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桐城籍張敔、張乃軒寫意花鳥賞析

      2019-12-05 02:44吳曦翔吳婧璇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9年20期
      關(guān)鍵詞:寫意花鳥

      吳曦翔 吳婧璇

      摘 要:張敔(1734—1803),字虎人,清安慶桐城籍,世代儒門張氏之后,張秉貞玄孫,考證其身世,以補(bǔ)譜系空白。張敔因冒籍革職,便寄情筆墨,安徽、山東均有著錄書評。其天資高邁,寫意花鳥傳神,不顯筋露骨,善詩、工書、畫印,有“三絕”之譽(yù)。清《國朝耆獻(xiàn)類征初編》收錄其兩則軼事,盡顯其為人剛直不阿、疏放不羈的率真?zhèn)€性。子張乃軒,承繼父業(yè),工書善畫。父子二人有“父子畫家”之稱。對其父子存世畫作賞析,具有較高的學(xué)術(shù)研究價值。

      關(guān)鍵詞:桐城張氏;張敔;張乃軒;花鳥;寫意

      1 張敔身世考補(bǔ)

      清代文人畫盛行,桐城派文人輩出。因桐城地域文化圈緣故,后人研究提出桐城畫家群,有桐城畫派一說。其中,世儒名門張氏出了較有影響的書畫名家,有張英、張廷玉、張令儀、張若靄、張若澄、張敔、張乃軒、張乃耆、張祖翼[1]。清中期桐城籍影響較大的畫家有張若靄、張若澄、張敔,三張均為官聲顯赫、名門望族的桐城張氏。

      三張中張敔亦是桐城畫派造詣最高者之一,為張秉貞玄孫。其子張乃軒,承父學(xué),工書擅畫,亦好純用水墨作畫,筆法穩(wěn)健,造型精準(zhǔn),墨色隨形趨變,豐富異常,流傳有蘭竹和書法軸之作,技藝皆具高度。父子二人有“父子畫家”之稱。

      張敔的父親張若溎,廷珶長子,字若谷,雍正八年(1730)進(jìn)士,終督察院左都御史,乃張秉貞曾孫,是張氏十一世。張秉貞是張氏八世,崇禎年間的進(jìn)士,曾任戶部郎中、蘄黃兵備、浙江巡撫,至清任刑部尚書。張敔,按照張氏的排序應(yīng)是桐城名門張氏十二世。

      “張秉貞,字元之,崇禎間進(jìn)士。除戶部郎中,督臨清倉,多惠政。稍遷本部餉司,以清慎聞,尋授蘄黃江防道。時流賊踞楚中,秉貞躬擐甲,晝夜視師,筑城浚壕,賊不敢逼。舉卓異,內(nèi)召升見,疏陳戶曹七事,上皆納之,賜宴有加禮。擢順廣道,從容定策,刻日而五馬賊平,所獲婦女悉訪其家還之。會桐為獻(xiàn)賊往來盤伏,秉貞議兵籌餉,綢繆備備至。歲大祲,解橐金以賑乏。尋以蘄黃兵備,旋遷浙江巡撫。順治二年,補(bǔ)禮部儀制司郎中,升通政參議。時上傳諸大臣擇可任尚書侍郎者,廷臣交薦貞,拜兵部左侍郎。閱月,除刑部尚書,治獄持平,出死囚千人。擢兵部尚書,運(yùn)薵軍政,至輟寢食,未幾卒于官。所著有《石谷問答》《石林漫語》藏于家。”[2]縣志也只載其軼事。

      張秉貞有二子:茂稷、茂秩。秉貞妻,吳氏,工部郎吳道新之妹,有道韞家風(fēng)。張秉貞歷官四方,多置媵妾自隨。吳獨(dú)家居修婦職,以簡靜自持焉。(《康熙桐城縣志》卷六)

