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文青
摘 要:在傳承和發(fā)展民族傳統文化的各種方法與措施中,社會教育是其重要的基本措施之一。尤其在貴州少數民族地區(qū),發(fā)揮社會教育傳承作用發(fā)展苗族傳統文化,這對于弘揚我國苗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具有啟示意義。
關鍵詞:社會教育;傳承;發(fā)展;苗族傳統文化;作用
中圖分類號:K281.6?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0-0186-02
在傳統貴州苗族社會,各種民間習俗和生活知識都是通過族群之間的代際傳承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下來的?!吧鐣磳W校,長輩或能者即教師?!盵1]就是對貴州苗族社會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最好說明。那么,什么是社會教育呢?社會教育是指社會成員在各種社交活動中相互影響、互相學習,共同獲得知識的過程。在貴州苗族聚居區(qū),開展社會教育是傳承和發(fā)展苗族傳統文化的有效方式。
一、社會教育傳承和發(fā)展苗族傳統文化的形式
一是舉行集體祭祀活動。祭祀是貴州苗族重要的傳統習俗之一。在貴州苗族社會,凡遇年節(jié)或各種重大慶典,人們須請當地巫師主持祭祀活動。在各種祭祀活動中,尤以祭祀祖先最為突出。在祭祖活動中,巫師借助祭祀儀式吟唱鼓藏歌敘述苗族艱辛的遷徙史、講述苗族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將苗族傳統文化淋漓盡致地展示給旁人。人們在苗族巫師的引領下聆聽鼓藏歌,大家能夠以一種愉悅的心情感悟和領會苗族鼓藏歌,從中學習關于本民族宗教信仰、禮儀習俗及其各種禁忌等傳統文化知識。祭祖活動表達的是人們對祖先神靈的崇拜和信仰,體現的是苗族人民重視血親關系的社會觀念。對當地苗族民眾而言,舉行一次祭祖活動就是一次生動的孝道觀念的實踐教育。
二是舉行集體婚喪活動。在婚姻活動中,吟唱婚姻歌是其重要內容。貴州苗族婚姻歌反映的是當地苗族社會的歷史變遷與婚戀習俗。例如,《大客歌》講述了婚禮過程、《擇日開親哥》追述歷書來歷以及如何確定結婚日期,《兄妹結婚》講述近親血緣婚給人類后代造成生理缺陷,《由嫁男到嫁女歌》向人們生動地闡釋苗族社會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的歷程,《分支開親歌》講述同一宗族不同支系的氏族成員之間可以開親,《木刻歌》講述了苗族社會姑舅表婚和舅權制社會的歷史等等。通過對唱或聆聽婚姻歌,有助于人們加深對苗族社會歷史與文化的深刻理解。在喪葬活動中,苗族巫師要為死者吟唱喪葬歌,以歌詞形式講述死者一生的勤勞、孝道與美德等。巫師借助嚴肅莊重的治喪場景吟唱喪葬歌,喚起吊唁者對死者的追憶和緬懷。治喪人員在巫師的引領下,滿懷著對祖靈的畏懼,以虔誠的態(tài)度與巫師一道重溫本民族祖先艱辛的生活歷程。巫師每唱一段都能觸動人心,使人黯然淚下,讓人們在悲痛的氛圍中領悟現世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從而激發(fā)人們珍惜生命和現實生活的自覺意識,教育效果較好。
三是舉行集體節(jié)日活動。從表面看,節(jié)日是一種重要的慶典。但對于苗族而言,節(jié)日活動是苗族歷史與文化的集中展示。在節(jié)日活動中,人們不僅要舉行祭祖活動增強同宗記憶,促近血親關系的延續(xù),教育后代加強民族團結;而且還要吹笙跳舞,以舞蹈的直觀形式像眾人展現開山劈地、春種秋收、待人接物、修眉剃須、整容穿衣等生活常識,孩子們在參與節(jié)日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習到本民族的傳統習俗與禮儀文化,每一次節(jié)日活動就是一堂生動的實踐教育課。
二、社會教育傳承和發(fā)展苗族傳統文化的內容
一是進行生存技藝教育。在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傳統貴州苗族社會,當地苗族人民以落后的農耕生產為主要生存方式。在農耕生產基礎上,當地苗族建立了以自然村寨為基礎的鼓社組織,并以鼓社為單位進行生產勞動。在這種環(huán)境中,當地苗族社會教育的主要任務便是向年幼者傳授和講解農耕生產、制造工具、采集狩獵等基本生存技巧和經驗。在春耕和農忙時節(jié),活路頭帶領本鼓社成員一起種植莊稼、飼養(yǎng)牲畜、建造房舍,向人們傳授水稻種植、養(yǎng)蠶織布等生產生活經驗;在農閑時節(jié),鼓頭組織本鼓社成員舉行各種節(jié)慶和祭祀活動,鼓頭或巫師向人們傳授本民族的祭祀儀式和各種巫術。在貴州苗族地區(qū),掌握上述基本生存技藝,是當地苗族人民“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保證物種繁衍、實現自我生存和發(fā)展的前提”[2]??梢?,生存技藝教育是貴州苗族社會教育最重要、最基本的內容之一。
二是進行民族歷史教育。貴州苗族社會教育中的民族歷史教育,主要通過阿坯、阿婆、阿杰、阿米(苗族老人的稱呼)在茶余飯后向孩子們講解苗族神話和唱說苗族古歌的方式進行。在婚喪活動中,苗族巫師吟唱苗族古歌,向世人展示苗族先民開天辟地、家支繁衍的艱苦歷程和財富創(chuàng)造、辛勤勞動的傳統美德,讓旁人在身臨其境中領悟到苗族的悠久歷史與習俗。例如婚姻歌中唱道:“昔日先祖遷徙尋找好地方,昔日先祖開辟新地發(fā)子孫,……”通過聆聽婚姻歌,旁人自然牢記本民族祖先辛苦的奮斗歷史和頑強的奮斗精神。如今在貴州部分偏僻鄉(xiāng)村,人們在舉行婚喪活動時仍然流行著吟唱苗族古歌和民謠的舊俗,只是場面不如昔日那樣隆重和熱鬧罷了。在節(jié)日活動中,苗族姑娘和婦女身穿盛裝,服裝上繡有三條花邊。知情者常常向旁人解釋:“上條花邊代表黃河、中條花邊代表長江、下條花邊代表西南山區(qū)?!边@種解釋,有利于苗族后人銘記本民族祖先的遷徙歷程,增進其對本民族歷史的認知與了解。
