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越明
去年12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的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一百位各界人士以“改革先鋒”的光榮稱號獲得表彰。其中,澳門僅有一位上榜者,即已故的馬萬祺先生。他被譽為“率先到內地投資的澳門著名企業(yè)家和社會活動家”。對澳門歷史所知有限的人,對馬萬祺或許不太了解。他不僅在中年和晚年,對國家的改革開放事業(yè)奉獻了心力,而且青年時期就熱忱追隨中國共產(chǎn)黨,在當?shù)貫樾轮袊慕⒍寂芎托老病?/p>
馬萬祺先生不僅經(jīng)商有成,而且通文史、精詞章,創(chuàng)作了許多吟誦英杰、詠嘆時代的詩篇,均已結集出版。據(jù)他的哲嗣、澳門中華總商會主席馬有禮說:“他喜歡寫詩和書法,每有重大事件都會以詩詞的形式記錄并抒發(fā)感情?!庇纱?,本文從馬萬祺三個時期的三首詩詞中各擷一句為題,回溯其重要的人生經(jīng)歷和赤誠的愛國情懷。
“香江有幸會群雄”
馬萬祺出生于廣東省南??h南岸村,時在1919年12月12日,即農歷己未年十月二十一日。因家境殷實,從小他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幸的是,1934年他在廣州南海中學念完初二時,父親因病猝亡。面對這一重大變故,他不得不放棄升學,改去公民學校、私人教館拜師求學,兩年里打下了國文、史地和會計知識基礎。
為了生計,馬萬祺先到一位父執(zhí)開設的米行當學徒,從記賬做起,隨后接觸收貨發(fā)貨、掌握行情、報關及聯(lián)系各地商號,也與客戶洽談買賣。他為人誠懇,做事踏實,很快在同業(yè)中贏得聲譽,也具備獨立創(chuàng)業(yè)的能力。經(jīng)好友建議,馬萬祺托人打聽了上海的食糖市場行情,結合珠三角地區(qū)盛產(chǎn)甘蔗的條件,果斷地購置制糖設備,聘請技術工人,在珠江邊上開辦了小型的廣大糖廠。這一年,他才18歲。
可是,正當馬萬祺的生意穩(wěn)步發(fā)展時,日寇侵華的鐵蹄一路從北到南,踐踏到華南地區(qū)。1938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他放棄店鋪和廠房,帶著家人暫避鄉(xiāng)下,然后遠走香港,嘗盡被迫背井離鄉(xiāng)的滋味。雖然他和香港友人合作,先后開辦永裕昌行、泰生行,經(jīng)營糧油進出口生意,很快站穩(wěn)了腳跟,但好景不長,隨著日寇不再顧忌英國勢力,軍艦常到附近巡弋,甚至炮擊駛往內地的船只,他不得不未雨綢繆,到葡萄牙管治的澳門尋找機會。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事爆發(fā)后不久,香港被日軍攻陷。馬萬祺在港的生意損失不小,好在之前他已移居澳門,構建了新的事業(yè)平臺。
馬萬祺在澳門一面擴大經(jīng)營范圍,與友人合資開辦大豐銀號、恒記公司并任總監(jiān)督、總經(jīng)理;一面參與社會公益,向同善堂、鏡湖醫(yī)院和內地的戰(zhàn)時兒童教養(yǎng)院等捐款,受到商界及社會的敬重。
30年代末,馬萬祺患了肺病,到南華醫(yī)社請醫(yī)術高明的柯麟醫(yī)生診治。在治病的過程中,他們成了心心相印的莫逆之交??瞒朐螺x萼,生于廣東省海豐縣,1926年加入中共,曾為特科成員,在上海從事隱秘戰(zhàn)線的斗爭,后獲派赴廈門、香港從事地下工作,1935年秋經(jīng)潘漢年建議遷居澳門,以開家庭診所為業(yè),負責聯(lián)系和照拂正在養(yǎng)疴的葉挺將軍。他直接受命于黨中央,不與地方黨組織發(fā)生橫向的聯(lián)系,但凡有機會也關心和引導社會人士(魯陽、卓大宏、南草、梁志瑗:《柯麟傳》,澳門國際名家出版社,1993年9月版,第99頁)。馬萬祺視年長十八歲的柯麟為兄長,經(jīng)常就抗戰(zhàn)時局和社會問題向他討教。后來,柯麟之弟柯正平從香港移居澳門。他也是中共黨員,以經(jīng)營華南藥房為掩護從事秘密工作,與馬萬祺亦一見如故,同氣相求。