      張氏六世張淳為張秉貞祖父。堂兄張秉文為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jìn)士,官至山東左布政使,守濟(jì)南城殉難。張敔的高祖張秉貞,是清代大臣張英的大伯父,張秉貞的堂兄是山東布政使張秉文,明崇禎十一年(1638)冬,清兵入關(guān),攻打濟(jì)南。張秉文衣不解甲,一介文士,率濟(jì)南百姓守城十余日,與清軍展開巷戰(zhàn),終寡不敵眾,中箭陣亡。有人謊報張公逃亡,方夫人怒斥:你們張公豈是貪生怕死之徒?他絕不會棄城而逃!后再報:張公戰(zhàn)亡。方夫人投大明湖,以身殉夫。滿門忠烈,流傳千古。

      “張茂稷,字子藝,號蕓圃。桐城人。秉貞長子。蔭生。順治、康熙年間在世。客死武昌。工詩,《過日集》《龍眠風(fēng)雅續(xù)集》《桐舊集》均錄其詩。著《蕓圃詩集》十卷。傳載《桐城耆舊傳》?!盵3]

      “張若溎,字若榖,雍正庚戌進(jìn)士,授兵部主事,歷員外郎中,擢御史。在部條定部例,在臺建白國事,皆為時所便。晉給事中,洊京卿,五轉(zhuǎn)至刑部侍郎,治獄明慎仁信,歸于至當(dāng)。拜左都御史,持風(fēng)憲甚嚴(yán),每有陳奏,上皆稱善。為時相所嚴(yán)憚,卒不能動搖。年七十四以疾請告。嘗充殿試讀卷官,鄉(xiāng)試考官,山東學(xué)政,所取士無不為輿論所歸。總裁四庫全書館,持論嚴(yán)正,采擇詳慎,歸于法度。生平寡嗜好,既貴亦淡泊如諸生。少本艱苦力學(xué),予告后恒日手一編。遇有任恤之舉,首為倡率,后人都祝厘。輿千叟宴,禮成反里。又二年卒,年八十五?!盵4]張若溎,原配夫人為同邑國學(xué)鼎賁公女,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九月十四日,生三子:敉、敭、敔。一女為崔氏所生?!棒?、敭出祧道濟(jì)敔。”(《張氏族譜》)張敔為兄弟三人最小。

      有關(guān)身世,方志傳載并不全面,僅局限在桐城張氏的一代至兩代間,或者重復(fù)前人陳述的內(nèi)容多,或者有傳訛或錯誤仍延續(xù),而《張氏族譜》也未譜寫,給后人研究徒增迷惑,難以甄別。有幸查閱清馬其昶編著《桐城耆舊傳》一書,記載下張若瀛的身世,揭開謎底,原文:

      張逸園傳第九十四

      張公諱若瀛,字印沙,號逸園。

      高祖士繡,參政子也。曾祖諱秉貞,崇禎四年進(jìn)士,為浙江巡撫、國朝兵部尚書,謚僖和。祖諱茂稷,字子藝,不就蔭補(bǔ),刻勵于詩,有蕓圃集。父諱廷珶,年十二,刲股療母疾,夢神告曰:“增汝母六齡。”母果后六年卒。祀鄉(xiāng)賢。有三子,公其季也。長諱若溎,字樹轂,號墨莊,雍正八年進(jìn)士,累遷刑部侍郎、左都御史。金壇于文襄惡之,坐事勘問,卒得直,引年歸。后入都輿千叟宴,年至八十五。[5]

      張逸園,即張若瀛,兄弟三人,張若溎是張若瀛的大哥,同父張廷珶,這個譜系比較可靠,依據(jù)也合理。若依據(jù)方志,張若溎的父親無法確定。因為張廷珶在廷字輩中名氣較弱,方志均無記載。依據(jù)《桐城蓍舊傳》梳理出來的張敔身世是比較合理的。

      2 安徽、山東有關(guān)著錄

      原安徽省博物館編著的《安徽畫家匯編》收錄歷代安徽籍畫家,其人籍貫生平、傳記軼事、名字別號、軒齋館閣、畫科風(fēng)格均為是編內(nèi)容,以便后人研究、考證。有關(guān)張敔,著錄如下:

      張敔(1734—1803),虎人,虎癡,雪鴻,茞園,芷園,芷沅,止止道人,二十四仙曹,橄欖軒(安博藏墨蕉軸,書款“南泉張敔”,有“春生”“鐵橋”“木者”“字敬之”?。?。桐城縣人,遷江寧,占籍歷城,清雍正十二年生,乾隆壬午年(二十七年)舉人,嘉慶八年卒,年七十。所畫無不妙,其筆墨縱逸,惜顯筋露骨,未脫金陵派習(xí)氣,寫真尤傳神,工書能詩,有三絕之譽(yù),往往不攜圖章,畫竟率筆作印,亦精妙。履園學(xué)畫云:“中山東商籍舉人,官湖北竹山縣,以冒籍去官,遂偏游海內(nèi),能左右手書畫尤奇。”(參考:墨香居畫識,墨林今話,桐陰論畫,畫征三錄,紅豆書館書畫記,履園叢話,耕硯齋筆記,中國畫學(xué)全史,歷代書畫篆刻家字號索引。民國修懷寧縣志:張敔父若谷、官山東,敔兄弟并有才名,敉以書,敭以文,敔以畫,稱三絕。)[6]

      原安慶市博物館程紹頤著《安慶歷代名人》收錄安慶歷代名人2966人,對其摘錄:

      張敔(1734—1803),字虎人,一字敬之,號虎癡、雪鴻、茞園、淽園、淽沅、止止道人、二十四仙曹、橄欖軒、春生、鐵橋、木者。桐城人。父若谷官山東,故張敔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山東參加鄉(xiāng)試中舉,官湖北竹山縣。旋以冒籍去官,遂遍游海內(nèi)。張敔能左右手作畫,其畫筆墨縱橫,韻致蕭然,橫涂豎抹,生氣勃勃,墨色濃淡,各極其趣,寫真尤神妙;亦工書能詩,有“三絕”之譽(yù)。張敔往往不攜圖章,畫竟率筆作印。亦精妙。張敔兄弟張敉、張敭并有才名,敉以書,敭以文,敔以畫,亦稱“三絕”。安徽省博物館藏有張敔《墨蕉》軸。簡介見《安徽畫家匯編》《桐城文化志·文化名人簡介》。參考:《墨香居識畫》《墨林今話》《紅豆書館書畫記》《中國畫學(xué)全史》《歷代書畫篆刻家字號索引》等書。[7]

      《山東書畫家匯編》(清·民國·當(dāng)代部分)也錄入張敔:

      張敔(1734—1803),字虎子,一作虎人,號雪鴻、芷園、木者等,晚號止止道人,清代人,先世安徽桐城人,遷江寧(今南京),籍歷城,乾隆二十七年(1762)舉人,官湖北房縣令。

      張敔天資高邁,為人疏放不羈。能書,工詩,善畫。作山水、人物、花卉、禽蟲,白描設(shè)色,無不工妙。隨意揮灑,筆墨縱逸,韻致蕭然。其寫真尤為神肖。往往不攜圖章,率筆作印,精古可喜。書法真、草、篆、隸均佳。至若以左手或竹箸,指頭書畫,無不造極。傳世作品有《花卉》(冊)、《墨蕉圖》(軸)等。其書畫,山東省博物館有收藏。[8]

      3 清《國朝耆獻(xiàn)類征初編》兩則張敔軼事

      有關(guān)張敔傳記及畫跡流傳,被著錄在清代李垣編撰的《國朝耆獻(xiàn)類征初編》上,有兩篇小傳,熊寶泰撰寫的一則文:

      雪鴻以房縣知縣守江夏,上下安之。三閱月,忽不見督撫者,三日。使人覘之,鋪紙作畫。覘者曰:當(dāng)言子病甚,以不告休沐,故諉之君仆人。則右署怒可解,君不可。督撫皆怒,飭歸房,君意甚適。

