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江
摘要:白蛇故事作為我國四大民間神話故事之一,發(fā)展已歷千余年。清代文人方成培根據(jù)梨園本《雷峰塔》改編的《雷峰塔傳奇》是白蛇故事發(fā)展過程中得以定型的重要作品,但學界關于方本《雷峰塔》傳奇的研究相對匱乏,故本文整理1978年至2018年近四十年來關于方本《雷峰塔》傳奇的研究論文并對其進行分類總結(jié)及概述。
關鍵詞:方成培;雷峰塔傳奇;文獻綜述
20世紀80-90年代,學界關于方本《雷峰塔》傳奇的研究成果寥寥,主題多聚焦于方本《雷峰塔》傳奇的悲劇性,發(fā)軔于1982年陳大?!栋咨吆退谋瘎 x方成培<雷峰塔>札記》。陳先生在該文中以《雷峰塔》的具體情節(jié)為綱,結(jié)合當時的政治文化背景對方本《雷峰塔》傳奇的悲劇性進行了深刻剖析。1983年李悔吾與朱光榮合力創(chuàng)作《<雷峰塔>傳奇試論》,該文立足于文學創(chuàng)作中白蛇故事的發(fā)展衍變,將其發(fā)展歷程劃分為三大階段:宋元話本階段、《雷峰塔》傳奇階段、《白蛇傳》階段,通過“從志怪到話本”、“從《警世通言》到看山閣本”、“從看山閣本到舊抄本”、“從舊抄本到水竹居本”四個章節(jié)對白蛇故事的嬗變進行闡釋,并著力論述方本《雷峰塔》傳奇在創(chuàng)作上的優(yōu)劣。1987年夏雄彪《<雷峰塔>傳奇的悲劇美》一文首次從美學角度出發(fā),將對白娘子與許仙的形象分析與文本情節(jié)的分析結(jié)合,從新角度論述方本《雷峰塔》傳奇的悲劇性。1996年金登才《<雷峰塔>:市民英雄悲劇》一文則從戲劇創(chuàng)作角度出發(fā)解析方本《雷峰塔》傳奇的悲劇內(nèi)涵。綜上四篇代表性論文可見,此時關于方本《雷峰塔》傳奇的研究雖聚焦作品的悲劇性,但學者們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已拓寬。
進入21世紀,方本《雷峰塔》傳奇的研究日漸增多,主題亦呈現(xiàn)多樣化。1999年虞卓婭《<雷峰塔>傳奇與<雷峰寶卷>》一文首次跳出方本《雷峰塔》傳奇的孤本研究,將之與晚清出現(xiàn)的說唱文學《雷鋒寶卷》進行比較,詳細闡述了二者在“不同的思想文化因素下如何造就著不同的審美價值?!?002年朱萬曙《<雷峰塔>的梨園本與方成培改本》,將方本《雷峰塔》傳奇與阿英(“舊抄本”)和陳嘉言父女(“陳抄本”)兩版梨園本《雷峰塔》傳奇做了詳細比較,這也是方本《雷峰塔》傳奇與梨園本《雷峰塔》傳奇對比論述的肇始。2003年魯安娜《方成培及其<雷峰塔>傳奇考》一文對方本《雷峰塔》傳奇的版本進行了考述。2006年袁益梅、王昭的《方成培<雷峰塔>傳奇中白娘子形象成因》開拓了學術(shù)界對方本《雷峰塔》傳奇中白娘子形象的分析研究。2015年山西大學的任悅、張小敏二人合作《清方成培<雷峰塔>下場集唐詩研究》對方本《雷峰塔》中的集唐詩及詩性劇本語言進行闡析。此外,這一時期還出現(xiàn)了四篇專題論述方本《雷峰塔》傳奇的文章,其中三篇為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鄭州大學袁益梅《方成培<雷峰塔>傳奇研究》、2004年內(nèi)蒙古大學田貞《論方成培的<雷峰塔>傳奇》、2009年揚州大學張弘《方成培的<雷峰塔>傳奇研究》,另一篇為南京大學顧圣琴的《論方成培<雷峰塔產(chǎn)期>》,論述較為全備,涉及創(chuàng)作背景、版本考述、戲劇結(jié)構(gòu)、文學內(nèi)涵、人物形象等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西方文學理論、社會人類學理論的傳入,學術(shù)界關于方本《雷峰塔》傳奇的研究廣泛受到西方學術(shù)理論的影響,研究角度逐漸多樣化。2007年尚丹發(fā)表的《方本傳奇<雷峰塔>中人與異類關系解讀》“通過運用海德格爾的‘人的真本存在觀點分析白蛇故事?!笨梢?1世紀的學者們不再守成于《雷峰塔》傳奇的悲劇性研究,開拓了對文本故事、人物形象、寫作手法等多種論述領域,研究方法也不再囿于傳統(tǒng)價值觀的解讀,出現(xiàn)了以西方理論為基礎的新的研究途徑。
