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華
(杭州市農業(yè)技術學校,杭州310022)
軟棗獼猴桃是獼猴桃科的一種, 又叫軟棗子,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qū)。目前,當屬遼東地區(qū)的軟棗獼猴桃最為上等,入口較為柔軟,酸甜適中,色澤誘人,且果肉多汁,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可以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對人體有很大的益處。 近年來,軟棗獼猴桃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得到了醫(yī)藥、 食品等許多行業(yè)的重點研究與開發(fā),目前已經成為一種價值高、用途廣具有發(fā)展前景的水果。當前軟棗獼猴桃苗木的主要繁殖方式有扦插、組培、播種等,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在種植軟棗獼猴桃的第2 年(大約3、4 月),將插條頂端比較細或不太成熟的部分剪掉,把插條剪為每段10 cm 左右的長度,并使插條的基部得到充分的浸泡。 用濃度約為500~1 000 mg/L的吲哚丁酸浸泡處理,浸泡時間5~8 min。 粉劑法則是將溶解的生長素加到滑石粉中, 直到達到需要的濃度,與此同時,用水使插條的底部充分潤濕,然后進行蘸粉步驟即可。
綠枝扦插有兩點注意事項:①做好防雨水淹苗處理;②控制好苗床的基質濕度,其濕度不高于空氣的濕度。 這樣既可以有效減少葉片水分的蒸騰, 又可防止插條因基質的水分過多而發(fā)生腐爛。 扦插后在插床的兩側間隔1.2 m 或1.5 m 均勻插拱,形成拱架的形狀,拱架高度保持在60 cm 左右, 拱架上用透光率約為50%的遮陽網進行遮蓋, 地面處用磚將遮光網布壓住,防止被風揭起。 另外,為了防止冬季降雪少、早春降雨少造成枝條抽干,最好起出苗木, 將其置于冷窖中保存或埋到室外假植。 如果扦插時間太晚,會導致苗木木質化程度過低, 因此越冬時需要進行防寒保溫處理。
栽苗前整地, 整地需按東西方向挖深約50~60 cm、長和寬均為80 cm 的坑,然后向土中施入一定量腐熟的肥料。定植時先施底肥,然后填入1/2 的熟土, 用腳輕踩土壤使其呈現(xiàn)“凸”形,而后將苗木放入挖好的坑中,并舒展根系,再次填入坑深度一半的土。 輕輕踩踏土壤,同時緩緩向上提拉幾次苗木。踏實土壤后,灌水2 次,最后用土將其完全覆蓋,需要注意:①埋根時要稍微淺一點,盡量與原深度保持一致;②根據(jù)當?shù)靥鞖鉅顩r以及地理環(huán)境來確認畦的高度和防澇手段。在定植時注意授粉樹的比例,因為軟棗獼猴桃是雌、雄異株體,雌株、雄株最好以8∶1 的比例來分配。
苗木種植初期要進行低溫處理, 低溫處理至冬季中期時,開始白天蓋晚上揭,從元旦開始進行加溫處理。為使苗木溫度維持在16~20 ℃,白天讓棚內溫度盡量提高, 在最熱的中午偶爾進行放風,此處理方式進行15~20 d,然后恢復正常的種植,白天溫度需維持在20~25 ℃,夜間溫度需保持在10~15 ℃。
苗木新梢長度達到20 cm 時, 如按獨龍干的形狀進行修剪, 修剪時要保留1 個生長較為健壯的新梢,如按雙龍干修剪,保留2 個新梢,其余大部分枝條剪掉, 并將保留下的新梢綁到架上。 當新梢長出6~8 片大小正常的葉片時進行摘心, 新梢生長到1.5~2 cm 時摘心處理,以此來控長度。 摘心后新發(fā)的梢繼續(xù)進行同樣的處理。每年8~9 月所有的新梢摘心,9 月上旬完成所有的摘心。
及時地將帶病的枝干、葉、果實等剪掉,定時清理果園的枯枝和落葉,科學施肥,不可過度使用肥料,要考慮土壤的需肥情況,盡可能地避免發(fā)生病蟲害; 化學防治主要是盡量減少實際使用化學肥料及藥劑使用次數(shù), 最好可以混合或交替使用肥料和藥劑。 軟棗獼猴桃較其它水果抗性強,不易發(fā)生病蟲害,如果必須進行病蟲害防治,推薦使用人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