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新革
“別看個兒小,力氣可真大。馱個胖娃娃,不喊哎呀呀?!眱簳r,這是一則關(guān)于小板凳的謎語。
上世紀80年代以前,很多人還不知道“沙發(fā)”“席夢思”為何物,更別說“液晶電視”“平板電腦”這類東西了,那時候很多團場人家里的器具非常簡單,小板凳就是其中之一。小板凳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家家戶戶都離不開它,而且至少要人手一個。每到夏天吃飯時間,很多人會在自家門前放個小飯桌,四周擺放小板凳,一家人的飯局就這樣開始了。記得上小學時,學校有時集合開大會,因為沒有禮堂,會場便選在操場上,學校要求學生自帶小板凳。
上小學時,我在三十團煤礦學校就讀;學校沒有配備板凳,提供的所謂課桌,就是用一個長木板,兩邊分別訂上一塊方木塊,隨后埋在教室的土地里,然后一排排的課桌就完成了。板凳只得自己從家里帶來。那時,學校分座位不是按照個子高矮,而是按照板凳的高低排座位。
“小板凳,四方方,站在地上穩(wěn)當當,客來了,請坐上。”“小板凳,不要歪,我讓爺爺坐下來,我?guī)蜖敔敶反繁常瑺敔斂湮液霉怨?。”“小板凳,四條腿,我是奶奶的好孫女。奶奶年紀大,我給奶奶拿板凳?!?/p>
唱著這樣的歌謠,我們這些小孩子逐漸學會了尊敬老人,學會了愛護每一件物品,學會了簡單的家務(wù)勞動,學會了尊敬自己的長輩。
小板凳還是我們看電影時的好伙伴,那年代放映電影很少,每次放電影礦上總是提前兩天在大廣播上通知。放映電影時,我們趕緊吃完晚飯,搬出家中的小板凳,到操場去搶位置。那時候,放映員先把電影幕布拉好,然后吃飯去了,我們把凳子放在幕布前,等待電影放映,此時的幕布前后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小板凳,每家每戶都不一樣。有時,有些膽大的孩子為了占一個有利地勢看電影,趁小板凳的主人不在,悄悄挪動主人的小板凳,將自己的板凳插進空位,常常被小朋友發(fā)現(xiàn)后,免不了紅臉爭吵。
最有趣的是,當電影放映員帶著放映機架在幕布前那一刻,會有一點波動,因為幕布懸掛在操場中間,所以幕布前后都會有座位,而幕布前后也能看電影,只是一個是正面,一個是反面,聲音都一樣,只有影帶上出現(xiàn)字幕時,背后看是反的。于是調(diào)皮的小孩便會躲在幕后看,“幕后的電影”也正是那個年代的一大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