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玲
(六盤水師范學院,貴州六盤水 553004)
時令節(jié)序最能引起詞人情感波瀾,節(jié)序詞是鑲嵌在時間鏈條上的珍珠[1]。詞人在節(jié)序詞的淺斟低唱中娛賓遣興、應時納祜;在節(jié)日的輪回里感嘆生命的流逝、尋求心靈的休歇;在時代的變遷、節(jié)物風光的變化中悲慨家國的興衰。在金元之際與宋元之際的動蕩復雜社會環(huán)境之下,宋金遺民詞人的節(jié)序詞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和遺民的獨特情懷,還折射出特定的民族精神和不同的價值觀念。下文以元夕詞為例,探析宋金遺民詞的異同。
元宵節(jié)是唐宋時期最為隆盛的節(jié)日,又稱上元、元夜、元夕、燈夕、燈市、燒燈節(jié)等。正月十五,張燈夜游,舉國同樂、上下狂歡,以元宵節(jié)為題材的節(jié)序詞數(shù)量最多。元代以前的元夕詞多表現(xiàn)節(jié)日的盛況,繁華熱鬧。元蒙滅南宋以后,為防止人們反抗,實行宵禁的法令,實際上相當于取消了元宵節(jié)。在此形勢下,宋金遺民凄惶感懷,元宵節(jié)在遺民故老的眼里,消了繁華、逝了狂歡,添了憂嗟、多了滄桑。而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也使宋金遺民的元夕詞所表現(xiàn)的主題與情感有所不同。
金遺民中寫元宵詞較多者有段克己、段成己,他們在節(jié)日里,追憶往昔的繁華,感嘆如今的寂寞,抒寫故國之思、滄桑之感,悲鳴英雄失意、人生虛無,渴求歸隱卻難得寧靜。
河東二段在金亡前便已隱居,與友人遨游山水,結(jié)社賦詩,但在他們的詞中卻很少有隱士生活的寧靜無礙,而是充滿了荊棘銅駝之傷。二段以五首元夕詞來表達其黍離之悲,故國之思。段克己有《望月婆羅門引》二首、《江城子·元日有感》、《漁家傲·正月十四日夜有感而作》,段成己有《木蘭花慢·元宵感舊》。
段克己《望月婆羅門引》詞序云:“癸卯元宵,與諸君各賦詞以為樂。寂寞山村,無可道者,因述昔年京華所見,以望月婆羅門引歌之。酒酣擊節(jié),將有墮開元之淚者。”由詞序可見詞人有著強烈的今昔之感,昔日的繁華與今日的寂寞形成鮮明對比,引發(fā)詞人無限的感傷。詞中反復描寫金朝承平時元宵節(jié)的繁華熱鬧景象:“玉輦通宵游幸,彩仗駕雙鸞。間鳴弦脆管,鼎沸鰲山?!薄笆翘師魢C轂,花簇雕鞍。”“玉簫金管恣游盤?!薄耙磺迤矫钗?,掌上看回鸞?!薄皾u霓裳欲遍,翠斂春山。”人們追歡逐樂的情形“人半醉、尚追歡?!薄案鑴e鶴、惜余歡?!倍缃瘢瑲v經(jīng)戰(zhàn)亂與朝代嬗變,“繁華夢斷”,“回首處、不見長安?!笔螂x之悲、故國之思油然而生。
段成己的《木蘭花慢·元宵感舊》與其兄之作異曲同工,先寫昔日的繁華與歡娛“御樓外、香暖處,看人間、平地起仙鰲。華燭紅搖勒,瑞煙翠惹吟袍?!薄敖鹞岵唤梗藕嵐?,恣游遨?!焙髮懭缃竦募帕瓤仗摗袄蟻響驯мD(zhuǎn)無聊。虛負可憐宵。遇美景良辰,詩情漸減,酒興全消?!背羁鄳n慮“思往事,今不見,對清尊、瘦損沈郎腰。”“惟有當時好月,照人依舊梅梢?!崩镉袑蕠纳钋樽窇选?/p>
北方在一百余年間,兩經(jīng)改朝換代,遭逢頻繁的動亂,亡國毀家的切膚之痛,無論是隱于野的,抑或是依于幕的金遺民[2],都更容易產(chǎn)生對變亂的感嘆。在金遺民的節(jié)序詞里,不乏對人世滄桑的虛無感慨。
二段元夕詞里也流露著這種無奈之嘆與虛無之感。段克己《望月婆羅門引》“醉幾度、春風雙鬢斑”里有著人生的滄桑與無奈,“回首處、不見長安”里有著歷史的虛無。第二首《望月婆羅門引》“眼底浮華自滿,塵涴吟鞍”流露著蕭索與空無,“身幸健、敢復求安”無奈中含著痛惜,痛惜中隱著憤慨。
