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
在古代,公婆擁有很大的家長權力,媳婦作為晚輩,只能扮演被馴服的角色,哪怕權力已經(jīng)交接到媳婦手中,公婆還是可以隨時壓制人。公婆對媳婦的要求主要是兩個字:順從。
怎樣做才叫“順從”呢?《禮記·內則》是這樣說的:若公公去世,婆婆吃飯時,長子需在一旁伺候,婆婆吃剩下的東西,次子的媳婦要和次子一起把它們吃干凈;公婆賜給媳婦的衣服,媳婦覺得丑也要穿上,公婆不發(fā)話,媳婦就不能脫下;在公婆面前,媳婦感覺冷也不能加衣,感覺癢也不能去撓;即便是娘家饋贈的物品,媳婦也要獻給公婆……
這樣的要求確實有點高,即使在古代,也有很多媳婦做不到,從而遭婆婆嫌棄。比如中學課本<孔雀東南飛》中的女主劉蘭芝就沒做到順從婆婆。
劉蘭芝是一個美麗、聰明、知書達禮的女孩子,“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同時她還有那個年代女子少有的品格:有主見,不卑不亢,行動果斷。這么好的女孩子為什么偏偏不招婆婆待見?因為她不夠順從。
“雞嗚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故事的開頭,就是劉蘭芝向丈夫訴說自己有多優(yōu)秀、多辛勤,但跟婆婆相處得很不開心,還主動要求丈夫去跟婆婆說,放自己回娘家算了。丈夫聽完就去質問母親,母親捶床大怒:“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
婆婆說劉蘭芝“舉動自?!?,意思是,她做事情沒有及時征求自己的意見,讓自己這個當婆婆的很沒存在感。要知道,權力無巨細,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午是吃米飯還是面條,媳婦都要去問婆婆。后來被休,劉蘭芝卻打扮得異常漂亮,完全沒有表現(xiàn)出一個棄婦應有的悲慘落魄,更是用言行一次次地刺激著婆婆,導致關系完全破裂。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出,她確實不夠“順從”。
根據(jù)古代“婦女行為規(guī)范手冊”《列女傳》,劉蘭芝應該向東漢的龐氏學習:龐氏是東漢孝子姜詩之妻,她侍奉婆婆很孝順,婆婆愛喝江水,她就每天走六七里路去打水,不辭辛苦。
有一次,龐氏去打水遇到大風,沒能及時趕回家,讓婆婆口渴了,姜詩就跟母親一起責備龐氏,還發(fā)怒要將龐氏趕回娘家。龐氏卻沒有真回娘家,而是寄居在鄰居家里,日夜紡織,用紡織的錢買好菜、好飯,讓鄰居送給婆婆吃。
就這樣過了許久,婆婆覺得奇怪,為什么鄰居天天給自己送飯菜,一問才知道,是媳婦龐氏做的,這才把龐氏接回家。龐氏受了委屈,卻不能去辯解或傾訴,只能更加順從,抓住婆婆這根救命稻草,以此保住名節(jié),不被趕出家門。
甚至有一位唐夫人,在自己做了祖母的年紀,仍然孝順自己的婆婆。因為婆婆沒有牙齒,連粥都無法下咽,她便用自己的乳汁供養(yǎng)婆婆,使得婆婆能頤養(yǎng)天年。這個故事叫“乳姑不怠”,因足夠奇葩而入了“女子二十四孝”。
當然,順從也并非一味阿諛,婆婆實在有錯,媳婦也可以糾正,但千萬不能直接說婆婆的不是,而要有技巧地勸誡。
看看東漢名將樂羊子的妻子是怎么做的:
有一次,別人家的雞跑到了樂羊子家的院子里,婆婆趁機把它抓住煮了。樂羊子之妻對此不滿,卻沒有直接指責婆婆,而是對著煮熟的雞肉哭泣。婆婆奇怪地問她原因,她說:“我恨自己太窮,沒錢供奉婆婆,使得婆婆居然要吃別人家的雞?!逼牌怕犕旰軕M愧,就把雞肉扔了。
