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琴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采用講解詞匯,分析課文和做練習的形式按部就班地傳授語言知識。這種“老三篇”教學手段,至多只能讓學生閱讀一些“英文”資料,但聽“英語”的能力非常差。要讓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語言知識,掌握更好的語言技能,單憑固定教材是不夠的,因為沒有一本書可以面面俱到,這就需要我們與時代接軌,更新觀念,“活”學?!盎睢庇谜Z言知識,把原先讀“書”的課堂變得盎然生趣。
英國劍橋大學的教授斯特雷文斯認為:“活”信息就是在教學中給予學生大量的信息材料,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揉入大量的“活”信息,不但使學生學到語言知識,又能培養(yǎng)他們的異國文化習得?!盎睢毙畔⒂⒄Z教學可以放在一些活動中進行,也可以揉入到一些書面材料中。在課堂活動中增添“活”信息,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吸引同學的注意力,培養(yǎng)他們對語言的興趣。
1. 科學地設計各種競賽游戲
力求惟妙惟肖地模擬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例如牛津英語8A中Unit 1 Grammar介紹了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的教授.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有所接觸,我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每列出一個詞的一分,看哪個組列出的多,哪個小組可以得冠軍.同學們爭先恐后,列舉出了大量單詞.接下來分析時,介紹六種變化規(guī)律,最后再讓他們將列舉的單詞重新歸類,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進行競賽活動,也可以安排一些對話表演,課本劇表演,或者duty report等.這些課堂活動可以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他們的智力,降低課堂學習的焦慮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融入課堂.在不拘一格的課堂活動中,不會再看到捧著書發(fā)呆的同學了。“語言點”和“重點”也在雀躍的活動中被消化了。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具備了積極的學習動機,課堂上就會變得自覺,能主動與教師配合,達到雙方最完美的交流效果。
2. 輔助教學
教師可以挑選一些合適的光碟。學生觀看后對異國文化會有更全面的理解。二十一世紀的語言教學不單是語言教學,還要強調語言所賴于生存的文化,熟悉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學、藝術、哲學等。使學生了解關于英語國家的家庭,婚姻,就業(yè),升學多方面的文化知識。通過“人機”交流促進“人際”交流,使學生不僅學習了語言,還了解到很多的異國風情,從而使學生在外語交流中能夠有的放矢。比如在教授詩歌單元的時候,我們可以多選擇些優(yōu)美的英美小詩讓學生鑒賞。比如學生們耳熟能詳?shù)摹兑婚W一閃亮晶晶》等,選取一些讓學生有興趣的詩歌,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3. 流行、時事討論
在課堂內外,教師免不了會和學生交流到一些時事或流行的東西。這時最適合把他們設計在教學中,促進學生用英語表達。例如,一些當前流行歌曲可以作為開場暖場音樂。一些深受學生歡迎的明星可以利用他們的外形,愛好等設計在多種問答,討論環(huán)節(jié)中。在教授牛津版8A Unit 4 Wild animals筆者就曾經根據時事新聞(一度沸沸揚揚的真假老虎事件),設計討論老虎的真假,讓學生各抒己見,根據老虎的稀缺,讓學生理解保護動物重要性和迫切性。這些饒有興趣的話題讓同學們學起來特別輕松愉快,最后師生共同達到情感的升華。
4. 書面的“活”信息材料
在課堂上適當?shù)厝嗳搿盎睢毙畔⒉牧?,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新鮮活潑??梢栽谠~匯、短語講解中增加書面資料形式的“活”信息。比如“stamp”一詞有如下幾種詞義:1.郵票、印花;2.印、蓋章;3.跺腳。 郵票作為第一次詞義同學們早就非常熟悉了,第二、第三詞義同學們接觸的頻率不多,在文中出現(xiàn)時可能又成為“生詞”,影響閱讀的速度和質量。但是,我用一句話說明后,同學們變得豁然開朗:“跺腳”的動作不正類似于“蓋章”嗎?再譬如“believe”這個單詞,學生在記憶中經常會拼寫錯誤,拼成“believe”,如何記憶它呢?我告訴學生即使是“believe”(相信)中也藏著一個“l(fā)ie”(謊言)。所以,我們要摒棄“死教”“死學”,通過增加“活”的材料,迅速提高教學效率。
5. 語境中“活信息”的揉入
創(chuàng)設語境時要充分體現(xiàn)出與學生有貼切關系,能夠引起學生共鳴。真實的交際語境可以讓學生學以致用,將課堂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更容易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成功,使學生肯學英語。比如在教授指路問路單元,我用所在城鎮(zhèn)的各地方照片呈現(xiàn),讓學生在興奮的狀態(tài)下學習記憶。使學生覺得學會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很有用處的 ,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交際語境,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獲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上面討論了“活”信息的運用,那么這些“活”信息是否完全由教師自己收集呢?并不是,對于學生而言,能力的培養(yǎng)更重要,最好是讓學生參與到“活”信息的收集過程中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按照要求查找(圖片、文字、光盤均可)。有一次,我讓學生收集中西方國家的節(jié)日區(qū)別,學生們查到很多有意思的材料,內容非常豐富。在收集過程中,一方面學生的各種基本能力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另外又提高了閱讀能力、在因特網上搜尋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等,這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嗎?過去,我們總說教師有一缸水,學生才能得到一滴水;現(xiàn)在,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們的一滴水匯在一起就是一片汪洋。
師師互學,師生互動,長此以往,在教學質量提高的同時,教師專業(yè)化素質更是提高頻快,課堂的效率也會在不斷積累的“活”信息的促進下,得到質與量的飛躍。
很多偉大的教育家都反對“死”的教育,如法國教育家盧梭,拉夏洛泰等。目前,很多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都采用“活頁”教材授課。這種“活頁”教材是教師收集的“活”信息,自己編寫。形式靈活多樣,很受師生歡迎。教育學中也特別強調“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只用幾本同樣的教材,顯然是不適應形勢發(fā)展需要的?!盎睢毙畔⒔虒W的意義在于它能更和諧地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同學們在學習中嘗到了甘甜又能再激起新的學習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充當好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和評論者,自身也要不斷學習進取,運用“活”信息,提高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