富于正義感的馬萬祺,親歷國土淪陷的慘狀,身經(jīng)港澳寄人籬下的束縛,對民族進步和國家命運十分關心,表現(xiàn)出鮮明的進步傾向,正是柯麟團結和依靠的對象。潘漢年聽柯麟介紹后,有一次到澳門,專門與馬萬祺談了話。從他們口中,馬萬祺對局勢的發(fā)展有了清晰認識,對中共的方針和政策也有初步了解。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馬萬祺到香港恢復泰生行,又在澳門與友人合辦大華行,都是進出口貿易,與內地的業(yè)務聯(lián)系較多,因而對政治黑暗、官場腐敗和百姓困苦有所知曉。尤其是國民黨政府挑起內戰(zhàn),尚未休養(yǎng)生息的人民再度陷入戰(zhàn)亂,使他極感憂憤。在柯麟引見下,馬萬祺又相繼結識連貫、方方、夏衍、喬冠華、許滌新、梅龔彬、朱慎修、千家駒和薩空了等人。他們有些是中共負責干部,有些是左翼愛國人士,都將馬萬祺視為自家人。于是,有些事情由馬萬祺出面較為合適,他們就直接托付他去辦。那個時期,除了商界朋友之外,馬萬祺還有了這個以共產(chǎn)黨人為主的朋友圈,引導他在革命的道路上前行。
“紅旗漫卷全中國”
柯麟要在澳門結交社會人士,增加進步力量,馬萬祺就向他引薦了何賢等商界友人,希望大家同心協(xié)力,為澳門也為國家的未來發(fā)揮作用(關振東、陳樹榮:《何賢傳》,澳門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40頁)。馬萬祺和柯麟,再加上人面較廣的何賢,好比一個鐵三角,成為壯大澳門社會進步陣營的中堅。
鏡湖醫(yī)院是澳門一所具有慈善性質的平民醫(yī)院,歷史悠久,由該院慈善會值理會管理。為了適應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1946年2月的一天,慈善會舉行首次代表大會通過修改章程,將值理制改為董事制并選出董事會。既然有了董事會,專職院長的人選就成了關鍵。柯麟考慮與親國民黨勢力爭奪這個機構的領導權,便由擔任該院慈善會財務部主任的馬萬祺出面,向董事會主席林炳炎提議請柯麟出任院長(魯陽、卓大宏、南草、梁志瑗:《柯麟傳》,澳門國際名家出版社,1993年9月版,第106-107頁)。由于柯麟此前發(fā)起成立醫(yī)院的西醫(yī)顧問團,口碑甚好,在董事討論時獲得通過,并爭取到澳督的允準??瞒氤鋈卧洪L后,在馬萬祺、何賢等人協(xié)助下,對醫(yī)院進行一系列整頓和改革,提升了醫(yī)療水平,贏得社會大眾的好評。
澳門中華總商會和中華教育會,分別是商人和教師的團體,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早期被一些保守的人士掌控,與時代的變化明顯脫節(jié)。在柯麟提議下,馬萬祺和何賢一起做這兩個社會團體領導層的工作。對于前者,主要是揭發(fā)值理會改選中弄虛作假的弊端,獲得澳葡當局有關官員的支持,宣布原有的選舉無效,在改選中摒除幾個立場頑固的成員,何賢、馬萬祺分別擔任理事長和副理事長。對于后者,馬萬祺出面敦請正患重病的負責人、圣若瑟中學教導主任陳道根入院治療,又和柯麟對其進行說服和爭取。終于,陳道根確立與落后勢力劃清界限的立場,將該會印鑒和檔案交給馬萬祺等進步人士,由他們處理會務。
馬萬祺身在澳門,心系國家,自覺地把自己當作革命隊伍的一員,為人民的解放事業(yè)貢獻力量。謝常青撰著的《馬萬祺傳》(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年2月版)記述了一樁史事:1948年初,一些愛國反蔣的國民黨人士在香港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推舉李濟深任主席。李在軍界輩分很高,舊部不少,而美國有政客籌劃扶持李宗仁取代蔣介石,希望撮合二李合作,特地委托旅美的蔡增基赴港促成。馬萬祺與蔡增基本是老友,得悉他返國的意圖后立刻告知柯麟、朱慎修。他們同去香港向潘漢年、連貫報告,認為這是美方希圖分化中國的愛國進步力量,通過游說二李合作,阻撓人民解放戰(zhàn)爭推進。馬萬祺表示決不能讓這種圖謀得逞,他本人愿去做蔡增基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贊同。蔡增基抵港后,馬萬祺和他一起吃飯、喝茶、散步,幾度對他坦率地分析國內形勢,指出美國希望李濟深幫助李宗仁掌握政權的用意,勸說他不要被利用參與此事。蔡增基經(jīng)過認真思考,覺得馬萬祺的忠告是對的,后與李濟深會晤時雖轉達美國方面的設想,但表示他自己并不贊成。李濟深表明這是美國人企圖操控中國的一廂情愿,他和志同道合者已經(jīng)決定與中共合作,建立一個獨立、富強的新中國。馬萬祺送蔡增基登機返美前,又勸諭他從愛國的角度看待時局,哪怕保持中立的立場,有機會也可為國家建設效力。