方本《雷峰塔》傳奇版本諸多,目前尚存有乾隆三十六年本、乾隆三十七年本、乾隆五十五年多文堂版本、乾隆五十五年蕓生堂版本、咸豐六年聚盛堂版本等。張弘《方成培的<雷峰塔>傳奇研究》整理了各版本所在地。張弘認為目前諸多版本中比較重要的三個版本是乾隆三十六年水竹居刻本、乾隆三十七年水竹居刻本以及王季思校點本(具體參照版本不詳)?,F(xiàn)今市面流傳的方本《雷峰塔》傳奇版本除王季思校點本與李玫注本外,中國臺灣三民書局2013年出版了俞為民校注的方本《雷峰塔傳奇》,該書與乾隆三十六年本、乾隆三十七年本皆有出入,應是根據(jù)多個版本綜合校注而成,無方成培《雷峰塔》傳奇自序,有目錄,不分卷,共三十四出。
方本的改編特點研究有三個方面:其一,方本與黃本和梨園本的關系。朱萬曙《<雷峰塔>的梨園本與方成培改本》詳細梳理了三者的出現(xiàn)時間,表明三者存在“黃本—梨園本—方本”的過程。其二,結(jié)構(gòu)和語言。方成培自敘“較原本,曲改其十之九,賓白改十之七。《求草》、《煉塔》、《祭塔》等折,皆點竄終篇,僅存其目。中間芟去八出。《夜話》及首尾兩折,于集唐下場詩,悉余所增入者”,方本較梨園本在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及賓白語言上都有所改動。朱萬曙《<雷峰塔>的梨園本與方成培改本》比較二者出目,總結(jié)出兩種情況:一是改動一些不合理的情節(jié),使之在藝術(shù)上更有真實性;二是改動情節(jié)和細節(jié)為作品的主題服務,并指出《夜月》一出的增加方成培改動中最為精彩的一筆。付洪偉《論方成培<雷峰塔>對白蛇傳故事流傳的影響》將方本與黃本作比較并總結(jié)出四點:一是刪除白娘子盜銀與懲罰漁民的情節(jié);二是增加《端陽》、《求草》、《斷橋》等情節(jié),;三是對《藥賦》、《增符》、《棒喝》三出進行改寫;四是將黃本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的結(jié)局延至十六年后許士麟登塔祭母。顧圣琴《論方成培<雷峰塔>傳奇》認為方成培對舊本情節(jié)改編是為使其戲劇結(jié)構(gòu)回歸標準化“大結(jié)構(gòu)”,“嗟乎!戲場非狀元不團圓,世之常情,偶一效而為之,我亦未能免俗,獨于此劇斷不可者維何?白娘,蛇妖也,而入衣冠之列,將置己身于何地耶?”此外,汪超《論乾嘉曲壇的戲曲改編現(xiàn)象——基于對方成培<雷峰塔>傳奇的考證與分析》提出方本《雷峰塔》傳奇的改進是傳奇的語言“歸于雅正”,其中集唐詩的采用是傳奇更有詩味語言。其三,人物形象與思想內(nèi)涵。方本人物形象的研究主圍繞以生旦兩個主角展開,一是白娘子形象的嬗變:妖—半人半妖—人婦;二是許仙從絕情收妖到猶豫不定的轉(zhuǎn)變。袁益梅、王昭《方成培<雷峰塔>傳奇中白娘子形象的成因》將方本《雷峰塔》傳奇中白娘子形象的成因歸為三點:地方風物傳說的滋養(yǎng)、吳越文化的孕育以及清中葉個性解放的激揚。關于方本的思想,朱萬曙中指出方成培的創(chuàng)作視角是文人的創(chuàng)作視角,介于統(tǒng)治階級與普通民眾之間,故而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思想傾向。其后論文也多對此觀點持同。袁韻則從宗教角度出發(fā)認為其愛情思想套于宗教思想之中。
近四十年關于“方本《雷峰塔》傳奇”的研究尚待進一步開發(fā),雖有諸多亮點,但仍存在許多問題:首先,研究多局限于方本《雷峰塔》傳奇的文本研究或與黃本、梨園本的比較,研究角度囿于語言結(jié)構(gòu)、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分析。其次,部分研究者關于同一論題所作出的論述存在雷同,缺乏創(chuàng)新。最后,學科界限較為明顯,如前文所述關于方本《雷峰塔》傳奇的研究多集中在古代文學與戲劇創(chuàng)作兩大學科,學科界限劃分明顯,較少學科間的融會。
參考文獻:
[1]虞卓婭.《雷峰塔》傳奇與《雷鋒寶卷》[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1999(4).
[2]孫競.近十幾年白蛇傳研究文獻綜述[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2).
[3]張弘.方成培的《雷峰塔》傳奇研究[D].揚州大學,2009(6).
[4]黃圖珌.《雷峰塔》傳奇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