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冠生
今年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我國豬肉價格一直處于高位運行,讓不少老百姓很焦慮。但換個角度來看,豬肉的高價未嘗不是推動我國老百姓打破固有飲食習慣的好契機。
怎樣才算“吃好”?
對于很多過慣了窮日子的老百姓而言,“吃好”就是從粗茶淡飯升級為大魚大肉。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diào)查也顯示,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畜禽肉的消費量在2002年~2012年間人均增長了18%,其中豬肉消費量增長了26.6%。與之同步的是,這十年間我國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上升了32%和67.6%。不可否認,老百姓從“吃不上肉”到“盡情吃肉”是社會的進步,但越是各種食物任君挑選的場景,越是考驗智慧的時刻。會吃的人能夠美味健康兩不誤,而不會吃的人則可能被大魚大肉沖昏頭腦,一不小心入了慢性病的深坑便再無法自拔。
智慧吃肉,主要講究三條
1不過量。肉類是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的主要來源,還能提供多種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在膳食中占據(jù)重要地位。不吃肉的話可能引起貧血、肌肉萎縮、免疫力低下等健康問題。但是,肉類中同時含有較多的脂肪和膽固醇,能量高,過多食用會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風險。因此,要想吃肉吃出健康,控制好量是關鍵?!吨袊用裆攀持改稀罚?016版)建議,健康成人每天吃畜禽肉40~75克,水產(chǎn)類40~75克。
2選對品種。每天總共該吃多少肉已經(jīng)清楚了,但要吃哪種肉呢?市面上常見的肉從營養(yǎng)角度可分成兩類:紅肉和白肉。紅肉包括豬肉、牛肉、羊肉等,所含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較高;而白肉包括雞肉、魚肉等,飽和脂肪含量較低,相比紅肉更健康。紅肉中,又數(shù)豬肉最油膩。與吃豬肉相比,我們吃相同重量的牛肉、羊肉、雞肉、草魚肉可獲取的蛋白質(zhì)分別是豬肉的1.3~1.5倍,而攝入的脂肪僅是豬肉的1/9~1/3??梢姡载i肉是最不劃算的,補充蛋白質(zhì)的效率一般,反而容易攝入更多脂肪。因此,在超重肥胖和慢性病高發(fā)的當下,吃肉首先推薦雞肉和魚肉。
3性價比高。價格也是選擇肉類時不容忽視的因素。我國成人每日動物蛋白的建議攝入量大約30克,若想通過肉類滿足這30克蛋白質(zhì)的需求,最經(jīng)濟實惠的是吃魚,花費僅為吃豬肉的1/3左右,其次是選擇雞肉,花費不及豬肉的一半。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我國豬肉價格一直處于高位運行,讓不少老百姓很焦慮。但換個角度來看,豬肉的高價未嘗不是推動我國老百姓打破固有飲食習慣的好契機。聰明的消費者應該借此機會,反思一下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狀況,更加科學的選擇肉類。如果家里有超重肥胖、“三高”人群,應首選脂肪較低的魚肉和禽肉;如果給兒童青少年選肉,那么牛肉、羊肉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