隨著解放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勝利,一些新解放的地區(qū)開始恢復經(jīng)濟,開展對外貿易。朱慎修在柯麟和柯正平協(xié)助下,通過馬萬祺、何賢等人具體籌劃,開辟了山東及蘇北與澳門之間的海上運輸線,從解放區(qū)運出黃豆、花生等土特產(chǎn)到港澳銷售,再從港澳向解放區(qū)運送急需的各種物資。這條航線的建立,對解放區(qū)活躍商業(yè)和振興經(jīng)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1949年11月9日,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一批職工在香港起義,首批十二架飛機北飛投向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但在港澳留下一批雷達和航空器材。馬萬祺和何賢從柯麟那里獲悉國民黨方面正派人四處查尋,覺得事關重大時間緊迫,馬上通過各種渠道尋找,終于在幾天后把這批器材物資裝上兩艘大馬力的拖輪,從澳門駛入珠江內河運抵廣州,再北上順利移交國家航空部門。
經(jīng)過與澳葡當局據(jù)理力爭,澳門各界民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和廣州解放的大會,終于在當年11月20日隆重舉行??瞒氡还茷榇髸飨?,馬萬祺則擔任司儀。當他在臺上看著五星紅旗飄揚、全場歡聲雷動,心情分外激動。在隨后解放海南島和珠海口萬山群島前,他和何賢等人根據(jù)柯麟、柯正平的要求,設法購買帝國主義國家禁運的汽油等軍用物資,從澳門運進廣州,還向其他地區(qū)輸送了一批批急需的軍用物資,為解放廣東全境做出了貢獻。
“化雨春風臨大地”
由于經(jīng)過十年“文革”的磨難,70年代末舉國上下痛定思痛,撥亂反正,確定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邁出改革開放的步伐。馬萬祺看到國家出現(xiàn)新的氣象,滿心歡喜,全力支持。
有一個情節(jié)較為人知:1979年4月中旬,馬萬祺率澳門工商貿易團參加廣州出口商品春季交易會,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省長習仲勛和廣東省委第二書記、廣州市市長楊尚昆在會見時對他征詢:“想在鄰近香港、澳門的地方,劃出一塊土地設立一個經(jīng)濟出口貨物特區(qū)。馬先生,你看是否可以呢?”馬萬祺爽快回答:“這是一個好主意,我十分贊成?!保S嘉:《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馬萬祺先生談改革開放30周年》,載2008年10月9日廣州《羊城晚報》)但外界不太知道的是:隨后,馬萬祺偕夫人羅柏心乘機飛抵北京,應港澳事務部門領導廖承志之邀上門做客。廖承志問他:“馬先生,前些日子香港有人建議在國家領土上劃出一個區(qū),最好是同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在中央政府管轄下,鼓勵港澳同胞和華僑回國投資定居。”馬萬祺高興地說:“廖公,我以為這個意見很好……”他講了之前與習仲勛、楊尚昆會晤的情況。廖承志又告知有香港商界人士提出在深圳設立華僑投資區(qū)的建議,馬萬祺說這個設想很不錯,深圳和珠海可以考慮設立這樣的出口工業(yè)特區(qū),而且應早日設立(謝常青:《馬萬祺傳》,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328-329頁)。
第二年8月下旬,中央政府批準深圳、珠海等地設立經(jīng)濟特區(qū)的規(guī)劃,馬萬祺即與老友霍英東、何賢商討到內地投資的項目,決定在中山縣一處有溫泉的地方興建現(xiàn)代化的溫泉賓館。不到兩年,第一家中外合資賓館建成了,社會影響很大,對海外商人來華興辦實業(yè)具有示范作用。不久,鄧小平視察廣東時專程蒞臨中山溫泉賓館,馬萬祺和霍英東、柯正平到場迎接并與他交談,受到很大的鼓勵。馬萬祺又和何賢、盧道和合資組成佛澳發(fā)展有限公司,與佛山市政府在當?shù)赝顿Y興建中外合資的璇宮酒店,一年左右完成,樓高十八層,頂層是當時內地第二座旋轉餐廳,一時遠近聞名,頗有吸引力。