三是進行行為規(guī)范教育。明清以來,封建朝廷勢力深入貴州苗疆并對其采取征撫兼施的政策。但由于受到當地苗族人民的堅決抗拒,封建流官對貴州苗疆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直至建國前,貴州苗族地區(qū)仍保持著古樸的社會遺風,鼓社和議榔組織仍然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基本單位。在這種情況下,榔規(guī)款約就成了規(guī)范和約束當地苗族民眾的“最高法律”,它要求人們怎樣做、應該做什么。人們必須按照榔規(guī)款約調整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一旦違反將受到懲罰。每個家庭戶主必須參與榔規(guī)款約的制定,其他家庭成員自愿參加。因此,從本質上講,一次議榔會議就是一堂生動的教育實踐課,讓與會人員受到一次生動的本民族社會規(guī)范的教育。
三、社會教育傳承和發(fā)展苗族傳統文化的途徑
一是利用民間文化活動宣傳苗族文化。貴州苗族文化的繼承者是當地苗族群眾,開展苗族民間文化活動對宣傳當地苗族文化、推動當地苗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這方面,貴州地方政府曾做過多次嘗試,并取得一定效果。例如貴州省臺江縣人民政府在2002年規(guī)定,縣直屬各單位攜手鄉(xiāng)鎮(zhèn)或鄉(xiāng)村組建苗族文化俱樂部,每周末邀請當地苗族民間藝人在臺江縣秀眉廣場開展跳苗舞、唱苗歌活動,這一活動對宣傳和普及臺江苗族歌舞技藝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實踐證明,開展苗族民間文化活動可以在進一步普及苗族文化的基礎上,擴大認知苗族文化主體的范圍,有助于實現苗族文化主體的自然生成。
二是利用民間館藏資源宣傳苗族文化。“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及其發(fā)展服務的、非盈利的永久性(常設性)機構”[1],是人們進行社會教育的物證。在當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qū)已經建立起來的一些博物館,收集了許多很有價值的民族傳統文物及其文字資料。如何使這些館藏文化滿足社會成員的文化消費需求,如何利用這些館藏文化服務社會,無疑是解決社會教育傳承和發(fā)展民族傳統文化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诖?,享有中國苗疆之美稱的貴州省黔東南地區(qū),結合當地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優(yōu)勢,于2005年12月25日正式掛牌成立了一百個民族民間文化村寨(鎮(zhèn))。這些民族民間文化村寨(鎮(zhèn))不僅具有區(qū)域代表性和民族特色,而且民族建筑保護完好、開發(fā)利用價值巨大,至今仍益名省內外,深受外來游客的青睞。這些民族民間文化村寨(鎮(zhèn))猶如一個個苗族生態(tài)博物館,不僅很好地保存了苗族傳統文物,而且還實現了靜態(tài)文物保護與活態(tài)文化展演的有機整合。當游客到來時,當地苗族民眾借助靜態(tài)文物向游客講解本民族的相關歷史與文化,讓游客親身感受貴州苗族傳統文化的價值與魅力。
三是借助現代大眾傳媒宣傳苗族文化。進入21世紀,貴州苗族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物質生活條件所有改善。在這樣的社會語境下,手機、電腦、網絡等大眾傳媒工具普及到每個苗族家庭。一方面,貴州各級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門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網絡等現代技術手段傳播苗族文化,拓展當地民眾認知苗族文化的空間和范圍;另一方面,人們可以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將苗族民間藝人自編自導的祭祖儀式、節(jié)日活動以及婚喪禮儀等制作成影片放映、或者拍攝成光碟上市售賣。無論采取何種方式宣傳和普及苗族傳統文化,都能讓苗族民眾在互看互學中增進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為苗族文化主體的自然生成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
綜上所述,貴州苗族傳統文化是當地苗族人民精神世界的反映和現實生活樣態(tài)的表達。發(fā)揮社會教育傳承發(fā)展貴州苗族傳統文化,對促進我國民族文化的繁榮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羅連祥.貴州苗族禮儀文化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365-374.
[2]? 羅連祥.家庭教育在苗族傳統文化傳承和發(fā)展中的作用[J].文山學院學報,2015,(1):16-19.
The Role of Social Education Is in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Miao Traditional Culture
LING Wen-qing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Library,Guiyang 550001,China)
Abstract:Soci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measures to inherit and develop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In Guizhou Miao region,we play the role of social education is in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e Miao traditional cultu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carry forward Chinese Miao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prosperity of our national culture.
Key words:social education;inheritance;eevelopment;Miao traditional culture;r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