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鵬
(天津市黃河醫(yī)院,天津 300110)
頸椎病是一種由于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突出引起的頸椎疾病,主要包括頸椎炎、頸椎骨關節(jié)炎、頸椎間盤脫出、頸神經(jīng)根綜合征等,患者發(fā)病后大多出現(xiàn)上肢麻木、頭暈惡心、乏力、頸肩疼痛等癥狀,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諸多不便[1]。近年來,頸椎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給予有效的治療措施,對頸椎病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作用[2]。本次研究中,筆者選擇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頸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并給予不同的治療模式進行效果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將我院上述時期80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齡22-77歲,平均年齡(49.3±5.7);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1±1.73)年。觀察組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25-73歲,平均年齡(48.7±4.9)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4.19±1.32)年。本次研究患者均符合頸椎病疾病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協(xié)議書。2組患者在臨床資料方面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主要包括牽引和按摩,其中頸椎牽引患者需保持坐位,采用枕頜牽引帶(生產(chǎn)廠家:安平縣如源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商品編號:38624112371,型號:3-10kg)進行懸吊式牽引,牽引過程中將頸部保持后伸10°左右,牽引重量為4-10kg,重量根據(jù)自身情況逐漸增加,每天進行牽引30分鐘;按摩患者采取鳳池、缺盆、大椎、天柱、手三里、合谷等穴位按摩,每個穴位按摩5分鐘[3]。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個性化頸椎保健操康復治療,具體動作分為:(1)眼睛始終盯住雙手,雙手與肩同高向前伸平,手掌疊放在正前方保持平直,向上抬至頭頂,雙臂夾緊雙耳保持5秒。(2)雙手10指相扣置于后腦勺,將雙手臂向后擴展5秒,定住髖部,上半身向左旋轉保持5秒后向另一側旋轉。(3)雙手叉腰,肩部向上夾緊頭部后仰保持5秒,繼續(xù)叉腰,右耳向右靠近右肩保持5秒后另一側同法做;雙手握拳置于身前,手臂內側靠攏,雙臂向上舉高然后打開,呈向下向前旋轉動作。(4)出院后治療指導?;颊叱鲈汉螅t(yī)護人員定期回訪患者保健操進行情況,并鼓勵家屬督促患者每天至少進行1次個性化頸椎保健操鍛煉。
3 觀察指標:(1)患者臨床康復率比較。頸椎病患者臨床康復率分為痊愈、好轉和無效,其中以患者疼痛消失,肢體功能恢復正常為痊愈;以臨床癥狀得到改善,疼痛減輕為好轉;以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祻吐?(痊愈+有效)/n×100%。(2)患者疼痛程度。采用頸椎病患者疼痛程度評分表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進行評分,得分越低說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低。(3)患者治療后頸椎各方向活動。從患者頸椎左右側屈、前屈后伸、左右旋轉等方面分析患者的頸椎各方向活動度,得分越高說明患者活動度越好。
5 結果
5.1 2組患者臨床康復率比較:分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康復率為95%,對照組為75%,2組數(shù)據(jù)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康復率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5.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對比:治療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疼痛評分差異不具有可比性(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2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5.3 2組患者頸椎各方向活動度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頸椎各方向活動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2組患者數(shù)據(jù)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詳見表3。
表3 2組患者頸椎各方向活動度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頸椎病是我國疾病發(fā)病率中較高的一種疾病,患者長期保持固定姿勢,使頸部肌肉處于痙攣狀態(tài),造成頸椎生理曲度病變,頸屈伸肌喪失平衡,引發(fā)頸椎病[5]。頸椎病患者發(fā)病后會引起肌肉酸痛、僵硬,甚至頭痛、嘔吐等癥狀,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目前,患者應用常規(guī)按摩、針灸以及藥物等方式治療后疾病易復發(fā),但個性化頸椎保健操通過鍛煉肌肉的力量和韌性,提高頸椎脊柱的穩(wěn)定性,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緩解肌肉緊張感,消除肌肉痙攣和淤血水腫,有效緩解頸部和肩部肌肉的疼痛和疲勞,進一步達到治療頸椎病的效果[6]。
李素珍等[7]學者在研究中將132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為72例頸椎保健操治療觀察組和60例常規(guī)治療的對照組,經(jīng)治療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臨床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臨床康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疼痛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頸椎各方向活動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本次研究結果與李素珍等學者研究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個性化頸椎保健操能夠改善患者頸椎功能,減輕患者頸肩疼痛,對患者促進患者身體健康和提高患者生活治療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