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美榮 白春俠 劉麗
【摘要】 目的 研究病理技術蘇木素-伊紅(HE)染色在病理診斷中的價值, 并分析提高其應用效果的方法。方法 8000例進行病理診斷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對其樣本均采用HE染色進行病理診斷, 統(tǒng)計樣本合格率和不合格率, 并分析樣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 樣本合格率為99.00%(7920/8000), 樣本不合格率為1.00%(80/8000)。樣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組織切片脫落26.25%(21/80)、染色不均勻21.25%(17/80)、染色模糊16.25%(13/80)、切片污染18.75%(15/80)、染色困難17.50%(14/80)。結論 病理技術HE染色在病理診斷中應用效果較好, 其樣品合格率較高, 但是在進行染色的過程中, 需要進行更加細致的操作, 針對影響樣本合格的各種因素進行有效規(guī)避, 以降低樣本被污染的幾率, 防止出現(xiàn)不合格樣本, 進而提高診斷效率。通過上述保障, 病理技術HE染色值得在臨床病理診斷中推廣。
【關鍵詞】 蘇木素-伊紅染色;病理技術;應用價值;操作方法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7.036
HE染色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病理學染色技術, 該技術能夠為主治醫(yī)生在治療過程中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診斷, 從而提高臨床的治療效率。但是, 就目前而言, 在利用HE染色病理技術進行診斷的過程中, 仍然存在小部分染色效果不佳的情況發(fā)生, 導致診斷結果錯誤等情況發(fā)生, 在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染色效果不佳的原因, 主要與檢驗過程中的操作有
關[1], 因此, 為了能夠有效避免診斷誤差或者錯誤出現(xiàn), 本文主要針對在本科室進行HE染色的病理診斷進行分析, 同時對如何提高HE染色的方法進行研究,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科室8000例進行病理診斷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5312例, 女2688例, 平均年齡(40.23±3.45)歲。樣本來源占比分別為手術切除62.50%(5000/8000)、纖維內窺鏡25.00%(2000/8000)、穿刺取材12.50%(1000/8000), 各類樣本占比分別為子宮內膜樣本13.75%(1100/8000)、脂肪組織樣本7.50%(600/8000)、骨組織樣本5.00%(400/8000)、腹腔臟器樣本73.75%(5900/8000)。納入標準:①均取得相關倫理研究協(xié)會的同意。②樣本涉及的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 對入選的8000例患者樣本進行HE染色, 根據(jù)選取樣本的部位, 對其進行不同的處理, 其中包括固定樣本、對樣本進行脫水處理、對切片進行染色等幾個步驟。其中, HE的染色過程主要包括:采用二甲苯進行2次去蠟處理, 再利用不同濃度的無水乙醇將切片洗凈, 同時采用蒸餾水再次清洗切片, 并將洗凈的切片采用蘇木素進行染色, 染色時間≤5 min, 并用流水浸洗, 直到切片的細胞核變?yōu)樗{色為止。然后使用伊紅進行染色, 并采用濃度為95%的乙醇進行沖洗, 使用苯酚二甲苯、二甲苯對切片進行處理, 將其利用DPX封片劑進行封存, 最后將處理好的樣本貼上標簽。
1. 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樣本合格率和不合格率, 并分析樣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2 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 樣本合格率為99.00%(7920/8000), 樣本不合格率為1.00%(80/8000)。樣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組織切片脫落26.25%(21/80)、染色不均勻21.25%(17/80)、染色模糊16.25%(13/80)、切片污染18.75%(15/80)、染色困難17.50%(14/80)。
3 討論
HE染色, 就是利用蘇木素和伊紅進行染色, 在臨床醫(yī)學中作為一項重要的病理診斷, 但是由于在染色過程中步驟較為復雜, 導致染色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差, 為了能夠有效確保每例樣本的準確率, 在進行HE染色的時候, 對其操作方法進行仔細研究[2]。
