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van
在浙江溫州的最南端,有一座低調(diào)含蓄的小城,它擁有一個極具詩意的名字——蒼南。
蒼南,因背靠玉蒼山之南而得名,這里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遍地皮革廠,而是依山傍水、猶如璞玉。
蒼南,又是一座難以定義的神奇海濱小城。大抵是祖上為明清之交的泉漳移民的緣故,蒼南雖然隸屬浙江溫州,卻在骨子里流露出一股閩味。地處浙閩交界處,從蒼南驅(qū)車至隔壁的福鼎市,甚至比去溫州市中心還快;當(dāng)?shù)厝瞬僦豢谂c溫州基本絕緣、也無法讓正宗閩南人所理解的“浙南閩語”。
人類的遷徙,文化的交流,勢必帶動美食的融合。加上前有溫州,后有福鼎,作為兩座美食城市的“混血兒”,蒼南美食融會貫通又自成一派。
蒼南毗鄰東海,坐擁狹長的黃金海岸線,這也給蒼南人民帶來了極為豐富的海鮮資源。
新鮮海貨在早晨被運(yùn)往當(dāng)?shù)夭耸袌?,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五花八門,叫人看花了眼。聞見海味兒的市民第一時間趕來,熟練地挑揀,三兩下的功夫,一只只肥美海鮮落入袋中,即將成為今日餐桌上的主角。
“三日不聞腥味,恨不得親自下海去撈”,完美詮釋了蒼南人對海鮮的無窮熱愛,就算在禁漁期,也必須搞點蝦干、魚干解解饞。
在吃海鮮這件事上,蒼南人絕對算得上是半個專家。喜用煮、蒸、燒的烹飪方法,搭配一小碟自制醬醋,看似簡單卻足以調(diào)出這山海交融的鮮。蒼南人當(dāng)然知道,只有原汁原味,才是對新鮮度的最大考驗。這也把蒼南人的嘴養(yǎng)得甚是刁鉆,常年在外地的蒼南游子,就是一個行走的海鮮檢測儀,只要他們的舌尖一碰,就知道這蝦鮮不鮮,那蟹肥不肥。
若要問蒼南哪兒的海鮮好吃,隨便走進(jìn)一家?guī)в猩r池的海鮮酒家,當(dāng)場加工的海鮮個個體肥肉滿,味道鮮美,不會令你失望。
蒼南人對早餐,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jié)。整個縣城節(jié)奏緩慢、慵懶舒適,可一旦到了吃早餐的點,瞬間變得緊鑼密鼓,儀式感十足。
一家早餐店里,糯米飯、煎包、炒細(xì)粉、炒粗粉、炒年糕……各式各樣,有選擇恐懼癥的人,恨不得每一樣都來一份。
糯米飯
若要問蒼南食客,最想念的家鄉(xiāng)滋味是什么,糯米飯一定榜上有名。清晨四五點鐘,當(dāng)?shù)谝患以绮偷甑哪就吧w掀起,整個縣城便被糯米的香氣喚醒。
不同于溫州糯米飯的吃法,蒼南本土版顯得樸素了不少。沒有肉湯、油條碎的花頭,而是鋪上一層厚厚的五香干粒,再淋一小勺蔥油點綴,配料油而不膩,恰如其分地傳遞出糯米本身的香味,絲毫不喧賓奪主。
馬站煎包
馬站煎包是所有早餐選擇里最熱銷的,想吃到最熱乎的煎包,一定要趕早,若是睡到日升三竿,可能就沒有口福了。
馬站煎包以肥瘦相間的豬肉、卷心菜與豆腐干為混合餡料,口感豐富。
煎包好不好吃,取決于最重要的一步——“煎”。精心養(yǎng)過的老鐵鍋、本地上好的豬油、三分水七分油的比例,這三者缺一不可,方能煎出香脆可口的包。