      君高祖潛山進(jìn)士,君曾祖懷寧進(jìn)士,君仲兄歷城進(jìn)士。君亦以歷城舉人,疏通例發(fā)湖北者,卒以改籍罷官。房民走千余里墾留,故無民留例。亦有破例入告者,卒以前事不省。時君尊甫年八十矣,君仲兄?jǐn)褮{,歸輿伯兄笠民敉養(yǎng)。親有愿,為君入貲復(fù)官者,笑卻之。

      少年在歷城嘗為人畫屏。伯作書,仲作文,人呼為“三絕屏”。君畫負(fù)重名,京師吳門及承恩寺廊下偽畫充斥,余在云南昆明亦見之,竟有得厚值去者?;騿枺骸熬薹瘢俊本唬骸笆箤O叔敖在見優(yōu)孟,亦當(dāng)笑,且黎邱鬼但能效人子侄昆弟,邑丈人貌不能得,況神氣哉!必有能辨之者,何恨?為坐人于鐙下,久視之,捏紙著己手背上照影,絕似其人,人以為神技。”余親見之。

      余嘗向雪鴻言生平作詩,脫槁即不記憶,數(shù)年后持來者,直謂他人作矣。君曰:吾作畫亦然。

      袁香亭持一幅畫石來,滿紙皆石,以為古人作?!凹埳跣?,今人則吾所不能為者,何處得此好手?”猜疑間,香亭笑曰:“前月君醉后不以筆,以指繼以拳,為之者。畫畢,歌一曲,聲振梁木,君遂忘耶?”

      最不喜人祝壽,祝則罵。君生于二月,嘉慶癸亥七十,初度日,忽張宴召客,閏月復(fù)召客飲,歡甚。君姿貌豊偉,善飲啖。數(shù)日后病,醫(yī)者誤投補(bǔ)藥,遂不起。君名敔,字虎人。

      右小傳 熊寶泰撰

      第二則汪魁儒撰的文:

      張敔,字虎人,歷城舉人,書畫名滿海內(nèi)。乾隆三十九年知房縣。房號忠孝名邦,蓋以西有黃香祠,東有尹公墓也。公每辯之,以為吉甫,雖有文武之才,而惑于后妻,逐殺伯奇父子,如此君臣可知,人皆服其特見。四十四年邑大饑,流民相聚行劫,公嚴(yán)懲之而賑其貧苦者,民賴以安。

      右記 汪魁儒撰[9]

      熊寶泰文傳錄張敔軼事,不伺權(quán)貴,用低級的小聰明、好事,為督撫不在找借口,最終找到自己安心回房縣,得到內(nèi)心世界安寧,淡泊名利,并用孫叔敖見孟優(yōu)、邱黎鬼效人典故,明人生志向和書畫藝術(shù)的真知灼見,對市面上偽仿自己的畫作,不屑一顧,真的畫作其內(nèi)寫意神韻、精髓,是無法復(fù)制的。飲酒作畫,不拘小節(jié),酒后忘記自己的畫作,表達(dá)率真耿直的性格,也顯露出自己人生苦楚一面。汪魁儒文記張敔饑災(zāi)嚴(yán)懲聚眾行劫流民,以保民安一事。

      張敔乃桐城名門張氏之后,世代儒門,因冒籍事件斷送了仕途,是何等悲傷與苦悶。在清朝科舉時代,科舉考試是最底層學(xué)子的夙愿,是通往上層社會殿堂的唯一途徑。冒籍事件不僅牽涉張敔,也涉及哥哥?!棒团c弟敔、敭遂冒籍歷城鄉(xiāng)試中舉人,任江西萍鄉(xiāng)知縣,乾隆四十四年(1779)因冒籍被革職”,一并受到牽連,對整個家庭打擊非常大。