為了支持珠三角地區(qū)加快經(jīng)濟發(fā)展,馬萬祺還和何賢、柯正平、霍英東、何鴻燊和陶開裕等集資合作,從事架橋鋪路的基礎設施建設。約三年時間,先后完成中山的沙口大橋、細滘大橋,順德的三洪洞大橋、容奇大橋。(謝常青:《馬萬祺傳》,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347頁)這四座橫跨珠江支流的公路大橋于1984年底竣工后,從廣州經(jīng)佛山、順德、中山到珠海,不論是人還是車,都無需再擺渡過江,從根本上改善了交通狀況。當?shù)卣兔癖姛o不稱道,譽之為功德無量的善舉。
馬萬祺少時家庭變故,中輟求學,但后來堅持讀書自學,鉆研詞章,因而熱心教育,尊重科學。他在澳門不僅擔任數(shù)個教育團體的負責人、幾所私立中學的董事長,還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商界人士籌辦了東亞大學,即今日澳門大學的前身。他和馮景禧、何賢及旅港南海商會總共捐資350萬港元,在故鄉(xiāng)南海復辦南海中學,又籌資復辦元甲小學。此外,獨資捐建南海人民醫(yī)院門診大樓,購置醫(yī)療設備和救護車等,并捐資創(chuàng)立南岸老人康樂中心,建造佛山市文化中心,改造佛山足球場等。幾十年里,馬萬祺始終關心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牽掛內地民眾的生活和福祉。無論是華東水災還是汶川地震,他都毫不遲疑地捐出巨款,并發(fā)動社團和居民捐款捐物,只要身體健康許可,就親往災區(qū)了解災情,謀劃下一步的援助物資。他還應培育文學創(chuàng)作人才之需,捐資建造了北京的中華文學基金會會址“文采閣”、合肥的“安徽文采大廈”。
1992年1月,鄧小平再度南行視察深圳和珠海特區(qū),沿途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談話。馬萬祺欣聞此事,對前往采訪的記者暢談學習鄧小平談話的體會:“我認為這一次南巡最重要的是肯定特區(qū)的方式是對頭的,改革開放是正確的。他這一次來南方的最大目的在此,他認為帶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改革開放?!彼€指出:“如果繼續(xù)改革開放,珠江三角洲與整個廣東省的發(fā)展會更快,珠江三角洲最鄰近的一個地方就是澳門,這對澳門的進出口貿易是肯定有利的?!保ɡ瞎谌?、譚志強:《鄧小平南巡有利港澳發(fā)展——專訪中國人大常委馬萬祺》,載1992年3月11日澳門《華澳郵報》)這番話,充分展示了馬萬祺所擁有的政治覺悟和思想高度。
新中國成立后,馬萬祺幾乎每年都獲邀進京參加國慶觀禮,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數(shù)度參加重要出訪或外交禮儀活動,擔任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親歷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和特別行政區(qū)成立的盛大典禮,見證了澳門民眾擺脫殖民管治,開始當家做主的歡慶場面。他連續(xù)多年擔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常委,當選為第八、九、十、十一屆政協(xié)副主席。2014年5月26日,他因病在京去世,享年95歲。
說起馬萬祺先生幾十年里的動力,或可用2008年10月9日他在醫(yī)院病榻上對到訪記者說的一句話概括:“身為中國人,能盡自己綿薄之力為祖國做些事,此生無憾。”這句看似平常的話里,飽含著他濃郁的愛國之情。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文史作家)
責任編輯 章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