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立松
所謂的黃梅戲正本戲36本、小戲72折,共108出,業(yè)內(nèi)人的初心是將其喻為梁山好漢108將,個個都是英雄好“漢”。《告經(jīng)承》(《告漕》)要演六個多小時,所以改為上下兩本演出?!读荷讲c祝英臺》(《山伯訪友》)原本是從“祝公訓(xùn)女”起,到“梁祝歸天”止,其中小折有“窖紅綾”、“草橋結(jié)拜”、“打棗”、“訪友”、“送友”、“描藥”、“哭墳”、“化蝶”,要演七、八個小時,所以分為《下天臺》、《上天臺》兩本演出。上世紀(jì)50年代初上海《梁?!犯木幈境霈F(xiàn)后,黃梅戲只演其中的折子戲《描藥方》了。安慶民眾劇團王少舫、丁永泉、潘璟琍等搬演的《梁?!?,由于黃梅戲唱腔優(yōu)美和加工提高,與上海越劇《梁?!反蛄艘粋€平手,1953年到南京演出,盛況空前。
1《天仙配》(董永賣身) 2《山伯訪友》(下天臺)3《山伯歸天》(上天臺)4《告漕》 (南天門打賭 上本)5《告經(jīng)承》 (見青天下本)6《賣花記》7《二龍山》(三寶記)8《結(jié)義記》(趕子圖) 《送香茶》為其中一折9《毛洪記》(兩世姻緣)10《岳州渡》(胭氈褶)11《烏金記》(桐城奇案、陳氏救夫)12《吐絨記》(“小烏金”)13《羅裙記》14《鸚哥記》(洪蓮寶賣身、西樓會)15《白扇記》(魚網(wǎng)會母)16《雞血記》17《牌刀記》(蔡鳴鳳辭店)18《蕎麥記》(三姊妹拜壽)19《繡鞋記》(曹正榜落難、桂花樹、三奏本 等)20《金釵記》(百花亭)《春香鬧學(xué)》是其中一折21《羅帕記》(三鼎甲)22《血掌記》(包公斷皮贊、“大鸚哥記”)23《雙合鏡》(借銅銀、合鏡緣)24《鎖陽城》(父子兩狀元、海螺墩撿子)25《珍珠塔》(方卿戲姑)26《花針記》(拜金鐘)27《鳳凰記》(青龍山、生死板)28《剪發(fā)記》(花亭會、三難記)29《青風(fēng)嶺》(杜氏賣身、天雷報)30《絲羅帶》(乾隆皇帝游蘇州、周天寶打虎)黃梅戲僅有一本戲帝王正面出臺,穿的是閑衣小帽。別的戲帝王都是由打鼓佬代言,究其原因,是黃梅戲班社無力購置袍帶服裝。31《牌環(huán)記》(紅梅驚瘋、拷打紅梅)32《火焰山》(楊天佑桃花洞修煉)33《水涌登州》 34《白布樓》 35《葵花井》36《玉簪記》
三十六本外的:潛山西鄉(xiāng)五廟一帶藝人左四和等根據(jù)當(dāng)時出版的彈詞(七字和十字唱)編演唱本有《雙救舉》、《雙插柳》、《雙絲帶》、《賣水記》等。潛、懷、桐、太、宿、望和沿江江南等地從未演出這些劇目。安慶地區(qū)老藝人王劍峰、陳宗記、楊友林等打出《秦雪梅吊孝》、《王清明合同記》、《粉粧樓》、《二度梅》等提綱連臺本戲,是黃梅戲四十年代進入城鎮(zhèn)劇場以后開始的,對黃梅戲增加演出收入也起了很大作用。因為收入比以前穩(wěn)定,劇場經(jīng)營有了保障,這時分成是三七開,劇場三成,演員七成。
1《打豬草》(偷筍)2《打紙牌》(馱板凳)3《打哈巴》4《打煙燈》5《打豆腐》6《打城隍》7《打花魁》8《鬧花燈》9《藍橋汲水》10《送綾羅》11《補背褡》12《繡荷包》13《送表妹》14《紡棉紗》15《戲牡丹》16《賣老布》17《賣雜貨》18《賣瘡藥》19《賣斗籮》(懶燒鍋)20《借妻》(張古董借妻)21《點大麥》22《釣蛤蟆》(王老虎搶親)23《登州找子》24《砂子崗》(大麥錐子)25《湘子化齋》26《老少換妻》27《送親演禮》(鄉(xiāng)下親家母上街)此劇來自徽劇,京劇亦有此劇目。28《吳三寶游春》29《鬧黃府》30《三字經(jīng)》31《二百五過年》32《瞎子捉奸》33《瞎子鬧店》34《瞧相》(鳳陽歌)35《挑蟲》36《邀學(xué)》37《討學(xué)俸》38《李廣大過門》39《糍粑案》(楊二女起解)40《云樓會》 潘必正與陳妙嬋在云樓相會,只演《偷詩》一折41《苦媳婦自嘆》來自安慶民歌42《郭素貞自嘆》43《閨女自嘆》44《英臺自嘆》45《趙五娘自嘆》46《煙花女自嘆》47《姑嫂望郎》48《恨大腳》49《恨小腳》50《補缸》51《逃水荒》52《鬧官棚》53《李益賣女》統(tǒng)名《大辭店》的有(54—58): 54《張德和休妻》55《勸姑討嫁》56《下南京》57《打菜苔》58《張三求子》統(tǒng)名《私情記》有(59—67):59《推車趕會》60《二姑娘觀燈》61《余老四反情》62《余老四拜年》63《余老四打瓦》64《過界嶺》65《上竹山》66《余老四充軍》67《張二女自嘆》68《王婆罵雞》69《辭院》商人葉五相與妓女樊巧女同居三年之事,酷似《蔡鳴鳳辭店》?!稗o院”一劇登載于《安徽省黃梅戲傳統(tǒng)劇目匯編》第九集第255頁。70《新八折》懷寧著名花旦鄭紹周(藝名鄭鴻霞)把桐城民歌搬上舞臺,成為一個獨角戲。71《剜木瓢》72《許士林祭塔》。
我從事黃梅戲七十年,接觸黃梅戲劇團幾十個,結(jié)識老藝人上百個。盤點出了36本大戲、72折小戲黃梅戲傳統(tǒng)劇目,希望能為黃梅戲的傳承與發(fā)展再做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