樂羊子之妻不直接指責婆婆,而是通過指責自己來讓婆婆悔悟,顯然不違背“順從”這一原則,是個好媳婦。
也許有人會說,媳婦不惹事就好了,為什么要冒著風險去勸婆婆?萬一婆婆不聽勸,反而發(fā)火,豈不更糟糕?NO,作為家中成員,作壁上觀就是自取滅亡!家人有不好的行為和想法,媳婦若覺得跟自己沒關系,不委婉靈活地去勸,同樣很危險。
比如陸游早年娶的是表妹唐婉,兩人伉儷情深,但唐婉的婆婆很不喜歡這個媳婦,曾責備她“放縱丈夫墮于學”。有人推測,這話可能跟陸游功名不遂有關。
當時秦檜專權,陸游不肯向秦檜低頭,因此屢試不中,陸母卻希望陸游能光宗耀祖。唐婉與陸游情投意合,也沒有去管婆婆的想法,導致婆婆遷怒于唐婉,要陸游休掉唐婉,唐婉最后抑郁而終。
《后漢書》里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有一個叫周郁的人,娶了一名賢士的女兒趙阿。趙阿小時候就熟悉禮法,很守婦道,周郁卻是個驕橫懶惰、輕狂浮躁的人,經(jīng)常做些違背禮法的事情。公公對趙阿說:“媳婦啊,你是賢人的女兒,應該用正道去糾正自己丈夫的行為。你丈夫不改過錯,那肯定是你沒做好??!”
趙阿只得點頭稱是,退下之后嘆氣說:“我沒有出色的品行,所以公公責備我。假如我勸了丈夫而丈夫不聽,公公肯定會說我勸不了丈夫,罪過就是我的。如果我勸了丈夫,丈夫也聽從我的話,那公公肯定會說丈夫聽從于女人,卻不聽父親的。罪過就是我丈夫的!這樣活著有什么意思!”最后,趙阿自殺了。這就是作為古代媳婦,不能調和家庭矛盾的后果。
不過,在古代做媳婦,也并不都那么悲摧。比如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她壓根沒想做一個好媳婦,相反,她以奇葩為己任,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晉書》說她嫉妒心強,長得又矮又黑,十分丑陋,眉后還長了疣痣。這樣逆天的丑媳婦,居然還是她婆婆楊艷極力推薦才嫁進來的。
楊艷的兒子當時是太子,以智商堪憂聞名于史,楊艷為保住兒子的太子之位,便極力推薦功臣之女賈南風做太子妃。賈南風做太子妃后,曾手殺數(shù)人,對宮中懷孕的妃嬪,更是直接用戟抽打她們的肚子,直到腹中的胎兒流到地上才罷休。除嫉妒外,她還淫虐異常,經(jīng)常派人到大街上物色美男,將其拖進宮中供自己玩樂。
賈南風的惡習導致她差點被廢。婆婆楊艷過早逝世后,繼任婆婆是楊艷的堂妹楊芷。楊芷與大臣們一起為丑媳婦向皇帝求情,四處奔走,才保住賈南風的太子妃之位。
楊芷也嚴厲告誡賈南風,要她自知悔改,這讓賈南風覺得是新婆婆對自己有意見,才會導致自己差點被廢,因此心生怨恨。最后,賈南風殺掉了楊芷的父親,還唆使大臣上奏,要殺楊芷的母親。楊芷哭天喊地,截斷頭發(fā),跪在地上,上表自稱小妾,求賈南風饒了自己的母親,賈南風不予理睬。最終,楊芷全家被斬,誅滅三族。
后人評曰:“婦可廢姑,倫常掃地。”其實封建時代的倫常,所謂君臣父子夫婦,本就是為權力服務。女方家勢力夠大,她在夫家的地位就不可同日而語。古代許多公主下嫁,其夫家也是無能力去約束的。誰順從誰,其實要看權力在誰的手中。
后來,隨著新時代女性越來越獨立自主,婆媳矛盾也更加無章可循。不過“孝順”二字,本就應當與權力無關。所謂的婆媳一場,其實不過是因為我們同時愛著一個人,這本無對錯,又何須成為仇人?
編輯/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