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哲
(南陽市中醫(yī)院,河南南陽 473000)
骨質(zhì)疏松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代謝性骨病,由于骨量丟失、骨脆性增加等,導致患者容易發(fā)生骨折,椎體壓縮性骨折是常見類型[1]。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以老年人群為主要發(fā)病群體,且年齡越高發(fā)病風險越大[2]。因老年患者年齡較大及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特點,患者骨折后愈合較慢,后期護理在促進老年患者功能恢復、改善生活質(zhì)量中意義重大。信息-動機-行為技巧(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IMB)模型護理干預是一種行為轉(zhuǎn)變干預模式,在促進老年骨科患者術后恢復、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方面具有積極意義[3]。本研究在老年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中實施了信息-動機-行為技巧模型護理干預措施,旨在探討其對患者康復積極性、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zhì)量等影響,為該模型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性患者86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43例。研究獲得我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組女22例,男21例;年齡62~83歲,平均年齡(71.84±4.67)歲;椎體T11骨折8例,T12骨折14例,L1骨折15例,L2骨折6例。對照組女22例,男21例;年齡62~83歲,平均年齡(71.84±4.67)歲;椎體T11骨折9例,T12骨折13例,L1骨折14例,L2骨折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診斷標準[4];②年齡≥60歲;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骨炎癥性病變、骨腫瘤等其他骨?。虎诤喜乐仄鞴俟δ懿蝗?,喪失自理能力者;③存在認知、智力、精神異常。
1.3 方法
1.3.1 對照組:患者手術后實施常規(guī)心理干預、體位干預、安全干預、生活習慣干預、階段性康復訓練指導及膳食管理,出院后電話、微信隨訪,為期4個月。
1.3.2 研究組:患者手術后實施信息-動機-行為技巧模型護理干預。由主治醫(yī)師、康復治療師、專業(yè)護理人員組成護理小組,建立以信息為基礎的動機、行為技巧模型,并實施護理干預。①信息收集:收集、篩選我院既往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的病例資料及參與研究患者的年齡、生理狀況、生活習慣、疾病認知度、骨折部位等資料,綜合評估患者的康復需求及恢復期間的潛在問題,以判定行為改變的關鍵點。②動機干預:采用動機性訪談的方式了解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的心理特點、對術后護理的認知及對康復行為的態(tài)度;向患者宣教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病因、治療方法、術后恢復注意要點等;有針對性地疏導患者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正面、積極的康復信念;根據(jù)患者情況制定術后護理計劃,將計劃分享給患者,并與患者共同制定階段性康復目標。③行為干預:通過一對一指導糾正患者不良習慣,指導患者階段性康復訓練技巧,根據(jù)恢復情況調(diào)整膳食結(jié)構(gòu),并加強安全管理宣教,以強化患者健康行為。告知患者在完成每個康復目標后及時向護理小組反饋結(jié)果,由小組成員根據(jù)反饋結(jié)果實時調(diào)整干預計劃及指導內(nèi)容。出院后電話、微信隨訪,實時解決患者問題,促使患者維持康復行為,為期4個月。
1.4 評價標準 ⑴在干預后調(diào)查患者的康復積極性,包括需求程度、家屬及護士鼓勵作用、配合程度、依從程度,每項均應用10分制(0~10)量化評估,評分越高表示康復積極性越高[5]。⑵在護理干預前后應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scale,ESCA)[6],從自我概念、健康知識、自護技能、責任感4個領域評估患者的自我護理水平,共43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0~4分),總分0~172分,評分越高表示自我護理能力越強。⑶在護理干預后應用健康調(diào)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7],從精神健康、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生理機能、精力、情感職能、社會功能、一般健康狀況8個維度評估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每個維度評分范圍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好。
1.5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康復積極性 研究組患者干預后康復積極性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康復積極性評分比較(±s ,分,n=43)
表1 兩組康復積極性評分比較(±s ,分,n=43)
組別 需求程度 家屬及護士鼓勵作用 配合程度 依從程度對照組 6.13±1.72 5.89±2.15 6.21±1.79 6.25±1.67研究組 7.47±1.91 7.33±2.28 7.45±2.04 7.42±2.08 t 3.419 3.013 2.996 2.901 P 0.001 0.003 0.004 0.005
2.2 自我護理能力 兩組患者干預前ESC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后ESCA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且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自我護理能力(ESCA)評分比較(±s ,分,n=43)
表2 兩組自我護理能力(ESCA)評分比較(±s ,分,n=43)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對照組 98.74±18.82 119.78±15.26 5.694 0.003研究組 98.48±18.69 130.16±14.21 8.848 0.001 t 0.064 3.264 P 0.949 0.005
2.3 生活質(zhì)量 研究組干預后SF-36各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s ,分,n=43)
表3 兩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s ,分,n=43)
組別 精神健康 生理職能 軀體疼痛 生理機能 精力 情感職能 社會功能 一般健康狀況對照組 64.28±8.49 63.04±10.37 65.35±9.42 65.11±8.26 67.25±9.48 66.27±9.45 65.89±10.16 65.35±9.32研究組 70.13±9.25 69.27±10.69 70.86±9.21 69.94±9.05 73.29±9.57 73.23±9.84 70.42±9.98 70.84±9.17 t 3.055 2.743 2.743 2.585 2.940 3.345 2.546 2.753 P 0.003 0.007 0.007 0.012 0.004 0.001 0.013 0.007
目前,我國老年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發(fā)生率逐年增高,手術是治療該病的常用方法,但受骨質(zhì)疏松癥、年齡增高、機體功能恢復能力較弱等因素的影響,患者術后恢復期較長,且長期關節(jié)制動會影響功能恢復,不利于患者正常生活[8]。因此,老年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術后需全面正確地評估全身與局部狀況,根據(jù)不同恢復階段的具體情況調(diào)整護理措施,以改善患者預后。
因骨折患者術后恢復期較長、功能限制明顯等特點,患者術后需持續(xù)進行護理干預,常用的綜合護理、康復護理、延續(xù)性護理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恢復,減輕疾病對患者的影響。但上述護理模式屬于被動護理模式,患者多被動接受相關護理干預,缺乏主動參與性,難以滿足患者長期自我管理的需求。為此,本研究在研究組患者中應用了IMB模型護理干預措施,結(jié)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患者康復積極性評分、ESCA評分及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IMB模型護理干預能夠提高老年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的康復積極性和自我護理能力,且能減輕疾病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與吳瓊等[9]的研究結(jié)果類似,進一步證明了IMB模型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價值。
IMB模型護理干預是一種健康行為干預模式,信息收集是基礎,動機是促使行為改變的推動因素,行為技巧達到一定水平則引起行為改變,三者相互作用,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行為能力[9]。本研究在老年骨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中實施IMB模型護理干預,通過分析既往病例資料及患者具體情況,全面預測骨折恢復風險因素及影響行為改變的潛在因素,為康復護理的實施提供了依據(jù),并能滿足患者多元化的康復需求。同時,本研究在潛移默化中引導患者建立正向、積極的康復信念及動機,促使患者積極面對、主動參與護理干預,從而提高康復積極性,增強康復效果。此外,本研究持續(xù)實施動機干預及行為干預指導,不斷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老年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實施IMB模型護理干預措施的效果顯著,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復積極性,改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zhì)量,有利于促進患者預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