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翻看舊報,愛翻看報紙的合訂本。單純看某一天的報紙,你可能看不出門道,但合訂本一翻,你就發(fā)現(xiàn)了一片海。有人說,新聞作品是易碎品。我是一個新聞人,我不這么認為。新聞作品像化石,是歷史的見證,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好的新聞作品,也會像璀璨的星星一樣,燦爛在歷史的天空。
最近,我在翻閱1949年的《大眾日報》,想通過這份有著光榮歷史、深遠影響的黨報尋找歷史細節(jié):新中國成立那年,我們的前輩怎樣歡呼雀躍?他們有著什么樣的集體表現(xiàn)?一頁頁發(fā)黃的報紙翻過,樸實的文字、模糊的圖片、簡單的報花、豎排的版式,一一映入眼簾。我沒有失望,我看到的是沸騰的場面,有飄揚的國旗、幸福的淚水、歡快的人群,聽到了響徹云霄的歌聲、催人奮進的鼓點……
由此,我想到了全黨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好多單位組織黨員干部到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尋訪革命足跡、重溫先烈事跡、接受思想洗禮、傳承紅色基因,而如果能翻閱翻閱過去的黨報,也別有感慨,能擦亮我們的初心。泛黃的紙頁,模糊的字跡,有歷史的體溫,更有對未來的期許。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發(fā)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在千里長江兵分三路渡江作戰(zhàn)。4月23日深夜,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先遣部隊直奔“總統(tǒng)府”,把勝利的紅旗插在了蔣介石“總統(tǒng)府”的門樓上。這也標志著統(tǒng)治中國22年的南京國民黨政府徹底覆滅。一個舊的時代的結束,宣告了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中國共產(chǎn)黨及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等代表(含候補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決定,新中國的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定于北平(1949年9月27日改名為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采用公元,國歌未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國旗定為五星紅旗。1949年9月28日,《人民日報》《大眾日報》等各大報紙刊登了國旗誕生的消息,并公布了《國旗制法說明》和使用規(guī)定。
詩人是時代的報春鳥,他們率先發(fā)聲。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要歌唱祖國。
1949年10月2日的《大眾日報》,刊登了著名詩人艾青的詩歌《國旗》:“美麗的旗/莊嚴的旗/革命的旗/團結的旗//四顆金星/朝向一顆大星/萬眾一心/朝向人民革命//我們愛五星紅旗/像愛自己的心/沒有了心/就沒有了生命//我們守衛(wèi)它/它是我們的尊嚴/我們跟隨它/它引我們前進//革命的旗/團結的旗/旗到哪里/哪里就勝利?!?/p>
1949年10月5日,詩人希堅發(fā)表了詩歌《國旗飄揚》:“國旗飄起來了,在天空,/美麗的紅,鮮亮的紅,/全國改變了顏色,/到處升起了/耀眼的金星。//歡笑的聲,/慶祝的聲,/緊張的激動的心情,/實現(xiàn)了,多少年想望,/看到了我們/自己的結晶。//建設更嚴肅地進行,/工作中熱血沸騰。/你是團結、勝利的象征,/我們一齊向你/熱烈地致敬!//把殘余的黑暗掃清,/你像春日的黎明,/英雄的,偉大的祖國/我們歌唱你/戰(zhàn)斗的新生。”
“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痹娙苏{(diào)動敏捷的觀察力,捕捉瞬間的情感與景物,盯緊國旗這個紅色意象,用樸實直白的語言和真摯的感情描摹出來,詩句凝結著對新中國的禮贊。
從1949年9月開始,《大眾日報》開出“中國人民政協(xié)代表介紹”專欄,采寫最多的是著名記者柏生。柏生先后寫出了革命家、臺灣人民的領袖謝雪紅,著名表演藝術家梅蘭芳,著名社會活動家何香凝,第一個駕機起義的空軍英雄劉善本,著名科學家錢三強等,通過生動的描述,寫出了社會各界人士對新中國成立的喜悅之情,代表們堅決擁護新當選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
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百廢待興。社會各界精英摩拳擦掌,精神飽滿地準備為建設新中國出力流汗。讀著柏生的專訪,這些共和國的棟梁的風采歷歷在目。
70年前的10月2日,20萬濟南市民和30萬青島市民紛紛走上街頭,歡慶新中國成立。詩人、作家李根紅在1949年10月4日發(fā)表了特寫《迎接與慶?!?,他寫道:“會場樸素而壯麗,朱紅的司令臺和紅旗環(huán)繞的廣場;當二十萬用勞動歡呼、用生產(chǎn)歡呼、用工作歡呼、用學習歡呼的人們,走著整齊的步伐,來檢閱自己意志的力量時,會場上洋溢著一片生命的浩氣?!薄岸f迎接與慶祝的隊伍從工廠來了,從學校來了,從機關來了,從商店來了,從家庭來了……如滾滾的長江般地來了,會場上到處是鮮紅的陽光,陽光輝耀著人民自己的領袖,美麗的新中國的國旗,和偉大蘇聯(lián)的國旗并列一起,呼啦啦地飄響著,在向世界熱愛和平的人民發(fā)出勝利的警號?!痹?949年10月7日發(fā)表的《青島的狂歡》一稿中寫道:“上午八時,游行行列像潮水般涌來,這里有刺刀閃著光的解放軍,全身是力的工人們,朝氣煥發(fā)的青年同學,和喜氣洋洋的男女老少們……人海上空,飄蕩著新國旗。當各界代表致辭時,‘保衛(wèi)世界和平!’‘毛主席萬歲!’的歡呼聲此起彼伏,人們盡情地呼喊著,歡呼聲掩蓋海風的呼嘯?!?/p>
我們的前輩,如果知道我們的祖國今天發(fā)展到這樣的程度,他們會作何種感想?我們無法得到回答。但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后代的幸福。
烈士方志敏在《可愛的中國》中說:“朋友,我相信,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的創(chuàng)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病,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恨,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憂傷,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暗淡的荒地!這時,我們民族就可以無愧色地立在人類的面前,而生育我們的母親,也會最美麗地裝飾起來,與世界上各位母親平等地攜手了。”烈士的預言,實現(xiàn)了。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70年風風雨雨,70年成就輝煌。誠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jīng)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敢于面對曲折,勇于修正錯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薄敖裉欤覀儽葰v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p>
有比較才有鑒別,有比較才會清醒,有比較才能找準方位,有比較目光才有穿透力。新中國成立初,為能制造出一輛自行車而全國歡呼,到今天,我們的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一個個大國重器的誕生,我們都不再覺得驚訝。這一切變化,就在70年間。這么大的一個貧弱的國家,有尊嚴、有目標、有實力地走到今天,是多么不容易啊。這充分證明:歷史發(fā)展有其規(guī)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歷史發(fā)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奮發(fā)有為,銳意進取,人類社會就能更好前進。
歷史,往往在經(jīng)過時間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70年的時間跨度,足足可以看清時代脈絡,觸及歷史深處。
翻閱黨報,我感到,70年前剛剛誕生的新中國,朝氣蓬勃,而今回望,那不困于過去、不惑于當下、不懼于未來的信仰,變得可觸、可感、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