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文學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文葉飛
雖然英雄已逝,但文偉紅對黨和人民的無比忠誠,扎根山村、致富一方的愛民情懷與奉獻精神,將永遠鐫刻在烏江河畔的蒼莽群山間,永遠銘記在父老鄉(xiāng)親的心靈深處。
2019年7月22日下午7時許,沿河自治縣經開區(qū)派駐中寨鎮(zhèn)大坪村第一書記、“銅仁市脫貧攻堅優(yōu)秀共產黨員”文偉紅在去地里查看烤煙產業(yè)時,意外觸電不幸犧牲,終年45歲。
3個月過去,深受父老鄉(xiāng)親喜愛的文偉紅仍然活在當地群眾的心中。作為70后扶貧干部,他以一腔青春熱血、一生擔當奉獻,時刻不忘對黨忠誠的磊落言行,書寫下了一個個催人淚下、讓人難忘的扶貧故事。而今,他心懷百姓的懿行善舉、躬身篤行的為民情懷、不為艱難的英雄壯舉,已經隨著他的敦實身軀化為山脈,凝成永恒。
自2013年起,文偉紅先后被派駐到淇灘鎮(zhèn)和平村、彭華村,團結街道麝香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所幫扶的貧困村全部順利出列。
2018年3月,文偉紅再次主動申請駐村,堅定地向組織表達決心:喜歡與群眾打交道,一定要堅持到脫貧攻堅勝利的那天。
得知被安排到偏遠的深度貧困村中寨鎮(zhèn)大坪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時,他二話不說,背起行囊,騎上摩托車趕到村里,開始了新的駐村工作。
提起文偉紅,大坪村無人不熟悉這位皮膚黝黑、身材結實的土家漢子,他熱情的笑容、親切的話語,總是讓人感到溫暖、心生信任。
“他是個熱心腸,從來沒嫌棄過我們村里的老人。來大坪1年多,他沒有周末、沒有節(jié)假日,連過年都是忙到最后一天才回家。這樣的人,不是親人又是什么?”村民田佐花用手掌抹著眼淚說。
就是這樣一個長期堅持在基層一線,扎實投身脫貧攻堅戰(zhàn)場,深得領導信任、深受群眾信賴的堅強戰(zhàn)士,卻不幸倒下了。
大家始終無法相信,這樣的好書記,怎么說走就走了?沒有和父老鄉(xiāng)親們告別,怎么就忍心離開他朝夕相處的父老鄉(xiāng)親?
說起文書記的好,村里76歲的老人崔素英如數家珍:“他每天晚上都要進家來看看,說是怕我走丟了,看一眼心里才踏實?!闭f完,老人又忍不住抽泣起來。
文偉紅的幫扶對象劉廷祿至今無法忘記文偉紅犧牲前幫助過他的一件件往事,手機里還留存著與文偉紅的通話記錄,文偉紅說過的話成為他教育子女的標準。
“文書記為大坪帶來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這些好處將惠及大坪的一代代人,我敢說,他會永遠活在我們大坪人的心中。”劉廷祿的語氣憂傷而堅定。
大坪的一草一木,都裝在文偉紅心里。以前,由于群眾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后,土地每年種植一季后就長期閑置,吃的蔬菜等都需要到鎮(zhèn)上購買,加重了生活負擔。
文偉紅干工作心特別細,他進駐村里,發(fā)現這一情況后就自掏腰包買了一些菜種,逐一發(fā)放給在家的村民,引導大家把空地用來種蔬菜。
翻開文偉紅2018年5月24日的駐村日志,有這樣一段記錄:菜種100包,每包8元,用于在家農戶,主要用于轉變農戶觀念,要求農戶一定要種下去。
“他擔心我們不種,就故意說:‘豐收了我可是要來拿的。’”75歲的楊佐花幾度哽咽,“蔬菜成熟后我們送他他卻不要?!?/p>