段克己那首作于正月十四日夜的《漁家傲》,也可視為元夕詞,詞中寫道:“燈火蕭條春日暮?;纳皆律下劥骞摹Ab客閑愁知幾許。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醉袖翩翩隨所寓。泠然便以風為馭。指點虛無云外路。留不住。東將入海隨煙霧?!贝逯性?jié)蕭條冷清,詞人愁緒萬端,尋找著人生的出處,找不到出路的詞人最終將人生指向了虛無。
看透世事之后,金遺民普遍都有歸隱之志,希望在隱逸中得到靈魂的安頓,精神的歸宿。段克己在《江城子·元日有感》中表明心志“此去存身知有道,深自隱,效龍蛇。”在《漁家傲·正月十四日夜有感而作》里詞人也說:“留不住。東將入海隨煙霧?!?/p>
神州陸沉使宋遺民把元夕詞當作抒發(fā)亡國之恨的工具,讓元夕詞承載家國主題,提升了其品格。宋遺民中創(chuàng)作元夕詞的詞人有劉辰翁、蔣捷、彭元遜、劉將孫、陳著、陸文圭、袁易等。
劉辰翁是宋遺民詞人中創(chuàng)作元夕詞最多者,《全宋詞》收須溪詞354首,其中元宵詞約30首[3],約占其詞的8.5%,劉辰翁最善于用元夕詞表現(xiàn)故國之思,亡國之痛。
劉辰翁的元夕詞常通過昔盛今衰的強烈對比,抒發(fā)遺民之恨,寄托亡國之思。如其依李清照《永遇樂》聲,托易安自喻之作:
璧月初晴,黛云遠淡,春事誰主。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流離,風鬢三五,能賦詞最苦。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障鄬Γ瑲埣t無寐,滿村社鼓。
詞人沉重而又敏感,以“嬌寒”、“倦暖”寫禁苑、湖堤,如今的南宋都城臨安何其衰敗,何其蕭條,局勢變化何其的急促,“斷煙禁夜”又是何其的冷落。詞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昔日“香塵暗陌,華燈明晝”的繁華熱鬧。今昔的強烈對比,加之李清照當年的情事,徒增詞人國破家亡的感慨。
又如《戀繡衾》(己卯燈夕,留城中獨坐,憶當涂買燈,姑蘇夜舞,再集賦此):“當年三五舞太平。醉歸來、花影滿庭。辦永夜、重開宴,笑姑蘇、萬眼未明。萬眼羅最精最貴,然最暗。而今繞市歌兒馬,客黃昏、細雨滿城。十年事、去如水,想家人、村廟看燈?!鄙掀瑧浳?,著重寫蘇州的太平繁盛,燈火輝煌。下片寫今,重在表現(xiàn)孤獨冷清。
劉辰翁通過今昔對比,表達故國之思,亡國之痛的元夕詞還有《青玉案》(用辛稼軒元夕韻):“雪銷未盡殘梅樹。又風送、黃昏雨。長記小紅樓畔路。杵歌串串,鼓聲疊疊,預賞元宵舞。天涯客鬢愁成縷。海上傳柑夢中去。今夜上元何處度。亂山茅屋,寒爐敗壁,漁火青熒處?!痹~人淪落天涯,只能在“杵歌”、“鼓聲”、夢中表達著對故國的緬懷。
劉辰翁最富代表性的元夕詞是《寶鼎現(xiàn)·春月》:
紅妝春騎。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盡、樓臺歌舞,習習香塵蓮步底。簫聲斷、約彩鸞歸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輦路、喧闐且止。聽得念奴歌起。
父老猶記宣和事。抱銅仙、清淚如水。還轉(zhuǎn)盼、沙河多麗。滉漾明光連邸第。簾影凍、散紅光成綺。月浸葡萄十里??赐鶃?、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撲碎。
腸斷,空見說、三千樂指。等多時春不歸來,到春時欲睡。又說向、燈前擁髻。暗滴鮫珠墜。便當日、親見霓裳,天上人間夢里。
