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金成
(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其鑒紀念中學 廣東 廣寧 526300)
在初中階段,學生處于叛逆期,且有很強的好奇心。目前,社會上各界都十分關注大量留守在農村的初中兒童各方面的問題,特別是教育機構,均很重視留守兒童學困生的培養(yǎng)和轉化問題,作為一名初中教師同樣也要重點思考這個問題。
每名學生均獨具亮點,留守兒童并不全是學困生。個別留守兒童還是學校中的佼佼者,學習及德育等均很突出,擁有比其它孩子更堅韌的毅力??墒?留守兒童中也不乏學習成績不好的學困生。這些兒童意志不堅定,也未正確看待學習,在行為表現(xiàn)、遵守紀律、學習成績等上,暫時比其它學生落后,但他們的智力水平等皆正常,相信通過有效的方法及其努力,是可以轉化的。但轉變學困生是無法一蹴而就的,要求教師耐心地做好引導轉化工作,從日常的學習延伸到成長,幫助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2.1 社會與家庭。目前,農村初中轉化“學困生”離不開社會與家庭的大力支持。首先,政府應聯(lián)合有關社會組織,從資源上支持農村初中改革教學,并確保教師能和學生有效溝通,全面了解“學困生”,對其施以針對性的教育,幫助其轉化。其次,家庭作用也很重要,政府應為留守兒童建立跟父母的溝通平臺,使其能在線聯(lián)系父母,在家庭的關愛下,轉變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并積極參加教學活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如此一來,便能有效促進農村初中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2.2 學校。學校應竭盡所能為教師轉化“學困生”,提供良好的條件,并以此輔助教師,還可嘗試安排教師繼續(xù)深造,并制定有關激勵制度等,保證教師切實條件和能力來轉化“學困生”,全面推動農村初中轉化“學困生”的工作。另外,學校也應彰顯主導作用,多組織教師深入“學困生”家中家訪,掌握其家庭情況,力爭在轉化中,能得到家長的支持,配合家庭方面來開展“學困生”的培養(yǎng)及轉化工作。學校除了要多跟其父母電話交流外,還應親臨“學困生”家中考察,及時解決其學習困境,促使其積極參加學習活動,以此幫助他們正確樹立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意識到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的重要性。通過有效的疏導,大力培養(yǎng)學困生,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
2.3 教師。(1)加強基礎教育,幫助學生過渡學習。教師就農村“學困生”的基礎狀況,應幫助他們過渡好中小學教育,使其從思維邏輯上,具備接受初中知識的能力,以加強其學習效果。教師在研究有效過渡方法時,應聯(lián)系這些學生的實際,充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力爭讓“學困生”喜愛初中階段的學習,并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例如,以數(shù)學“正數(shù)和負數(shù)”講解知識為例,便可以與農村學生生活相聯(lián)系,從較為形象的小學算數(shù)過渡向有理數(shù)。因為農村學生較少接觸負數(shù),因此尚未深刻認識負數(shù),在學習時也無法深刻理解。經過分析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情況,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較多接觸天氣預報中,表示零下幾攝氏度的負數(shù)。就此,教師便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天氣預報中的這種預報,使學生明白可以用“+6℃”和“-6℃”分別表示零上6℃和零下6℃。緊接著,教師便能以這種對應性為突破點,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如以講臺為核心,若把向左走三步記為+3步,那向右走三步應如何記呢?基于此,便很自然地導入正數(shù)和負數(shù)教學,并以此引導學生從數(shù)軸上認識正負數(shù)。如此一來,便能促使“學困生”也能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并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為轉化“學困生”打好基礎。
(2)加強師生溝通,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氣氛。在農村初中教師轉化“學困生”時,應了解他們特殊的心理,并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多和他們交流溝通,全面掌握其學習能力,并及時向其提問,對其好的表現(xiàn),應予以表揚肯定,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讓他們在學習中,從身心上感到愉悅,并產生良好的體驗,最終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增進了師生間的交流溝通,并充分調動了“學困生”的興趣,使其在教師的指導下,熟練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并逐步學習和理解初中知識,從而顯著提高他們的整體學習能力。
(3)多關心學生的心理以及情感。農村初中教師應對自己的學生充滿感情,尤其是對那些留守兒童學困生,他們缺失父母親的關愛,日常的家庭生活也缺乏溫暖,倘若教師可以多關愛一下他們,那么定會贏得這些學生的愛戴與尊敬,最終教育的效果也會更很好。因此,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師應充分激發(fā)留守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塑造美好的心靈。這樣便需要教師多關愛和關注這部分學生,常常找他們進行談心,蹲下并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和看待問題。同時體諒這類缺乏父母關愛而形成的自卑與失落情緒,讓整個班集體成為他們第二個溫暖的家,使教師變?yōu)樗麄兊牧硪晃缓吞@的家長。
(4)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勢。留守學生一般十分看重同學乃至教師對自身的評價,特別是一經教師的肯定,便會神采飛揚,激情高漲。因此,有人提出好孩子都是夸贊出來的。這樣教師平常便需要多對學生使用一些帶鼓勵性的言語,及時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學困生的亮點,并予以大力渲染,使其可以正確看待自身的優(yōu)勢、并充分發(fā)揚長處,從而以此為切入點來轉化學困生。所以,作為一線教師應時常讓學困生,切實產生那種被關注、被肯定、被重視的良好感覺,不斷樹立自信心,從而激發(fā)其濃厚的學習興趣,最終將學習效果加以提高。三、結語總之,新時代下,我國廣大農村留守兒童的快樂健康成長,事關中國夢的快速實現(xiàn),也是外出務工農村村民的真摯期盼。這不只是政府等部門的責任,作為一名一線初中教師,也應在日常的教育中,重點針對那些學困生,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深入調查思考,及時提出有效轉化這些學困生的策略,以推進新農村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