      4 張敔寫意花鳥風(fēng)格

      張敔能書,工詩,善畫山水、人物、花卉、禽蟲,白描、設(shè)色無不工妙,隨意揮灑,筆氣豪縱。惜顯筋露骨,未脫金陵派習(xí)氣。其寫真尤神肖,興到即寫,往往不攜圖章,竟率筆作印,亦精妙。兼擅四體及飛白書。至若以左手或竹箸、指頭書、畫,無不造極。書法真草隸篆均佳。傳世作品有《花卉》冊,現(xiàn)藏首都博物館;《墨蕉圖》軸,書款“南泉張敔”,現(xiàn)藏安徽博物院;乾隆五十七年(1793)作《墨梅圖》軸,著錄于《知魚堂書畫錄》。1929年文明書局出版《張雪鴻花卉冊》影印本。

      有關(guān)張敔畫風(fēng),兩地書錄也做了一致的闡述:畫構(gòu)圖巧妙,布局合理、協(xié)調(diào),筆墨飄逸;惜顯筋露骨,未脫金陵派習(xí)氣;寫真尤神肖,興到即寫,精妙,有詩、書、畫“三絕”之譽(yù);其畫作的畫境、書境、詩境、印境,無不與自己的心境相印,是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寫照與流露,借畫述自己人生理想、志向,排遣自己人生不得志的郁悶,通過繪畫表達(dá)情意與人生精神追求。

      清代的畫壇文人畫占據(jù)顯赫地位。山水畫科和水墨寫意畫法盛行,眾多文人畫家追求筆墨情趣,在追求構(gòu)圖布局、意境營造、用墨設(shè)色技法上下功夫,在藝術(shù)形式上翻新出奇,并涌現(xiàn)出諸多不同風(fēng)格的流派。

      張敔畫筆墨清麗,蕭疏淡雅,墨色很講究,和墨則濕、干、淡、濃兼有,設(shè)色沉穩(wěn),一絲不茍,具有金陵畫派之風(fēng)貌。用筆嚴(yán)謹(jǐn)深沉、精密勁挺、剛?cè)峒嫘?、?yōu)雅秀整,畫風(fēng)娟秀妍麗、清雋高雅,筆法靈活多樣,構(gòu)圖新奇,意境深邃,體現(xiàn)出較高稟賦和藝術(shù)造詣。風(fēng)貌較為細(xì)致,勾線細(xì)潤,皴擦極少,形成筆墨精練。明末清初,以金陵地區(qū)的金陵八家——龔賢、樊圻、吳宏、鄒喆、謝蓀、葉欣、高岑、胡慥八人,其中以龔賢畫藝最高,形成影響深遠(yuǎn)的金陵畫派。張敔也是此畫派承繼發(fā)揚(yáng)的后期傳人,風(fēng)格細(xì)膩傳神,深得時人追捧。

      寫意畫肇始于唐,因王維其詩、畫俱佳,故后人稱贊他的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他“一變勾斫之法”,創(chuàng)造了“水墨淡,筆意清潤”的破潑墨山水,用簡練的筆法描繪景物。寫意畫多畫在生宣上,縱筆揮灑,墨彩飛揚(yáng),較工筆畫更能體現(xiàn)所描繪景物的神韻,也更能直接地抒發(fā)作者的感情,用中鋒、側(cè)鋒、逆鋒來表達(dá)。宋代文同興“四君子”畫風(fēng),明代林良開“院體”寫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濃墨淺色,陳白陽重寫實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韻。經(jīng)過明清長期的藝術(shù)實踐,寫意畫代已進(jìn)入全盛時期。經(jīng)八大山人、石濤、李鱔、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汪亞塵的弟子汪德祖、安平義君、李苦禪、朱宣咸、李可染、范曾等發(fā)揚(yáng)光大,如今寫意畫已成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畫法。寫意畫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長期藝術(shù)實踐、探索中形成的,文人參與繪畫對寫意畫的形成和發(fā)展起了積極重要的作用。

      寫意畫主張神似,用意第一,故繪畫的內(nèi)涵更加注重文以載道、遺神寫神,其形式上更加講究個性的筆情墨趣,詩、書、畫、印的配合、協(xié)和,整體透露的藝術(shù)美感,已經(jīng)超越單純的繪畫美感。