詞人以史筆依次展現(xiàn)北宋、南宋、元初三個時代的元夕情景:第一闕寫北宋年間汴京元宵燈節(jié)的盛況,富貴華麗;第二闕寫南宋臨安的旖旎風光,雖不可比北宋之盛,但仍具承平氣象;第三闕寫蒙元統(tǒng)治下,元宵節(jié)的蕭條,遺民的悲苦。王弈清《歷代詞話》評價:“反反復復,字字悲咽”[4],楊慎譽之“詞意凄婉,與麥秀歌何殊!”[5]
蔣捷的《女冠子·元夕》:“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蓖瑯油ㄟ^昔日元夜的繁盛與如今蕭疏景象的對比,抒發(fā)沉痛的故國之思。
從德祐元年乙亥(1275)宋失國前,宋元戰(zhàn)爭進入關(guān)鍵階段,到至元二十年癸未(1283)年間,劉辰翁幾乎每年都有元夕詞,其元夕詞不僅描寫節(jié)日習俗、社會現(xiàn)實,更有顯明的紀史特點[6]。
劉辰翁的很多元夕詞都有紀年,可與歷史相對照:
時間德祐元年乙亥(1275)詞牌題目減字木蘭花詞旨銅駝之傷景炎二年丁丑(1277)永遇樂漂泊流離托易安自喻祥興元年戊寅(1278)永遇樂史事正月,元軍渡過長江,占領鄂州,文天祥起兵抗元,劉辰翁參與文天祥幕府。正月,文天祥移軍漳州。二月,廣東諸郡降元。三月文天祥收復梅州。四月收復廣州。七月,文天祥圍贛州。八月,元李恒攻文天祥于興國,文部潰于空坑。九月,元軍率舟師追宋二王。十一月,廣州降元。端宗驚悸死,趙昺即位。文天祥在海豐五坡嶺被俘。祥興二年己卯(1279)戀繡衾寶鼎現(xiàn)元軍大舉進攻在大海中的崖山趙昺小朝廷,宰相陸秀夫負趙昺跳海自盡,南宋徹底滅亡。文天祥被押至大都。至元十八年辛巳(1281)至元二十年癸未(1283)江城梅花引唐多令國事驟變無可奈何姑蘇昔盛今衰北宋、南宋、元初元夕情景無燈看傷逝眷戀故國過南昌,游紫極宮。劉辰翁五十生辰。文天祥卒后,劉辰翁作《文文山先生像贊》。
劉辰翁元夕詞里可以看到從南宋到元初的節(jié)日習俗,以及習俗的轉(zhuǎn)變?!盁艋ㄟ€又結(jié)”(《霜天曉角·初春即事》)、“杵歌串串,鼓聲疊疊,預賞元宵舞”(《青玉案·用辛稼軒元夕韻》)、“辦永夜、重開宴”(《戀繡衾·己卯燈夕》)、“香塵暗陌,華燈明晝”(《永遇樂》)等,寫了南宋元宵節(jié)觀燈賞燈、聽歌唱曲跳舞、夜游宴享的習俗與活動?!盁o燈可看”(《減字木蘭花·乙亥上元》)、“十載慶元宵,滿耳番腔鼓”(《卜算子·元宵》),反映了元蒙統(tǒng)治者為加強通知而禁燈的政策與歷史現(xiàn)實,以及由觀燈賞燈到聽番樂看戲的形式的轉(zhuǎn)變,同時也可看出元初社會的蕭條冷清,從而折射出亡國之悲。
元夕詞真實地記錄了宋遺民的慘痛心路歷程。如劉辰翁的《憶秦娥》(中齋上元客散感舊,賦憶秦娥見屬一讀凄然,隨韻寄情不覺悲甚):
燒燈節(jié)。朝京道上風和雪。風和雪。江山如舊,朝京人絕。 百年短短興亡別。與君猶對當時月。當時月。照人燭淚,照人梅發(fā)。
“風和雪”寫出了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的嚴寒荒涼冷落,“江山如舊,朝京人絕”,實寫無人朝京,反襯出眷戀故國的強烈感情?!鞍倌甓潭膛d亡別”,是對歷史、人事變遷的悲嘆,“與君猶對當時月”是悲痛中的自我安慰。“照人燭淚,照人梅發(fā)”,傷心的眼淚,斑斑的白發(fā),寫出了忠臣義士的孤苦與耿介,哀苦悲愴至極。
劉辰翁表現(xiàn)悲苦絕望的其它詞,有“天涯客鬢愁成縷。海上傳柑夢中去。今夜上元何處度。亂山茅屋,寒爐敗壁,漁火青熒處?!保ā肚嘤癜浮び眯良谲幵崱罚?,表現(xiàn)淪落天涯的凄楚;有“去年今年又傷心。去年晴。去年曾。不似今年,閑坐處、卻不曾行。憶去年人、彈燭淚縱橫。想見西窗窗下月,窗下月,是無情,是有情?!保ā督敲坊ㄒば了群槎忌显罚?,抒寫亡國的沉痛與悲傷;有“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保ā队烙鰳贰罚?,自傷身世,漂泊流離,無路可走,無家可歸,抒發(fā)失路的絕望;“空相對,殘紅無寐,滿村社鼓。”(《永遇樂》),寫自己之悲與他人之樂,無可奈何,哀惋至極。
