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宇欣
孩子人生的學習階段從小學入學開始。在入學后就開始了知識,能力,道德的學習。這個階段孩子接受什么樣的教育,直接影響他成長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在學校中學生可以通過道德與法制課的學習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策略
課堂教學是一門充滿著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一名教師要真正做到讓學生樂于學習,課堂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知識積累、語言的風趣幽默,都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教師要善于積累生活經驗,挖掘課堂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在課堂導入部分,設計生活情境,讓學生有代入感,拉近課堂與生活、玩耍的距離,愿意走進課堂。講授新課階段讓學生的注意力處在高度集中地狀態(tài),需要教師把生活中學生愛玩、愛看、愛聽的東西融入課堂,從而保持濃厚的興趣、活躍的思維,并產生強烈地求知欲和創(chuàng)新欲。
美國教育教學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這句話很明白地告訴我們:作為教師,在教學中不應該讓學生僅僅去聽老師講了什么,而應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通過自己動手去做,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中學習知識。
二、通過創(chuàng)設多樣化情境豐富和提升學生的生活經驗
在上學之前,學生在家庭、社會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形成一定的品格和習慣。因此,在教學前,教師要對學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環(huán)境,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需求有所了解,并通過觀察、聊天、家長會、家訪等方式了解學生已有的社會經驗,根據學生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創(chuàng)設相應的生活情境,提供和多樣化的生活體驗和社會實踐的機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展開積極地對話,并且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遇到某種情況或者某件事的時候的感受和應對方式,對不同的情況作對比,對不同的觀點進行討論。
例如,在學習《我很誠實》這一課,明山賓賣牛,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有人認為明山斌說實話以至于買牛的人不要牛是正確的,雖然沒有賺錢但是堅持了自己的誠信,是值得學習的;有人認為明山斌很傻,只要不說就能賺到錢解燃眉之急。這兩種不同想法的小組展開討論,暢談自己的想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自主討論的過程中認識到誠實的重要性,通過自己的討論得出結論,這樣學生容易去記住并且在生活中做到誠實。
但不能僅舉例正確的誠實的例子,也應當列舉反面的不誠實的事例,如學生最熟知的故事《狼來了》,為什么人們不再相信小孩的話,這樣帶來了什么后果。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感悟,得出如果常常說謊話,即使有一天說真話,也不會有人相信了這樣一個道理,體會到了說真話,做誠實的人的重要性。
三、善于從生活中挖掘素材
與其他的學科比起來,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更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自由度。教師可以根據主題的不同,選取不同的教學事例和教學放式來開展教學。
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把課堂教學和是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比如《花兒草兒真美麗》這一課,這是一年級下學期第二單元的內容,學生正處在愛玩、好動、好奇心強、求知欲強、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在這節(jié)上,我領著學生在校園內找到盛開的花朵、發(fā)芽的小草、出新葉子的大樹、讓學生描述眼前所見到的花草樹木的樣子,談一談這些美麗的花、高大的樹帶給他們什么感受,而后走到沒有綠植的地方,與之前的有花草的地方作對比,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感受去理解花草樹木的作用,潛移默化的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從最接近、最常見的事入手。我們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善于抓住小事契機,適時適地的對學生進行道德和法治教育。例如,針對學生做題馬虎、忘帶東西的現象,教師要抓住學生存在的這些小問題,幫助學生分析這些問題的危害性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明白“小馬虎”這種看似是小事但是實際上卻影響著學習、生活,并且給他人帶來麻煩的的危害性。正是由于這種“小馬虎不重要”的錯誤想法使他們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使自己學習成績下降,也給家長、老師添加負擔。
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只有深挖教材與美育、與活動、與游戲之間的關系,才能讓學生有學習的興趣,主動地進入到學習過程中去、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如果教師上課一味地采用講授、談話、問答的方式很難讓達到制定的教學目標,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記憶也不深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作為入手點,創(chuàng)設在玩中學的課堂情境。比如在《傳統(tǒng)游戲我會玩》這一課,第一課時中,讓學生介紹自己知道的傳統(tǒng)游戲,說一說這項游戲哪里好玩,并且想一想為什么傳統(tǒng)游戲能夠流傳下來,在這期間,讓學生自主選擇一項游戲分小組進行活動,把游戲融入課堂,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大膽展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注意教師講課的環(huán)節(jié),學習教師講課的方法,思考老師從哪幾方面提出了問題,為什么提這些問題,課上運通了哪些教學手法,哪些是教師拓展的知識。。。在學生對教師講課的方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如何講好一節(jié)課,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中,講一節(jié)課,大膽的展示自己。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對人才要求條件的不斷提高,如何讓學生適應社會,懂得禮法,在社會上立足,對教育帶來新的挑戰(zhàn),道德與法治教師不僅要教授知識,更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要跟進教學改革的步伐,不斷地推陳出新,摸索更適合的教學模式,以及對教學環(huán)境、教學內容的運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使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學生未來的生活中起到實質性的作用,讓道德法制的思想深入學生的內心,外華語學生的實際行動,使學生真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