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建
(懷寧縣園藝場,安徽懷寧 246121)
黃山地區(qū)古稱徽州,是我國茶葉的主產(chǎn)區(qū)之一,當?shù)氐牟铇淦贩N高產(chǎn)、質(zhì)優(yōu),生長在肥沃的紅黃土壤中,同時因氣候溫和、雨水充足、日照適度,茶樹生葉柔嫩而且內(nèi)含豐富的水溶性物質(zhì)。黃山茶區(qū)茶葉品種很多,最為有名的當屬馳名中外的黃山毛峰茶。作為我國十大名茶之一,綠茶中的精品,黃山毛峰茶主要產(chǎn)于安徽南部山區(qū),屬于高山茶,深受追求有機、健康的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鑒此,文中對黃山毛峰茶茶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及茶葉特點進行了介紹,并對其采摘工藝,鮮葉分級處理及制作工藝進行了闡述,旨在為黃山毛峰茶加工技術(shù)的推廣奠定基礎(chǔ)。
黃山獨特的氣候環(huán)境,為茶樹提供了非常好的生長條件。黃山風(fēng)景區(qū)境內(nèi)海拔700~800 m的桃花峰、紫云峰、云谷寺、松谷庵、吊橋庵和慈光閣一帶為特級黃山毛峰茶的主產(chǎn)地。風(fēng)景區(qū)外的湯口、崗村、楊村、芳村也是黃山毛峰茶的重要產(chǎn)區(qū),歷史上曾被稱為黃山“四大名家”。現(xiàn)在黃山毛峰茶的生產(chǎn)已擴展到黃山山脈南北麓的黃山市徽州區(qū)、黃山區(qū)、歙縣和黟縣等地,這里山高谷深,峰巒疊翠,溪澗遍布,森林茂密;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溫度15~16℃;雨量充沛,空氣濕潤,年平均降水量1 800~2 000 mm;土壤屬山地紅黃壤,土層深厚,質(zhì)地疏松,透水、透氣性好,含有豐富的有機質(zhì)和磷鉀肥,呈酸性,pH 4.5~5.5,適宜茶樹生長。
黃山毛峰茶的多數(shù)茶園處于野生或半野生狀態(tài),云霧多、日照百分率小。在這種特殊的生長環(huán)境下,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葉片肥厚,經(jīng)久耐泡,香氣馥郁,滋味醇甜,成為茶中的上品。
黃山毛峰茶分為特級和1~3級。特級黃山毛峰茶堪稱我國毛峰茶中的極品,其外形美觀,每片茶葉約半寸,綠中略泛微黃,色澤油潤光亮,尖芽緊偎在葉中,形狀如同雀舌,全身有白色細絨毫,勻齊壯實,峰顯毫露,顏色如象牙。其中,“金黃片”和“象牙色”是特級黃山毛峰茶外形與其他毛峰茶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征。
沖泡后的黃山毛峰茶,湯色清澈明亮帶有杏黃色,葉底黃綠有活力,肥壯成朵。氣味清香高長,馥郁酷似白蘭,沁人心肺,入口滋味鮮濃,醇和高雅,回味甘甜。
特級黃山毛峰茶采摘于清明前后,1~3級黃山毛峰茶則在谷雨前后采摘。不同等級的黃山毛峰茶,其采摘標準不同。特級黃山毛峰茶的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1級黃山毛峰茶的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2級采摘標準為一芽一、二葉初展;3級采摘標準為一芽二、三葉初展。