      在張敔軼事第一則文里,張敔也表達(dá)出寫意的主張與追求,對市場模仿他畫作,高價出售,不屑一顧。他認(rèn)為自己的作畫,用意傳神的深度筆力,傾注了個人學(xué)養(yǎng)、性格、環(huán)境、人生閱歷等綜合因素,是一個畫家個性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的彰顯,是任何人都無法復(fù)制與模仿的,并用燈下捏紙著己手背上照影作比喻,神氣才是真正藝術(shù)的魅力與魔力?!皼r神氣哉!必有能辨之者,何恨?”

      張敔工山水、人物、花鳥,而以花鳥成就最高,同張賜寧、諸升等為乾嘉時寫意花鳥畫壇盟主,張敔好作大幅闊筆花卉,且以水墨為主,鮮有設(shè)色者,往往縱筆橫斜,水墨淋漓。桐城博物館收藏其畫多且精,故宮博物院、河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皆有收藏。

      5 張敔花鳥畫作賞析

      安慶市迎江寺藏有一幅清張敔扇面畫(圖1)。畫中有一對燕子、柳枝,扇面左下角落款“丙午夏□月處,□張敔”,白文印磨損,字跡辨認(rèn)不詳。扇面右下角方章白文印款“杏村寓目”。

      桐城市博物館館藏花卉條幅(圖2),牡丹圖。書款“倣白陽山人畫法”“雪鴻敔”,落白文“張敔之印”,朱文“芷沅”款。“倣”是“仿”的異體字。此畫構(gòu)圖精美,花瓣、枝葉寫意傳神,韻味生動,描摹細(xì)致,墨色層次感清晰,精品力作。畫中題款“白陽山人”為明代畫家陳道復(fù)。陳道復(fù),初名淳,字道復(fù),后以字行,改字復(fù)甫,號白陽山人,漢族,長洲(今江蘇省吳縣)人,諸生。嘗從文徵明學(xué)書畫,工花卉,亦畫山水,書工行草,畫擅寫意花卉,淡墨淺色,風(fēng)格疏爽,后人以與徐渭并稱為青藤、白陽,有《白陽集》。

      桐城市博物館館藏花卉條幅(圖3),菊花圖。落款:“己未冬仲 茞園居士敔?!甭浒孜摹皵犛 薄盎⑷恕庇】?。此幅畫作精致,構(gòu)圖布局巧妙,用筆細(xì)膩,墨色層次分明,乃難得一見的精品佳作。

      桐城市博物館館藏條幅(圖4)。畫野外一對鴛鴦,書“雪鴻居士敔”款,落白文“敔印”印款。

      桐城市博物館藏花鳥條幅(圖5),棲息桂枝的雙鳥圖。題詩:“不借玉斧媒,飛向蟾蜍窟。枝上好雙棲,秋香散金栗?!甭浒孜摹?水二今日”“虎人”印款。這款印在張敔傳世的畫中比較少見。個人按照字形猜意,白文款為“流水今日”,語出唐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洗煉》:

      猶礦出金,如鉛出銀,超心煉冶,絕愛緇磷。

      空潭瀉春,古鏡照神,體素儲潔,乘月反真。

      載瞻星辰,載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用“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給自己寫照。畫境只不過身載自己的人生不得志的心境而已,而身境只不過是眼下轉(zhuǎn)眼即逝的花卉畫境而已。此幅花鳥條幅乃張敔畫、詩、印俱佳傳世之作。

