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嫵娉
【摘要】歌唱對于幼兒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的發(fā)展都非常重要,通過對音樂的感知和體驗,幼兒會對節(jié)奏、旋律、內容和情感等方面提高認識,進而提升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活動的設計,激發(fā)幼兒的歌唱學習興趣,促進幼兒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產生主動鑒賞的欲望和積極性,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幼兒的音樂鑒賞能力。
【關鍵詞】幼兒教育 歌唱教學 教學方法
《指導綱要》指出幼兒音樂欣賞活動包括了幼兒傾聽音樂、理解音樂和創(chuàng)造音樂的不同活動。為了激發(fā)幼兒的鑒賞積極性,教師要選擇適合幼兒的歌唱作品,激發(fā)幼兒的主動性,滿足幼兒的個人歌唱傾向,使幼兒可以主動地對歌唱進行感知和體驗,在參與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更好地感知音樂和表達音樂。教師的有效指導會促進幼兒情緒的投入,使幼兒可以理解歌曲中的內容和形象,進而主動地去了解歌曲作品的名稱和主要內容,主動地辨析常見人聲和樂器的音樂,并且在欣賞和探究中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自己對歌曲的認知。
一、從動作開始設計活動,激發(fā)興趣
動作可以給幼兒帶來直觀的形象和認識,促進幼兒理解歌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感受歌曲的韻律,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這種教學活動主要適用于詞曲簡單多重復的歌曲,歌詞內容是直接描述動作過程的或者是比較富有動作性的歌曲。例如《拍拍踏踏》《我的小鴨子》《頭發(fā)肩膀膝蓋腳》等歌曲都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例如在學習《頭發(fā)肩膀膝蓋腳》的時候,為了使幼兒可以有節(jié)奏地歌唱歌曲,教師可以指導幼兒按照歌詞做出正確的動作,并且能夠隨著歌曲的不同速度做動作。活動伊始,教師可以提出游戲方式:全體幼兒將雙手輕輕放在臉頰上,教師說出身體某一部位的名稱,幼兒根據(jù)教師的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將雙手移到該部位。教師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可以隨意地調整發(fā)出命令的順序,并且有時快,有時慢,這會使活動緊張而有趣。慢慢地,教師可以按照歌詞中的順序說出口令,并逐步地加快速度,讓幼兒逐步發(fā)現(xiàn)其中重復的規(guī)律。通過這樣的動作活動,不僅增加了幼兒的學習欲望,而且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幼兒在課堂上都動起來了,他們會在教師的引導下慢慢地熟悉歌曲的整體形象,從而產生學習興趣,成為課堂的主人,理解音樂的旋律。
二、從歌詞創(chuàng)編設計活動,活躍思維
為了激發(fā)幼兒的歌唱興趣,教師可以鼓勵幼兒主動地結合詞曲內容進行創(chuàng)編,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詞曲內容簡單、多重復,歌詞語法結構單純、清晰,具有某些語言游戲性質的歌曲,如《胡說歌》《我愛我的小動物》《再見吧,冬天》等。例如在學習《再見吧,冬天》的時候,為了使幼兒可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旋律特點,了解歌曲的情境,教師可以鼓勵幼兒主動地進行歌詞和繪畫的創(chuàng)造活動。教師首先可以給幼兒創(chuàng)設情境:冬天就要離去,大家懷念冬天中許多美好的事物,對冬天說再見,并且希望冬天再來。當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在冬天的情境中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將冬天的美好景象繪畫出來,比如冬天會下雪、結冰,可以滑雪、打雪仗和堆雪人,等等。首先鼓勵幼兒通過繪畫的方式來理解歌曲,當繪畫完成后,教師可以慢慢地鼓勵幼兒去自主地創(chuàng)編歌詞,可以將“再見吧冬天”改成“再見吧雪人”,或者是“再見吧雪仗”等,并且請幼兒按照歌曲的旋律進行演唱,使幼兒可以自主地進行詞曲的創(chuàng)編。這樣的活動可以使幼兒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展現(xiàn)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有利于幼兒產生歌曲學習的興趣。
三、從情境表演設計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