黃山毛峰茶除了要根據(jù)相應(yīng)等級的采摘標準采摘外,還應(yīng)該采取科學(xué)合理的采摘方法,以“留魚葉采摘”為主。所謂魚葉,是指茶樹新稍伸長初期展開的過渡性葉片,留魚葉采也是茶樹采摘留葉的最低限度。每批采下的鮮葉要求嫩度、勻度和凈度基本一致。采摘黃山毛峰茶時,還要考慮茶樹新稍的生長速度,不要一次性采完。一般開采后,每3~5 d采摘1批,一般在整個春季分4~6批采摘。采摘下來的茶葉要用透氣性好的竹簍盛裝,及時運送到工廠,防止發(fā)熱紅變。
采摘回來的鮮葉,首先要進行揀剔,剔除凍傷葉和病蟲為害葉,揀出不符合標準要求的葉、梗和茶果,以保證芽葉質(zhì)量勻凈。然后根據(jù)嫩度、勻凈度和新鮮度等進行相應(yīng)的評級,再按照等級、水分含量和采摘時間的不同歸堆。如果不嚴格按要求歸堆,老嫩不同的鮮葉混放在一起,不但影響后期的茶葉加工,而且會降低成品茶的品質(zhì)。把分級歸堆的鮮葉攤晾在竹制軟匾中,以便散失部分水分。攤晾時間一般為6~8 h,攤?cè)~厚度為10~15 cm。當鮮葉葉質(zhì)變得柔軟、散發(fā)出清香時就可以及時加工制作了。為了保質(zhì)保鮮,黃山毛峰茶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當夜制。
目前黃山毛峰茶的制作分為手工制作和機械制作2種,一般特級毛峰茶的制作采取手工工藝,其他級別的毛峰茶大多采用機械工藝。
5.1.1 殺青。殺青是黃山毛峰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可以使茶葉保持固有的綠色,是保證黃山毛峰茶湯清葉綠的關(guān)鍵。
黃山毛峰茶的殺青一般使用直徑為50 cm左右的桶鍋,殺青采取悶、抖結(jié)合。先把500 g左右的鮮葉均勻攤放在鍋底,使用150℃悶殺2 min左右,盡量散發(fā)掉鮮葉中的水蒸氣。待鍋口大量溢出水蒸氣時,使用130℃鍋溫翻炒殺青。翻炒時,用手掌反復(fù)地把青葉從鍋的一邊推向?qū)堑囊贿?,盡可能地抖散、揚高青葉,使葉片離開鍋面20 cm左右,保證青葉受熱均勻。注意手勢要輕、快,不能用力過重,避免擠出茶汁而導(dǎo)致茶葉色澤發(fā)暗。一般每分鐘翻炒50~60次。
黃山毛峰茶殺青的程度,一般至殺青葉含水率30%~55%左右,葉質(zhì)可以揉捻成團,嫩梗不容易折斷、色澤墨綠即可。
5.1.2 揉捻。殺青葉起鍋后,把殺青葉放在簸箕中攤開、翻勻,然后用手輕揚幾次,再充分攪拌,使殺青葉內(nèi)部的熱氣散失后,把殺青葉倒入笸簍中。使用雙手按住殺青葉,反復(fù)輕揉1~2 min,使青葉卷曲成條狀。揉捻時速度要慢,而且不能用力過重,注意要一邊揉一邊抖,以便保持芽葉的完整。
揉捻是黃山毛峰茶初制中的塑型工序,通過揉捻形成了毛峰茶緊結(jié)、彎曲的外形。同時揉捻對茶葉內(nèi)質(zhì)的改善也有一定的影響,炒青葉在受到擠壓后,茶葉的部分葉細胞也會逐漸扭曲破裂,滲出茶汁附著在揉捻葉的表面上,能夠增加茶葉的黏結(jié)性。
5.1.3 烘焙。黃山毛峰茶的烘焙使用烘籠進行,烘籠由烘頂、烘圈組成,用竹篾編制而成。揉捻結(jié)束后,在烘圈下面放上炭火,蓋上烘頂。為防止煙味影響茶葉品質(zhì),要等烘籠頂部不再有煙冒出后,才能放上青葉。把青葉按0.5~1.5 cm的厚度攤放在烘頂上,然后不斷檢查青葉的干燥程度,一般烘干到茶葉含水量為4%~6%即可下烘。茶葉干燥下烘后,還要揀去雜物,趁熱裝入鐵筒內(nèi),加蓋密封后即可上市。
機械化生產(chǎn)具有效率高的特點,目前主要用于特級以下黃山毛峰茶的大宗生產(chǎn)加工。
5.2.1 攤青。機械化加工用葉量大,大量的鮮葉采摘下來后,經(jīng)過驗收分級,一般不立即進行殺青,要先按品種不同進行分開攤放,以保持鮮葉新綠,避免影響茶葉品質(zhì)。