      桐城市博物館館藏梅花喜鵲條幅(圖6)。右上題款詩句“微雪初消月半池,籬邊花叢兩三枝,清香傳得天心在,未許尋常草木知”,畫落款“方正學(xué)句”,鈐白文印“張敔”、朱文印“一字敬止”。此詩出自明代方孝孺的“畫梅”詩,原文:“微雪初消月半池,籬邊遙見兩三枝。清香傳得天心在,未話尋常草木知?!狈叫⑷妫?357—1402),寧海人,明朝大臣、學(xué)者、文學(xué)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因其故里舊屬緱城里,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xiàn)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xué)”,亦稱“正學(xué)先生”,后因拒絕為發(fā)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牽連其親友學(xué)生870余人全部遇害,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人。福王時追謚“文正”。文字獄貫穿整個清代250年左右,頂峰時期自順治開始,中經(jīng)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歷時140余年。少數(shù)民族掌權(quán)的清朝,對漢人控制極嚴(yán)。文人學(xué)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清朝的內(nèi)容,即興大獄,常常廣事株連。清代的文字獄保守估計200余起,除了極少數(shù)事出有因外,絕大多數(shù)是捕風(fēng)捉影,純屬冤殺。由于清朝的文字獄壓制,漢族仕人小心翼翼,最典型的桐城文派戴名世六十歲因《南山集》處死。清代統(tǒng)治者為防止知識分子和漢人的反抗,從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gòu)成冤獄。張敔對原詩句“遙見”改成“花叢”,更加接近自身的處境。此畫題詩隱晦之意以舒人生志向,直指清廷,針砭時弊,乃桐城張氏儒門后人讀書處世的大忌。此畫想必只留自己孤燈空壁之下賞讀,只傳子或最親近之人,不敢顯示外人,否則會招致滿門抄斬的殺身滅族之大禍。

      6 張乃軒花鳥畫賞析

      《安徽畫家匯編》對張乃軒也有記載:張乃軒,虎兒,蘭孫,巨人,隘唐居士,清嘉慶九年副榜,安博藏乃軒行書詩扇,書年己亥(道光十九年),有“丁亥”二字印,是生于乾隆三十二年(夫敔時年三十四)桐城縣人,占籍江寧,敔子,工花鳥蘭竹,尤工墨荷,擅長詩及書法,安博藏墨荷軸,書年丙子(嘉慶二十一年),又設(shè)色花鳥屏,有“隘唐居士”印,又“瑕禹”二字印,參考:清畫家詩史[10]?!栋矐c歷代名人》也載:張乃軒字壽名,號虎兒,又號蘭蓀、巨人、瑕禹、隘唐居士。桐城人,占籍江寧。張敔子。嘉慶九年(1804)副貢。工詩及書法,尤工繪事?!蹲x畫輯略》評云:“畫得其父之傳,作花鳥或工或率,悉以倉健勝人……間作蘭竹,亦有風(fēng)韻?!笔婪Q“清代父子畫家”。安徽省博物館藏有乃軒《墨荷》軸,書年丙子(嘉慶二十一年);還藏有他的行書詩扇,書年丁亥(道光十九年)。簡介見《安徽畫家匯編》《桐城縣文物志》[11]。

      今人常將張乃軒與張乃耆混淆,張乃耆是張敔侄子,與張乃軒是堂兄輩分,《安徽畫家匯編》也有記載:畫見自嘉慶十一年至道光十六年,桐城縣人,占籍江寧,敔從子,工花鳥。張乃耆,字壽民,號白眉、白門,香荃老人,安徽桐城人,寓居江蘇南京,生卒年不詳。多用水墨作花鳥,或工或率,運(yùn)筆蒼勁豪縱,設(shè)色沉著妍麗。喜畫巨松,間作蘭竹亦有風(fēng)韻。嘗與陳沂等九十余人于南京結(jié)“金陵畫社”稱詠于時。張乃軒與張乃耆,為兩人也,不贅述。

      張乃軒,字虎觀,號虎兒,又號虎兒居士,張敔子。桐城人,清嘉慶九年(1804)副榜。所作《墨荷》及設(shè)色《花鳥屏》名重一時。《行書詩扇》現(xiàn)藏安徽博物院,《梅、荷、桂、竹》絹本水墨四季花卉四屏現(xiàn)藏桐城市博物館(圖7):

