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中醫(yī)院產二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育齡期女性常見的內分泌疾病,病理基礎為高雄激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臨床多表現(xiàn)為無排卵、月經少、肥胖、不孕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1]。以往西醫(yī)治療多進行手術和藥物治療,但存在并發(fā)癥較多、需要長期服用的缺陷,具有局限性[2]。近年來,中藥和針灸因治療效果佳、副作用小的優(yōu)勢被用于婦科病治療中。本研究主要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對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就診于我院的80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40例,年齡23~38歲,平均年齡(29.50±0.55)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4±0.50)年;其中閉經6例,月經紊亂23例,多毛11例。研究組40例,年齡23~36歲,平均年齡(28.44±0.56)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5±0.30)年;其中閉經7例,月經紊亂23例,多毛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已簽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yī)診斷標準:參考《實用婦產科學》[1]診斷標準:超聲檢查卵巢多囊樣改變,稀發(fā)排卵或無排卵,伴高雄激素血癥。②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關于痰濕阻滯型辨證標準,主癥:月經少或閉經、不孕,行經延后;次癥:神疲倦怠,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經期疼痛,脈細澀,舌暗淡。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符合中醫(yī)、西醫(yī)診斷標準,治療前3個月未服用其他治療藥物,配合度較高者。②排除標準:合并生殖系統(tǒng)疾病,如卵巢早衰、子宮內膜異位癥、急性感染等;惡性腫瘤疾病者;心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4 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在月經第5 d口服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片(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479,規(guī)格:每片含醋酸環(huán)丙孕酮2 mg和炔雌醇0.035 mg),服用21 d后停藥1周繼續(xù)治療;于飯前30 min口服0.5 g鹽酸二甲雙胍片(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289,規(guī)格0.5 g)3 次/d,至取卵后第 6 d。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中醫(yī)針刺療法和益腎化痰活血方治療。①針刺療法,取穴:太沖、腎俞、肝俞、中極、膻中、子宮、期門、關元、三陰交。常規(guī)消毒后,直刺太沖穴0.5寸,臥針向下平刺肝俞穴1寸,直刺腎俞、中極、關元、子宮穴、三陰交1寸,平刺期門、膻中0.5寸,采用平補平瀉法行針10 min,得氣后留針 30 min,每周針刺3次。②益腎化痰活血方具體藥方如下:菟絲子15 g,茯苓15 g,當歸10 g,陳皮12 g,熟地黃12 g,赤芍10 g,枳殼12 g,石菖蒲12 g,巴戟天12 g,澤蘭10 g,山茱萸12 g。水煎服,每天1劑,分早晚2次服用。兩組療程均為3個月。
1.5 觀察指標 ①采取放射免疫法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3個月的血清性激素,包括E2、LH、FSH。②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查治療前、治療3個月的CRP,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治療前、治療3個月的TNF-α、IL-6。
2.1 兩組血清性激素比較 治療前,兩組E2、LH、FSH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兩組E2、LH、FSH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炎性因子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CRP、TNF-α、IL-6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兩組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 E2/pg/mL LH/U/L FSH/U/L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40)86.25±13.5579.56±16.50a18.29±2.7810.56±1.45a5.57±1.233.98±1.25a研究組(n=40)87.81±14.2570.52±15.87ab18.37±2.676.44±1.23ab5.48±1.302.43±0.97ab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CRP/mg/L TNF-α/pg/mL IL-6/pg/mL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40)3.87±0.983.45±0.92a28.21±2.5824.89±3.72a25.68±4.5523.77±4.53a研究組(n=40)3.86±0.961.82±0.75ab28.19±3.6017.55±2.54ab26.11±4.2518.05±4.36ab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除了與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相關外,還與下丘腦-垂體-卵巢軸調節(jié)功能失常有關[4]。目前,西醫(yī)多采取手術和藥物治療,其中藥物多以促排卵藥物、降低高雄激素血癥為主,但長期服用副作用較多,導致患者出現(xiàn)頭暈、皮疹等不良反應[5]。而中醫(yī)治療的副作用較小、療效較佳,在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中逐漸得到重視,因此可以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式治療該疾病。
多囊卵巢綜合征在中醫(yī)學中屬于“閉經”“不孕”范疇,病機為痰濕阻滯、腎氣不足,治療應以補腎、調經為主[6]。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治療3月后的E2、LH、FSH及CRP、TNF-α、IL-6水平均較低,說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可以改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降低炎性因子。分析原因在于西藥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是口服避孕藥,可以阻斷雄激素的釋放,改善患者的高雄激素血癥,恢復正常月經和排卵周期。而二甲雙胍可以加強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吸收,改善患者的糖代謝,且該藥物還可以直接作用于卵巢,減少雄激素的合成[7]。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與二甲雙胍是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常用西藥,療效較明顯,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不理想,需要聯(lián)合中醫(yī)療法加強療效。益腎化痰活血方中用巴戟天、山茱萸等補腎要藥補精助陽;石菖蒲、陳皮、茯苓可理氣健脾、化痰燥濕;赤芍、當歸、澤蘭起活血調經作用;枳殼有理氣行滯功效;菟絲子可益腎填精、滋陽益陰;熟地黃可生髓補精;諸藥合用,可以益腎活血[8]。針刺子宮、腎俞、肝俞、三陰交等穴位可以健脾疏肝、調和氣血、改善臟腑功能,聯(lián)合多囊卵巢綜合征可以通經脈、活氣血、養(yǎng)胞宮。且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益腎化痰活血方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促進血液循環(huán),降低雄激素水平。
綜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可以改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降低炎性因子,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