七點鐘的早高峰,上班的人們圍著煎鍋等得心急,焦黃香脆的煎包剛出爐便被一搶而空。
大家也顧不得燙,呼呼吹著氣,再小心翼翼地咬開。在空氣清冽的清晨,市井煙火味撲面而來。
炒粉干
至今沒有找到哪個地方的粉干,能比蒼南粉干更細(xì)。一根一根細(xì)如絲,吃起來還有一股濃濃的米香。蒼南炒粉干好吃的秘方,是一定要用豬油翻炒,配上包菜絲、蔥花、胡蘿卜絲、雞蛋,一碗下肚好滿足。
油條湯
在蒼南,任何一種食材都是潛力股,普普通通的油條也不例外。
第一次來蒼南吃早餐,如何假裝經(jīng)常來的樣子?點一份糯米飯、一碗油條湯,趁熱開吃就對了。
油條湯可是蒼南早餐的經(jīng)典百搭神器。酥脆的油條和滾燙的開水發(fā)生奇妙的化學(xué)反應(yīng),再撒上紫菜、蝦米、蔥花增香。一碗簡簡單單的湯下肚,當(dāng)?shù)厝说囊惶炀痛碎_啟。
雞雜芡糊
雞雜芡糊,也是一道平凡而閃亮的早餐料理。以雞胗、雞肝、雞腸等雞雜為主料,花菜、木耳、胡蘿卜絲為輔料,勾芡大量番薯粉而制成。
并不上鏡的芡糊,吃起來卻美味得很,口味酸辣,嚼咀帶勁,開胃下飯。
一碗完美的雞雜芡糊,十分考驗功力。番薯粉用量、火候、時間都格外講究,否則太稀容易導(dǎo)致湯水不成型,太糊會容易結(jié)塊,在味蕾挑剔的蒼南人嘴里都算不上“吼夾”(好吃)。
和蒼南“三里不同調(diào),十里不同音”的方言一樣,這里的小吃也能分出靈溪、錢庫、金鄉(xiāng)、南宋、橋墩等18個鄉(xiāng)鎮(zhèn)各有特色的分支來。
走在蒼南的街頭,基本上走兩步就是一家小吃店。夜幕降臨后,街頭巷尾的小吃攤也紛紛出動,混雜著油煙氣和熱鬧勁兒,自成一派活色生香的縣城風(fēng)景。
豬肉羹
豬肉羹源于一道福建省福鼎市的傳統(tǒng)小吃——福鼎肉片,在外以溫州瘦肉丸聞名。特立獨行的蒼南,還偏偏要給它改個名字,叫豬肉羹。
外地的豬肉羹大多不正宗,口感軟綿,吃起來也不帶勁。而蒼南當(dāng)?shù)氐呢i肉羹,豬后腿肉含量極高,味道鮮美有嚼勁,湯汁略帶酸辣味,光看圖片就令人垂涎。
來到蒼南,你一定要找家口碑老店,嘗嘗最地道的豬肉羹味道。福鼎風(fēng)味,是鎮(zhèn)上一家無人不曉的小吃店,這里是蒼南人的夜宵根據(jù)地,店鋪從晚飯時間便開始熱火朝天,持續(xù)到凌晨,座無虛席。
一家小吃店能持續(xù)火爆十余年,一定有其征服人心的理由,而福鼎風(fēng)味靠的就是一碗無法復(fù)刻的豬肉羹,占據(jù)蒼南夜宵江湖的一席之地。
獨家秘制的泡椒釀醋,使得豬肉羹的湯底集鮮、香、酸、辣于一身,稍微撒點香菜就能提味,這奇妙的味道讓人難以忘懷。
肉燕
肉燕,神似餛飩,卻與餛飩的口感有著云泥之別。簡單來說,肉燕的做法就是“以肉包肉”。它的外皮非面粉,而是用豬肉制成。選用新鮮豬后腿瘦肉打成肉泥,加入番薯粉攪拌均勻,搟成薄如紙片的燕皮,最后包上土豬肉餡兒。
純手工制作的肉燕口味濃郁,勁道味美,外地朋友第一次吃到肉燕時,無不兩眼放光,直呼好吃。
雞殼
雞殼,其實就是雞的骨架。不得不佩服蒼南人對美食的想象力,就算是在別人眼里根本不起眼的邊角廢料,也能在蒼南人的鍋鏟下變得有滋有味,獨成一道風(fēng)味小吃。