      (1)條屏一為雀梅圖。題“看壽春暉”,落款“道光己未三月,虎兒居士軒寫”。鈐印“跴軒和印”白文印、“蘭孫”印,其中“蘭”為白文,“孫”為朱文?!佰P軒和印”這款印章少見。

      (2)條屏二為墨荷圖。題“千秋論定花君子,風(fēng)味尤宜近墨池”,款“虎兒居士軒”。鈐“張乃軒印”白文印、“虎兒”朱文印。

      (3)條屏三為桂花八哥圖。題“虎兒居士軒仿宋院本”,鈐“張”“虎兒”朱文印。

      (4)條屏四為墨竹圖。題“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君于以之。東甫大兄世長先生清玩”,落款“虎兒居士張乃軒”,其中“乃”字引用了異體字“迺”,軒字書寫也比較特別。此句出自西漢的戴圣《禮記·禮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鈐“蘭孫”印,“蘭”為白文,“孫”為朱文;鈐“張乃軒印”白文印。

      此花卉四條屏絹本綾裱,寬33厘米,為1966年捐贈桐城文化館后轉(zhuǎn)桐城市博物館藏。

      2001年11月,清張敔畫作精品被國家文物局列入193位禁止出境的畫家人員行列,藝術(shù)價值之高,已列入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書畫作品之列。

      7 結(jié)語

      縱觀張敔跌宕坎坷一生,因冒籍仕途挫折,激發(fā)其內(nèi)心潛質(zhì),發(fā)憤揮毫潑墨,寄情寫意書畫,脫穎而出,卓犖超倫。工山水、人物、花鳥,其以花鳥成就最高,同張賜寧、諸升等為乾嘉時寫意花鳥畫壇盟主,詩書畫印相得益彰,形成自己獨(dú)特風(fēng)格,為后來者所不及。張乃軒雖承父業(yè),但不及張敔的藝術(shù)高度。

      參考文獻(xiàn)

      [1]吳功華.桐城地域文化研究[M].蕪湖:安徽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4:168-169.

      [2][出版者不詳].中國地方志集成:安徽府縣志輯(12)[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468-469.

      [3]程紹頤.安慶歷代名人[M].合肥:黃山書社,1996:94.

      [4][出版者不詳].中國地方志集成:安徽府縣志輯(12)[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496.

      [5](清)馬其昶.桐城耆舊傳[M].合肥:黃山書社,1990:285.

      [6]姚翁望.安徽畫家匯編[M].合肥:安徽省博物館,1979:259-260.

      [7][11]程紹頤.安慶歷代名人[M].合肥:黃山書社,1996:199.

      [8]謝兆有,劉勇,王毅.山東書畫家匯編(清·民國·當(dāng)代部分)[M].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3:103.

      [9]《國朝耆獻(xiàn)類征初編[M].(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綜錄類⑦)(清)李恒輯—(三六),明文書局印行。P162-469.

      [10]姚翁望.安徽畫家匯編[M].合肥:安徽省博物館,1979:260.

      猜你喜歡
      寫意花鳥
      寫意花鳥
      放飛
      喜獲丁垂賦老師贈畫冊而題
      中國傳統(tǒng)人物畫《威武魯提轄》創(chuàng)作
      工筆畫中的“寫意”性表現(xiàn)載體
      時代呼喚寫意中國畫
      想當(dāng)鳳凰的金花鳥
      花鳥
      宜丰县| 凤阳县| 射阳县| 濮阳县| 新宁县| 邯郸县| 灯塔市| 清流县| 托克逊县| 甘洛县| 五大连池市| 宣化县| 界首市| 凤城市| 衡南县| 庆阳市| 安康市| 邵阳市| 东台市| 衡阳市| 苍梧县| 师宗县| 广南县| 祥云县| 甘谷县| 滦南县| 商洛市| 青河县| 宁国市| 韶关市| 清水河县| 陇川县| 陵川县| 涡阳县| 丹江口市| 化隆| 舞阳县| 永安市| 故城县| 本溪市| 济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