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戈
天氣酷熱,每天只有傍晚太陽下山以后,才敢出門買菜。早晨起來,做咖啡,洗衣服,拖地板。我對微博、微信,都日漸失去了黏度。上網(wǎng)就是去查找和儲存書籍信息。另外一個目的是收信。不太頻繁地,會有幾個談得來的文友給我寄來他們翻譯的詩、寫的小說。又在網(wǎng)頁上看到朋友們新做出的陶藝作品、完成的建筑設(shè)計(jì),想到大家都在每日默默努力前行,和我一樣,執(zhí)于一隅,并不多言語,卻從未放棄,這些密林中遙遙的動靜,讓我覺得很好,不寂寞。
書當(dāng)然是每日讀??吹较矚g的章節(jié),就會手抄下來,這樣做,就好像從血肉上與文字親近了。天太熱,就讀王維,在他的山水詩集《輞川集》里,淡去了所有的主觀溫度,只素寫了山川風(fēng)貌。王維總是讓我想起俳句,他寫了很多五言律詩,俳句的格式是五七五;他以意境見長,并不道破,而是讓讀者自己意會,俳句也是“荷花美在未出水時”那種含苞之美;還有一點(diǎn),是用色,王維喜歡青白二色,而日本人對這兩色也是青睞的。
這么想著,我索性翻出了一本俳句選,配著王維的詩來讀。在詩行里,摘抄了一大堆帶“白”色的詩句:有些是描述顏色,物化層面上的實(shí)指,比如“白雪下,獨(dú)活呀,冒出淺紫芽”;有些是借通感來描述知覺,比如“海邊暮靄色,野鴨聲微白”“比起石山石,秋風(fēng)色更白”。
青配白,是最易生清涼之感的,也是直擊盛夏感官的小清新:夏日里,素面艷骨的綠葉白花系,依次登場,最先躡足而至的,是幾案上小小一把,插在洗凈的玻璃瓶里就可以夜香強(qiáng)勁流襲竹席的梔子;早晨去菜場買菜,驚醒鼻腔的,是晨光熹微中初綻的金銀花;白日走過街巷,頭頂是白玉蘭凜冽的寒香。
在蘇州喝茶,隔著玻璃窗,青瓦白墻下,總有端著竹籃賣花的阿婆,馬頭籃里,藍(lán)印花布上,換下了冬天的佛手,應(yīng)季攤著茉莉手串,還有用細(xì)鋼絲擰成扣子狀的白蘭花,一對一對,那香味脂粉氣十足……忍不住想起寫《青玉案》的賀鑄,正是在蘇州寫下了“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聽聞舊時葑門還有叫賣荷花的,不知是白荷還是粉荷。去南方旅行,樹籬里的清氣,是細(xì)眉細(xì)眼的七里香,它們是我旅途中的小逗號,讓我停頓一下,知道自己是在異鄉(xiāng)。啊,對了,用慣的那瓶洗面奶,香型是白姜花。
日本人的插花書里,梅雨季時把青桃連枝摘下,連著果實(shí)一起放進(jìn)白瓶,眉目青青的少年一樣,把這悶濕燠熱的混濁暑氣給驅(qū)散。我在平日散步的小桃林里,逡巡了半天,想撿一枝別人扔掉的青桃,但是那個果實(shí)都腐爛了,沒有美感,在樹上的都很硬挺,線條舒展優(yōu)美,想了想,還是決定讓它們留在枝上,自開自落。
繼續(xù)讀消夏的詩集。中國的很多古詩,都是青、白二色并用,比如“白云映碧空”“白骨寂無言,青松豈知春”“何以折相贈?白花青桂枝”。在王維的詩中,這類詩句比例就更大,比如“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漠漠水田飛白鷺”“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他喜歡白云這個意象,白云在古詩中象征著自由和空靈;他也熱愛青苔——人跡罕至的寂靜之地,才能生苔,“苔封”就是時間的佐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薄拜p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p>
白云任意出岫的自由,和青苔庭院深深的安靜自處,是王維一生求而不得的禪靜。他是個書畫音律天賦都很高的少年才子,年少成名,及第,卻又逢亂世,終生糾結(jié)在歸隱和仕途之中。安史之亂中,未能自殺保節(jié),反而出任偽職。這恥點(diǎn),成為他晚年的詩歌主題之一。他是人也干凈,詩也干凈:他奉佛守靜,不茹葷食肉,“香飯青菰米,嘉蔬綠筍莖”。晚年住的齋室,一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jīng)案、繩床而已。他也有題材和語言方面的潔癖,太害怕臟手,寫的詩句一塵不染,卻錯過了大格局和深度,沒有成為杜甫那樣不怕臟手,反而入山獲寶,成為代言底層人士的大眾行吟詩人。他也不像陶淵明,有“披褐守長夜”的訴苦和“凍餒固纏己”的直陳窘境。這些糾結(jié)雜念,反而使陶的“道勝無戚顏”更真實(shí)和生動。
王維的詩歌有兩面,一面是應(yīng)酬、交游、即興吟唱的,比如對張五弟,其實(shí)是熱烈之下的冷淡,他以高妙的平衡木技術(shù),成為一個仕隱兩得的詩人,但也因此被批評為缺乏真誠;另外一種,是向內(nèi)、苦吟、私人的,即使在這部分詩歌里,他也不敢面對內(nèi)心的糾結(jié),把它寫出來。他的干凈,缺少了某種“信心”——對自身不染的自信,對自己清潔本性的肯認(rèn)。我突然想起,顧隨似乎不太喜歡王維,我不知道是時代還是個性的緣故,顧隨對波瀾壯闊、艷美的“生命力”“生之色彩”較為推崇,王維太干凈,太出世,太不染塵了。王的“法喜”“禪悅”遠(yuǎn)遠(yuǎn)大于“生趣”。王維詩歌里的荷鋤農(nóng)夫和陶淵明筆下汗臭味襲人的農(nóng)民相比,更像是山水畫中便于制造動靜對比的人物道具。
中午的時候,去收曬好的被胎和被套。套被子是大力氣活兒,找準(zhǔn)四角,摸清方向,舉起被胎塞進(jìn)去,重重的老棉花胎,往返操作幾次,累得頸背都疼。套好,拍松,蓋上防塵的布。決定:今天的有氧活動就免了吧。做簡單的午飯:煎幾片培根,用剩下的油煎雞腿菇和蔬菜,“吾生好清凈,蔬食去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