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覺老爸很奇怪,嘮嘮叨叨的,還總愛發(fā)火,平時最心疼外孫子了,一個星期不見就趕緊打電話讓給送過去,現(xiàn)在卻不聞不問的。”李梅的父親剛滿70歲,最近兩三個月的變化讓她很驚訝,她搞不清是父親老了還是病了。
其實,類似的情況很多人都會感受到,一些老年人到了晚年,性格變得很怪異,不但記憶力減退,平時思維敏捷的人變得說話顛三倒四,更可怕的是對平時喜歡的事物也不感興趣了,甚至總是無端產生焦慮。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很可能是老年精神疾病的癥狀。
兩成老人受心理疾病困擾
據統(tǒng)計資料顯示,目前,65歲以上人口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總計占高齡存活人口中的26.3%,而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患者數量還在逐年增加。
老年人這些心理問題也會輻射到身體,導致健康惡化,甚至厭世自殺。因此,精神心理專家呼吁,老年人更需“精神保健品”,尤其是老年抑郁癥不容忽視。
衰老慢病是致病因素
導致老年人出現(xiàn)精神疾病的原因,一是衰老,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器官老化衰退,特別是腦細胞的衰退更為明顯,導致老年人的記憶力、應變能力、環(huán)境適應能力明顯減退,對事物的反應速度減慢,嚴重的會發(fā)生老年癡呆癥等各種精神障礙;二是疾病的困擾,老年人多數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這些慢性病常年的困擾給老年人的精神和肉體帶來巨大痛苦和壓力,從而導致老年人出現(xiàn)老年期精神疾病;三是來自外界的壓力,一些年輕時在社會叱咤風云的精英,往往到了老年賦閑在家,無法接受巨大反差和失落,日積月累就會對精神產生嚴重影響,從而導致老年期精神疾病的發(fā)生。
子女關愛陪伴勝似良藥
老年精神疾病通常以抑郁癥為最多,而抑郁癥的臨床特征是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也就是說情緒低落、情緒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出現(xiàn)日常興趣下降,精力不濟,對自己的評價過低,自覺頭腦反應變慢,像“機器沒油了”,思考問題困難,感到生活沒有意義,對未來失去希望,程度嚴重者產生悲觀厭世想法甚至自殺行為。有些人還會伴有失眠、體重下降、性欲減退、軀體疼痛不適、煩躁發(fā)脾氣,與人疏遠、生活懶散等癥狀。
如出現(xiàn)上述癥狀家屬要特別注意,最好找精神科醫(yī)生咨詢,以免耽誤診治。因為越早發(fā)現(xiàn)治療,預后效果也會越好。目前來講,治療抑郁癥主要靠藥物治療,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可以輔助心理治療等。
胡建主任提醒,做兒女的要多關心老人,提供老人最需要的關心,建議子女每周給父母打2-3次電話,一個問候的電話猶如暖心劑,會讓父母感受到愛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