讓課堂學習充滿生機與活力,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中去感悟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用傳承發(fā)展的理念推進語文學習的科學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