攤青的具體方法是,把挑揀后的鮮葉平攤在潔凈的簸箕上,厚度一般控制在30 cm以下,一級茶葉要控制在20 cm以下。攤放過程中應(yīng)該根據(jù)天氣情況及時地開、關(guān)門窗,陰雨天把門窗敞開,干燥晴天要盡量少開門窗,以保持鮮葉的新鮮度。另外,在攤放過程中要不斷地檢查葉溫,葉溫一般要控制在30℃左右。攤放的時間一般控制在6~12 h。
攤青在茶葉加工過程中除了能夠更好地保存鮮葉外,還有2個作用:①可以使鮮葉充分散失水分;②可以使鮮葉中的青氣散失、香氣留存,因此攤青是保證黃山毛峰茶茶葉品質(zhì)的重要工序。
5.2.2 殺青。殺青采用滾筒殺青機進行。殺青機主要是由具有一定傾斜角度的金屬滾筒組成,滾筒下方裝有加熱裝置。鮮葉投入前,先啟動殺青機,然后在加熱裝置內(nèi)生火,并不斷添加木柴,使火苗逐漸燒旺,以便滾筒溫度相對均勻。15~25 min后,用溫度計測定筒內(nèi)溫度,當溫度上升到110~120℃時,即可準備投放鮮葉。
先把青葉堆在殺青機的進葉托盤上,隨著滾筒的運轉(zhuǎn),用手均勻地把青葉推進滾筒內(nèi),一般每分鐘的進葉量為3~5 kg。同時在滾筒的出葉一側(cè)放置簸箕等容器盛接鮮葉。使用殺青機殺青,不同級別的毛峰茶殺青時間有所區(qū)別,可以通過調(diào)整滾筒的轉(zhuǎn)速來控制殺青時間。一般特級、一級毛峰茶殺青時,滾筒轉(zhuǎn)速為24 r/min,殺青時間在5~7 min;二、三級毛峰茶殺青時,滾筒轉(zhuǎn)速為28 r/min,殺青時間在4~6 min。經(jīng)過殺青以后,青葉含水量在60%~64%,葉色暗綠,葉面失去光澤,葉質(zhì)柔軟、萎卷、折梗彎曲不斷。
5.2.3 理條。理條使用理條機進行,理條機主要由機架、振床、電動機等部件組成,振床底部設(shè)有供熱裝置。啟動機器,然后在加熱裝置內(nèi)生火,當振床溫度達到130~150℃時,即可投葉理條。把經(jīng)過殺青的茶葉均勻地撒入理條機振床中,在高溫的作用下,隨著茶葉在槽內(nèi)的上下翻動,茶葉被快速擠壓成條。黃山毛峰茶的理條時間一般為3~5 min。理條的主要作用是將茶葉定型,使其看上去更美觀,理條適度的茶葉,松緊自然,形狀似雀舌,非常漂亮。
5.2.4 烘焙。烘焙前,最好對理條葉再進行一次挑揀,揀出殺青和理條過程中產(chǎn)生的殘破葉。
黃山毛峰茶的機械烘焙主要采用“初烘→二烘→三烘→提香”的工藝進行。茶葉烘干機一般由鍋爐高壓蒸汽供熱,設(shè)有4層烘籠,每一層溫度可以單獨調(diào)節(jié),從上到下分別盛放初烘、二烘、三烘和提香的茶葉。
烘焙前,先設(shè)定好各層烘籠的溫度,一般初烘的溫度為130℃;二烘、三烘和提香的溫度依次降低10~20℃。待溫度達到設(shè)定要求后,把理條后的茶葉按1.5 cm厚平攤在烘干機的初烘層,也就是最上層開始烘焙。
烘焙過程中,可以由烘干機一側(cè)的方孔取出一些茶葉來檢查烘焙的效果。一般茶葉經(jīng)過頭烘后,含水量在40%時進入二烘,二烘后含水量在25%時進入三烘,三烘后含水量在10%左右時進入提香。上一烘結(jié)束后,只需要轉(zhuǎn)動烘籠一側(cè)的把手,茶葉就自動落入到下一層烘籠,進入下一級烘焙。
經(jīng)過幾道烘焙后,茶葉干燥均勻,含水量為5%~6%;色澤綠潤,不枯黃;成型后的茶條緊結(jié)、勻整,有鋒苗;不松泡,不變曲。烘焙后茶葉即可直接打包裝箱銷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