蔣捷的《女冠子·元夕》:“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灺,但夢里隱隱,鈿車羅帕。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閑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睒O寫遺民的落寞情懷,細節(jié)場面的鋪寫尤顯無奈與憤慨。
由上所述不難看出,宋金遺民的元夕詞有相同之處,也有極大的不同。
同樣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的巨大變故,宋金遺民自然有著同樣的感懷,因此,在宋金遺民的元夕詞中,隨處可見的都是興亡之感、故國之思,他們基本都通過今昔對比,借古傷今的手法去抒發(fā)對故國的懷念。
二段、劉辰翁、蔣捷如此,劉將孫亦如此,與“承平事,車塵漲,馬鳴蕭。火城朝??窀栝e嬉笑,平康客,五陵俠,閑相待,沙河路,灞陵橋。萬眼琉璃,目眩去閑買,一翦梅燒。數(shù)金蛾彩蝶,簇帶那人嬌?!钡姆比A相比,如今“塵換世”、“燈樓倒,吳兒老,絳都迢”,怎能不“吹恨難消”(《六州歌頭·元夕和宜可》)。
由于宋金遺民生活的地域、文化環(huán)境、時代變遷、思想觀念、心理的不同,他們的元夕詞體現(xiàn)出了更多的不同與差異。
宋遺民群體、遺民詞、元夕詞數(shù)量遠大于金,成就與特色也更顯著。金遺民的家國觀念、夷夏觀念沒有宋遺民那樣根深蒂固,金元易代,在他們心中僅此是改朝換代,而宋元易代,對宋遺民而言無疑是亡國滅種的深重災難。因此,金遺民元夕詞哀而不傷,宋遺民元夕詞痛徹心扉。二段的元夕詞情感質(zhì)樸真摯,宋遺民元夕詞更多苦情、悲情,“愁”、“悲苦”、“燭淚”、“夢”等詞,頻繁出現(xiàn)在蔣捷、彭元遜、劉將孫、陳著陸文圭、袁易等詞人作品中。如“剔殘紅灺,但夢里隱隱,鈿車羅帕。”(蔣捷《女冠子·元夕》),“華胥仙夢未了,被天公澒洞,吹換塵世?!保ㄊY捷《齊天樂·元夜閱〈夢華錄〉》),“熏篝未斷,夢舊寒、淺醉同衾?!保ㄅ碓d《漢宮春·元夕》),“天涯倦客,如夢說今宵?!保▌O《六州歌頭·元夕和宜可》),“人間天上無歸夢,惟有春來春去。”(劉將孫《摸魚兒·己卯元夕》),“也為風光陪一笑,心下事,夢中驚。”(陳著《江城子·元宵書懷》),“鰲山已成春夢,歸去來,空谷臥煙霞?!保懳墓纭稖p字木蘭花慢·和心淵春雪詞》),“事如夢,奈杜牧多情,難忘揚州?!保ㄔ住稇浥f游·元夕雨》)。對繁華舊夢的追懷,表達了“宋遺民對故國生活難以忘懷的迷戀與執(zhí)著,在現(xiàn)實的困頓中,他們不斷地追尋往日的歡樂,不僅徒勞,反而更增添了他們的悲苦?!盵7]“漂泊在那個時代的感傷情緒,建構(gòu)起了南宋遺民詞人群體具有共通性的悲劇生命體驗,詞中這種今昔對比長生的懷想之悲,在一定程度上將唐宋詞的審美視野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盵7]
總之,宋金遺民元夕詞擴大了節(jié)序詞的表現(xiàn)功能,以不同的主題取向、情感內(nèi)容、藝術(shù)特質(zhì),給宋金詞注入了活力,提升了宋金詞的境界與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