HE染色法是石蠟切片技術中的一種常見的染色方法, 其中, 蘇木素的染液主要呈現(xiàn)出堿性, 通過染色以后, 切片中的細胞核會被染上紫藍色, 伊紅是一種酸性染料, 能夠使切片的細胞質、細胞外的物質染成紅色。在實驗中, 對蘇木素和伊紅進行染色的時候, 步驟較為復雜, 尤其是在本次研究中, 通過實驗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 8000例樣本中, 仍然有1.00%的樣本存在不合格的情況, 通過對導致樣品不合格的原因進行詳細分析以后, 發(fā)現(xiàn)導致樣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組織切片脫落26.25%(21/80)、染色不均勻21.25%(17/80)、染色模糊16.25%(13/80)、切片污染18.75%(15/80)、染色困難17.50%(14/80)。因此, 為了能夠提高HE染色效率, 就要對實驗室的相關染色技術進行不斷的提高, 從而有效滿足醫(yī)院病理診斷的需要。
在本次研究中, 導致樣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切片染色不均勻, 造成切片染色不均勻的主要原因包括:技術人員在對樣本進行取材和固定的時候, 由于固定的位置不恰當、樣本的脫水時間太短, 切片的厚度不均勻、切片上存在橫紋、染色過程中處理不恰當?shù)龋?導致染色效果不佳。同時, 由于切片組織的取材較大, 切片較厚, 固定樣本時采用的固定液濃度較大, 導致組織不能完全被固定好, 從而影響了中間組織的著色效果, 造成著色模糊等現(xiàn)象發(fā)生, 另外, 脫水時間較短, 從而導致切片中存在水分, 導致切片的透明度較低, 影響最終的著色效果[3-5]。
導致樣品不合格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為染色模糊, 切片染色模糊主要是因為在檢驗過程中, 工作人員在取材的時候, 操作不當導致的, 例如在取材過程中, 標本出現(xiàn)自溶情況, 在固定樣本的時候不及時, 從而引起組織結構模糊的現(xiàn)象發(fā)生。另外, 在采用固定劑進行固定的時候, 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固定不良, 就會導致切片染色模糊的現(xiàn)象發(fā)生, 另外, 在使用乙醇進行標本固定的時候, 也有可能導致染色出現(xiàn)模糊的現(xiàn)象發(fā)生。在取材過程中, 如果選取了淋巴組織, 會導致切片發(fā)灰, 這是由于淋巴細胞較為密集、其結構較為復雜, 同時, 在制作樣本的時候, 溫度過高、染料質量較差、細胞分化太嚴重等, 也會導致染色模糊[6-8]。
而染色中組織切片脫落主要是與組織自身有關, 同時也與工作人員在處理樣本時, 處理不當?shù)仍蛴嘘P。切片污染和染色困難主要是因為樣本中的組織被污染, 是染液、試劑等不干凈導致的[9-12]。
綜上所述, 病理技術HE染色在病理診斷中應用效果較好, 其樣品合格率較高, 但是在進行染色的過程中, 需要進行更加細致的操作, 針對組織切片脫落、染色不均勻、染色模糊、切片污染、染色困難等影響樣本合格的因素進行有效規(guī)避, 以降低樣本被污染的幾率, 防止出現(xiàn)不合格樣本, 進而提高診斷效率。通過上述保障, 病理技術HE染色值得在臨床病理診斷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侯貴明. 病理技術HE染色在病理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 5(99):145.
[2] 徐加譽, 廖子龍, 張培榮. 病理技術HE染色在病理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黑龍江中醫(yī)藥, 2018, 47(5):137-138.
[3] 李杏娟. 病理技術HE染色在病理診斷中的應用研究. 現(xiàn)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 2018, 2(16):166, 168.
[4] 鄭菲, 陳培瓊, 王玉環(huán), 等. HE染色在臨床病理診斷中的應用研究. 中外醫(yī)療, 2016, 35(30):552-553.
[5] 王巧. HE染色方法在臨床病理診斷中的應用.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32):118-119.
[6] 張國泉. 分析HE染色技術在病理診斷中的應用.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 16(80):142-143.
[7] 陳志華. HE染色在臨床病理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探討. 世界臨床醫(yī)學, 2015, 9(5):126-127.
[8] 宋彬妤. 對制作高質量病理標本的方法研究.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5, 13(23):12-13.
[9] 和月生. 病理技術HE染色在病理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8, 12(7):70-71.
[10] 曹萍, 曲本祥. 病理技術HE染色在病理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 2018, 2(19):206-207.
[11] 朱莉菲. 病理技術HE染色在病理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 5(10):48-49.
[12] 馬峰, 劉仲祥. 病理技術HE染色用于病理診斷中的價值分析.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5(12):2103-2104.
[收稿日期: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