經(jīng)過長時間鹵制后的雞殼,鹵汁的辛香全部融進(jìn)了絲絲雞肉里,就連脆骨都是香的。吃著熱騰騰的雞殼,喝上一杯啤酒,一派市井氣息。
老蕭泡菜
在蒼南,想找出一個從沒有聽過、吃過老蕭泡菜的人,簡直比大海撈針還難。老蕭泡菜可以說是一代蒼南人的回憶。這里的泡菜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韓國腌白菜,而是經(jīng)典的油炸小吃。
無論蔬菜、海鮮、豆制品、肉類,你能想到所有可以用來油炸的食材,都能在這里被找到,它們在冰柜里分類整齊地排列著,自助取好后拿給前臺服務(wù)員,然后坐著等就行了。
油炸的火候很重要,剛出鍋的食物口感酥脆,獨家秘制的醬料更是點睛之筆,成就了泡菜的靈魂,令人齒頰生香。
二中炒年糕
這是一家連招牌都沒有的小店,憑借口口相傳的美味,成了蒼南人心中的地標(biāo)美食。一根鍋鏟,一口平底鐵鍋,簡簡單單,卻也是整家店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看似平淡無奇,只有吃到嘴里才懂其中的奧秘。年糕切成薄片,軟糯香甜,嚼起來不沾牙,口感絕佳。用蔥爆炒過的牛肉味,滲進(jìn)年糕中,絲絲入味。
進(jìn)階版的吃法,就是加上香腸、雞蛋、排骨末,一份超豪華炒年糕套餐就此誕生,一口一口入嘴,美味無比。
冷飲、仙草
如果可以,夏天你一定要來蒼南。洗完澡,踩著人字拖,去巷子口那家老字號冷飲鋪討個清涼,簡單裝修,寥寥幾張桌凳,是一股讓人莫名心安的古早味(閩南人用來形容古舊的味道的一個詞,也可以理解為“懷念的味道”)。
蒼南人愛喝的冷飲,其實就是水果罐頭,菠蘿、黃桃、椰果、葡萄任意組合;摻水稀釋后的冷飲,不那么甜膩,更爽口了些,十分消夏。老式玻璃杯里裝的更是一代蒼南人兒時的記憶。
夏天街邊隨處可尋的仙草攤也同樣值得你光顧。仙草是蒼南人從小吃到大的夏日限定美食。以“青草”這味中草藥熬制而成,凍成晶瑩的豆腐形狀,撒些白糖粉,澆上薄荷水,兩三塊錢一杯,降暑解渴。
小吃攤
詩人川西說:“人間煙火是好聞而令人流淚的?!边@句話用來形容小鎮(zhèn)街頭上一家家不起眼的小吃攤,正合適不過。一輛簡裝的三輪車,上面架起爐灶,熱氣騰騰往上躥,阿姨熟練的翻炒手法,仿佛在掌控一個小小的美食江湖。
鐵板魷魚、牛雜湯、鹵味……所有的鄉(xiāng)愁都藏在了胃最深處的記憶里。
推薦幾個小吃攤密集的覓食點:公園山腳、水景公園、銀泰附近。
在這個人人都是美食家的小縣城里,美味無需驚天動地,而是細(xì)水流長地出現(xiàn)在平凡街巷中,成為了日常。當(dāng)你步入蒼南的良夜,發(fā)現(xiàn)總有一盞燈為你而亮,總有一碗熱乎的湯水滿足你的饑腸轆轆。
《舌尖上的中國》里曾出現(xiàn)過這樣一段話,用來形容蒼南風(fēng)味正合適:“這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fēng)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已經(jīng)在漫長的時光和故土、鄉(xiāng)親、念舊、勤儉、堅忍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