情境表演是幼兒所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情境中,幼兒會主動地融入其中,體會情景的氛圍,進而理解歌曲中的內容和情境。當歌詞內容中存在簡單的情境或者是事件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指導幼兒采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例如教學《誰餓了》就可以采用這種方式。歌詞中說出“一只大貓出來了”,教師就可以模仿動物走路的樣子,好像真的有一只大貓走過來了;歌詞中說到“肚子餓得咕咕叫”,教師可以表演出肚子餓得難受的樣子;“看見了小老鼠”,教師可以表演大貓看到食物時驚喜的樣子;“啊嗚啊嗚吃完了”,教師可以表演狼吞虎咽的樣子,之后做出吃飽后很滿足的樣子。這樣的表演會使幼兒對于歌曲中的歌詞和表現(xiàn)的內容有清楚的認識,進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想要主動地進行探究。當教師表演結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進行表演,同時教師給予提示。教師可以詢問幼兒:“一開始是誰來了?它怎么了?后來它突然看到了什么?最后它又怎么了?”這樣幼兒一邊表演,一邊學習歌曲,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通過表演的方式來引導幼兒,會促進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和歌曲思想,進而體會到歌曲想要表達的主旨和情感,跟隨著教師的步伐和方式進行歌唱練習,在表演中掌握動作,在歌唱中了解唱法,體會歌曲的節(jié)奏和韻律,實現(xiàn)幼兒歌唱能力的提高。幼兒參與到表演中,通過一邊表演,一邊歌唱的方式,會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表演中學會歌唱。
四、從講述故事設計活動,促進理解
如果歌曲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為了激發(fā)幼兒對于歌曲演唱的興趣,那么講述故事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有的故事情節(jié)比較完整,通過表演的方式很難展現(xiàn)出實踐、地點以及環(huán)境等。教師可以通過講述的方式來幫助幼兒形成形象的思維,理解歌曲的情境。例如在學習《蝴蝶花》時,教師可以給幼兒出示掛圖,圖片上展示著一個小朋友正在捕捉草地上的一只蝴蝶。教師讓幼兒對掛圖進行觀察,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話進行總結。通過觀察和總結,幼兒會講述出這個小朋友看見草地上有一只小小的蝴蝶,他輕輕地走過去想要捉住它。可是一直走到蝴蝶的跟前,蝴蝶也沒有飛走。小朋友很奇怪:為什么蝴蝶不害怕我呢?通過認真觀察,幼兒發(fā)現(xiàn)原來這是一只蝴蝶花。通過講述故事的方式,幼兒會主動地進行推理判斷,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了解故事的情境性,進而更好地理解歌曲,產生學習興趣。
五、從趣味游戲設計活動,激活欲望
游戲活動是激發(fā)幼兒學習歌曲的最佳方式,也是非常符合幼兒需要的一種學習方式。游戲的方式符合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會使幼兒主動地融入其中,在游戲的環(huán)境中逐步地產生興趣,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在學習《丟手絹》時,教師可以首先帶領幼兒進行游戲活動,組織幼兒一同參與到“丟手絹”的游戲活動中。剛開始游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示范,自己來當丟手絹的人,并且在游戲過程中演唱歌曲。通過幾遍演唱,幼兒會慢慢地模仿和練習,逐步學會歌唱。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輪流當丟手絹的人,并且?guī)ьI所有的幼兒一同來演唱歌曲。這樣的游戲方式不僅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還讓幼兒在課堂上動起來了,快樂地學會了歌曲,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總之,教師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來激發(fā)幼兒學習歌曲的積極性,使幼兒參與到歌唱過程中,通過幼兒的感悟和體驗來理解歌詞,融入其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幼兒感受到了歌曲的魅力和節(jié)奏,就會陶醉在音樂的世界中,主動學唱,積極體驗,形成自己對歌曲的鑒賞和賞析。幼兒有了學習興趣,通過主動哼唱的方式,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音樂歌唱能力,掌握曲調和節(jié)奏,理解旋律和音色,用歌聲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參考文獻:
[1]許瑤娟.更新教師觀念,提高情景創(chuàng)設的實效性[J].科技與企業(yè),2016,(08).
[2]陳小平.例談游戲情境下的幼兒歌唱課堂管理[J].新課程,2014,(06).
[3]賈曉青.音樂教育活動中如何把握和實施情感目標[J].學周刊,2017,(03).
[4]朱建梅.活動單導學在幼兒歌唱教學中的運用[J].知識窗,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