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寅瑕 錢蕾
耐唾液色牢度是紡織品在人工模擬唾液的作用下顏色的保持程度,適用于各類嬰幼兒服裝產品的質量考核。國內外耐唾液色牢度的方法標準有我國的GB/T 18886—2002《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耐唾液色牢度》[1]和德國的DIN 53160—1:2010《公共物品色牢度測定 第1部分:人造唾液試驗》。我國的產品標準主要是強制性標準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guī)范》和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guī)范》。
其中方法標準GB/T 18886—2002從2003年3月實施以來,一直用于考核標注安全技術類別為A類的嬰幼兒紡織產品,由于該標準參照引用的DIN 53160:1974《著色玩具耐唾液和耐汗?jié)n色牢度試驗》后已修訂,再結合兩者之差異,最新版的標準GB/T 18886—2019《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耐唾液色牢度》[2]于2019年6月4日發(fā)布,并將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實施。
新標準刪除了引用文件GB/T 3922《紡織品耐汗?jié)n色牢度試驗方法》和GB 11404《紡織品色牢度試驗 多纖維貼襯織物規(guī)格》,同時根據相關標準的最新版本更新情況增加了GB/T 6151《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試驗通則》、GB/T 6682《分析實驗室用水規(guī)格和試驗方法》、GB/T 13765《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亞麻和苧麻標準貼襯織物規(guī)格》、GB/T 32598《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貼襯織物沾色的儀器評級方法》、GB/T 32616《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試樣變色的儀器評級方法》。
新標準中增加了對試驗裝置的壓強允差、組合試樣的隔離板個數、組合試樣的放置方式等內容的要求,這些其實是參照耐汗?jié)n色牢度(GB/T 3922—2013)、耐水色牢度(GB/T 5713—2013)規(guī)定的內容。具體規(guī)定為:
①采用重錘的壓強為(12.5±0.9)kPa的試驗裝置,也可以使用能獲得相同結果的其他裝置;
②每臺試驗裝置最多可同時放置10塊組合試樣進行試驗,每塊試樣間用一塊板隔開,如少于10個試樣,仍使用11塊板,以保持壓力不變;
③試樣裝置放入恒溫箱時,呈水平或垂直放置。
這些參數的變化參照耐汗?jié)n色牢度等要求后,統(tǒng)一了相關色牢度的測試要求,減小了不同實驗室間在使用試樣裝置時無法確認隔離板個數和放置方式而產生的數據誤差。
耐唾液色牢度2002年版本參照了德國DIN 53160:1974標準制定,該版本的標準共有兩種唾液配方,一種是溶液1:NaHCO34.2g,NaCl 0.5g,K2CO30.2g,蒸餾水溶解稀釋到1000mL (pH=8.6);另一種是溶液2:NaCl 4.5g,KCl 0.3g,NaSO40.3g,NH4Cl 0.4g,CH3·CH(OH)·COOH 3.0g,H2N·CO·NH20.2g,用三級水溶解并稀釋到1000mL(pH=2.5)[3]。
而GB/T 18886—2002標準中的人工唾液使用DIN 53160:1974中溶液2的配方,只是測試步驟與德國標準不同,采用了我國的標準耐汗?jié)n色牢度測試的技術條件(當時的版本是GB/T 3922—1995《紡織品耐汗?jié)n色牢度試驗方法》)。而德國標準DIN 53160:1974更新為DIN 53160—1:2010版本后,人工唾液的配方改變也較大,配制方式為900mL三級水中加入K2HPO4·3H2O 0.76g、K2CO30.53g、NaCl 0.75g,溶解后加入MgCl2·6H2O 0.17g、CaCl2·2H2O 0.15g,溶解后用1%的HCl調節(jié)pH至6.8±0.1,稀釋到1000mL[3]。
由于人體正常唾液無色、無味、近于中性,pH值為6.0~7.9之間,平均6.75,因此,此次新標準中規(guī)定的人工唾液組成與舊標準的組成差異較大,對所有試劑的純度要求都統(tǒng)一為“分析純”,新標準的唾液組成其實是參考了DIN 53160—1:2010標準類似的溶液配制,只是在試劑數量上有所區(qū)別。新標準對于人工唾液組成的新規(guī)定更貼近人工唾液,更有利于對紡織品耐唾液色牢度的考核。新標準與DIN 53160—1:2010標準在人工唾液組成上的具體差異見表1。
如3所述,GB/T 18886—2002參照了德國標準DIN 53160:1974標準制定,卻沒有明確規(guī)定配制的人工唾液的pH值,而新標準GB/T 18886—2009則是借鑒了DIN 53160:2010標準,明確規(guī)定了唾液的pH值為6.8±0.1,并規(guī)定了控制pH值的方法,即用質量分數為1%的鹽酸溶液調節(jié)至6.8±0.1。同時,也根據測試pH值的需要,增加了pH計這一裝置。
新標準在貼襯織物的規(guī)定中增加了對貼襯織物的注釋,即其他種類纖維可參照同類或相近纖維使用。在“單纖維貼襯織物”一表中,修改了當試樣為單纖維樣品時,若第一塊是聚酰胺纖維,第二塊由“羊毛或粘纖”改為“羊毛或棉”。
舊標準對試驗報告的標準比較簡潔,新標準則是與其他色牢度測試標準規(guī)定的一樣,規(guī)定了試驗報告應包括的內容,即標準編號、樣品描述、評級方法(目光法或儀器法)、試樣在恒溫箱中的放置狀態(tài)、任何偏離本標準的細節(jié)等。
由于嬰幼兒口腔容易接觸衣物,衣服在人體唾液中含有的蛋白酶等物質的生化作用下,容易產生染料分解。耐唾液色牢度差的面料則可能分解出一定量的有害物質,從而通過口腔攝入嬰幼兒體內,對其健康有一定的損害[3]。新標準在試驗裝置、人工唾液的配制、人工唾液的pH值、評級方法等方面都做了重要內容修改和增加,使得該標準更能符合對紡織產品耐唾液色牢度指標好壞的考核,更是結合其他國家標準同步修改,滿足了大部分產品的考核需求,進一步體現(xiàn)了標準的可靠性、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