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芮
古時的入學禮與成人禮、婚禮、葬禮一齊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無論家庭出身富貴貧賤,學生大多都會在入學時舉行隆重的儀式。這一禮儀傳統(tǒng)可以追溯至漢代,也被稱為“入泮禮”。具體來說,入泮禮通常包括正衣冠、行拜師禮、凈手凈心、朱砂開智四個環(huán)節(jié)。
《禮記》中說,“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弊寣W生明白儀容整潔之重要性的“正衣冠”便是古代開學儀式的第一個內(nèi)容:新生在入學時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幫助整理好衣冠后,才能到學堂前恭立,等候進入學堂。步入學堂后,便要行拜師禮。在拜師禮過程中,學生首先要雙膝跪地叩先師孔子的神位,然后再向先生叩拜,并向先生贈送束脩六禮,包括:寓意勤奮好學的芹菜、寓意苦心教授的蓮子、寓意鴻運高照的紅豆、寓意早日高中的紅棗、寓意功德圓滿的桂圓,以及表達弟子心意的干瘦肉條 (即束脩)。
在行過拜師禮后,學生會按照先生的指示將手放到水盆中,進行凈手環(huán)節(jié)。通過凈手喻示凈心,使日后的學習能夠達到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的境地。凈手過后,便是開筆禮的程序,也就是朱砂開智,是指由先生手持蘸了朱砂的毛筆,在學生眉心處點上一個紅點,以“痣”的諧音暗示“智”,寄寓學生能夠在日后的學習中開啟智慧、融會貫通。
(選自《北京晚報》2019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