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艷
一、“玩需要恰當?shù)那榫?/span>
“數(shù)學好玩”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玩”,而“玩”的開始階段離不開恰當?shù)那榫硨?。教師要善于扮演布局的人,?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例如,教學二年級下冊“1分鐘有多長”一課時,教師采用聽音樂引入時間的情境。播放1分鐘用薩克斯吹奏的音樂《回家》,同時課件出示分針、秒針的走動情況。
【片斷】
師:聽了這段音樂后,你感覺如何?
生1:我覺得這段音樂太美了!
生2:我覺得就像媽媽在唱搖籃曲。
師:我也有同樣的感覺,那你知道這段音樂有多長嗎?
情境導入也可以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切入,或從學生已有的舊知識入手。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p>
二、“玩”中滲透數(shù)學思想
教學“數(shù)學好玩”單元的課程不能停留在情境導入,也不能只滿足于動起來,畢竟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皵?shù)學好玩”單元的任務與目標應是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善于將學生從動手操作和收集數(shù)據(jù)等活動中引向對數(shù)學知識的提煉和掌握。例如,教學三年級下冊“小小設計師”一課時,教師設計兩個提升思維的環(huán)節(jié)。
【片斷】
在上課之前,教師把學生按異質原則進行了分組,每個小組成員再進行分工。有收集徽標圖案的同學,有介紹徽標圖案的同學,還有負責設計徽標圖案的同學。
【活動一】 收集徽標
師:這些徽標都是同學們收集來的,我們來欣賞欣賞。
師:同學們猜一猜徽標里都有哪些圖案,有怎樣的含義,是來紀念什么節(jié)日和特殊時刻的呢?
【活動二】 介紹徽標
師:請收集徽標的同學來介紹自己收集的徽標的含義和什么節(jié)日。
師:大家思考,作者設計的圖案與它的象征意義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活動三】 設計徽標
(1)組內成員商量設計徽標主題,由繪畫基礎好的同學執(zhí)筆設計繪畫。
(2)動手設計
(3)限時10分鐘,展示作品,設計的圖案和寓意十分恰當?shù)男〗M加分。
在這里動手設計就是玩,整個過程輕松且愉快。在設計徽標圖案中,教師照顧到了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都能動起來。不會設計的學生可以選擇收集徽標,表達能力強的學生介紹徽標的來歷,有一定繪畫基礎的學生擔任徽標設計。教師通過設計徽標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更深處。在設計徽標這個活動中,學生將豐富的寓意通過什么樣的元素體現(xiàn)出來,將學生思維引向更深處。學生運用軸對稱圖形的數(shù)學知識,設計的圖案更美觀,寓意更深刻。
三、“玩”中關注生活應用
教學“數(shù)學好玩”單元的課程重在實踐體驗,重在思維的提升,更重在知識的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數(shù)學學科和生活實踐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教學四年級上冊“水滴實驗”一課時,通過水滴實驗活動,使學生更關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片斷】
師:面對一滴一滴的水滴,你能提出一些數(shù)學問題嗎?
生1:像這樣一天會滴多少水呢?
生2:一年會浪費多少水呢?
生3:做個滴水實驗吧!
首先,提出問題。就是同學們提出的“一年會浪費多少水呢?”設計滴水實驗,推算出一個沒有擰緊的水龍頭一年大約浪費多少水。
新課伊始,教師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探究興趣。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教師通過追問和小節(jié),引導學生說出計算“一年浪費多少水”的第一個方案:看一秒滴多少,再算一分種、一時、一天,乃至一年滴多少。第二個方案:看一秒滴多少,先算一分鐘滴多少,再算一時、一天、一星期、一個月乃至一年滴多少。學生開始思考這一連串的問題,思維逐漸走向深處。教師小結,通過把大問題化成一個個小問題,小問題解決了,那個大問題就自然而然的就解決了。
其次,設計方案。方案名稱:滴水實驗。實驗人員:小組成員。測量工具:計算器、量杯、礦泉水瓶、水、手表。實驗分工:***負責計時,***負責倒水,***負責拿鉆了洞的紙杯,***負責計算,***負責觀察杯刻度。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一定要有實踐活動研究單。研究單不僅是數(shù)據(jù)的記錄,更是學生思維的呈現(xiàn)形式,同時也是學生與小組其他成員溝通交流的憑據(jù)。
然后,學生動手實驗,填寫報告。有的小組這樣匯報,一時:30×60=1800ml,一天:1800×24=43200ml,一年:43200×365=15768000ml。還有小組這樣匯報,一時:20×60=1200ml,一天:1200×24=28800ml,一月:28800×30=364000ml,一年:364000×12=10368000ml。教師追問:為什么同學們的數(shù)據(jù)會不同呢?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引導學生說出求出幾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這樣計算既有說服力又科學。
最后,解決問題。根據(jù)大家的實驗數(shù)據(jù),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請描述1分鐘漏掉的水大約有多少。(ppt演示:一天、一個月、一年,越來越多,從瓶到箱)。在完成數(shù)據(jù)的填寫后,學生在交流活動中,對比自己與他人的數(shù)據(jù),從而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糾正,而這正是一個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積極蛻變。教師小結,一個沒擰緊的水龍頭一個月漏掉的水夠一個人用一個月的。我們用事實數(shù)據(jù)說明了節(jié)約用水的重要性,哪怕是一滴水,我們也要節(jié)約的道理。節(jié)約用水,從每一滴做起。
數(shù)學活動經驗是學生一生的財富,需要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讓學生在“數(shù)學好玩”課程中動起來,玩起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性,必能讓學生學得更為認真與深入,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此外,“數(shù)學好玩”課程中的實際問題,不僅能加強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而且能促進學生思維
發(fā)展,挖掘學生的非智力潛能,促進學生真正實現(xiàn)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質的飛越。
總之,《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要重視綜合與實踐活動,這既適應了改革,也是數(shù)學教育的必經之路。在綜合與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應用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要不斷探索、研究、創(chuàng)新,使“數(shù)學好玩”綜合與實踐課越來越豐富,使之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