文偉紅(右三)生前到群眾家中開展遍訪工作。(沿河自治縣委組織部供圖)
文偉紅在大坪村撒下的不僅僅是一粒粒菜種,更是群眾心中希望的種子,也因此與大家建立了魚水般的干群關系。
“文書記來之前,50多歲的村民陳尚金突發(fā)疾病,當天下著小雨,村里又有3.8公里的毛路沒有硬化,救護車無法到達他家,村民們就輪流將陳尚金背出來?!贝迕耨藴Y回憶道。
文偉紅駐村后,積極爭取完成18.7公里通組路硬化,使進村公路從1條增至4條,其中一條把鎮(zhèn)村之間的距離從22公里縮短到了13公里。
在他的爭取和努力下,村里修建了7個飲水池,面積共230平方米,安裝入戶管道24.5公里,將水源從山頂、周邊引入水池,實現了全村戶戶飲水安全,告別昔日要到十里之外挑水喝的歷史。
為帶動更多群眾增收,文偉紅還積極爭取60畝烤煙產業(yè)發(fā)展項目,爭取幫扶資金30萬元養(yǎng)殖中蜂200桶,并與貧困群眾建立利益聯(lián)結機制,增加村集體收入……
說起這些變化,住在村委會對面的村民高騰仁淚流滿面:“文書記為村里做的事太多太多,上門耐心做群眾工作、跋山涉水找水源、協(xié)調聯(lián)系相關部門,我們早就把他當成大坪人了。”
目睹產業(yè)發(fā)展、村容村貌和生產生活發(fā)生的巨大變化,有關文偉紅的駐村往事,不斷浮現在當地群眾的腦海中。
這里的人們不會忘懷:
文偉紅一來到大坪村,放下行囊,就馬不停蹄地開始入戶走訪,了解村情民意。
他把群眾所盼所想都記到了駐村第一書記民情日志上,也牢牢記在了心里,暗下決心一項一項妥善落實。
83歲的老人陳秀英清楚記得:5月3日,文書記到她家時,家里的電燈幾天沒亮了,他找了幾樣工具去檢查半天也找不到原因,就馬上打電話請供電所的工作人員上門檢修,讓幾天不見燈光的家里亮了起來。
“由于我家住得比較偏僻,他怕我有困難找不到人,就把他的電話號碼存在我的老人機上,讓我有什么事情就打他電話?!痹陉愋阌⒖磥?,文書記對他家的關愛和幫扶是經常的,也是真心實意的,從不走過場、搞形式。
“他經常來看我,平時也給我買一些油、鹽、油餅送到家里?!标愋阌⒄f,他開著自己的私家車進出村里,路上逢人就停,多少人都帶,一趟送不完再跑一趟,還經常叮囑老人們不要坐不安全的農用車。
做得多、說得少,群眾都記在心里。熱心人、貼心人、知心人,是大坪村鄉(xiāng)親們給文偉紅貼的標簽,這里的每家每戶都留下了他的腳印、滴下了他的汗水。
2019年7月1日,文偉紅被中共銅仁市委授予“全市脫貧攻堅優(yōu)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表彰大會當天,因駐村工作需要,文偉紅沒有到現場領獎。后來獲獎證書及功勛章送達沿河自治縣委組織部后,工作人員兩次通知他去領取,他都因抽不出時間一直沒去領取。
誰也沒有想到,就在受到表彰后的第22天,文偉紅竟與世永別了。
在大坪村村民微信交流群里,一則留言代表了鄉(xiāng)親們的心聲:奮戰(zhàn)在脫貧攻堅第一線,您光榮站好了最后一班崗。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引導全村移民搬遷,組組硬化公路。您不遺余力,帶給貧困村的不僅是希望,更是不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我們一定會傳承您的精神,早日摘掉貧困帽!
百姓心中有桿秤。雖然英雄已逝,但他對黨和人民的無比忠誠,扎根山村、致富一方的愛民情懷與奉獻精神,將永遠鐫刻在烏江河畔的蒼莽群山間,永遠銘記在父老鄉(xiāng)親的心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