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卓
(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揚琴可分為四大流派,東北揚琴流派,江南絲竹流派,廣東音樂揚琴流派,四川揚琴流派。各個流派之間既相互聯(lián)系、相互貫通,又富有獨特的音樂性格。本文從東北揚琴流派的代表人物與演奏技巧兩方面進行論述。
不同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人文素養(yǎng)等,決定了揚琴各個流派之間獨特的音樂性格,東北揚琴流派具有豪爽粗狂、委婉細膩、剛柔并濟、活潑明快、韻味濃郁的東北地方音樂特點。
(一)趙殿學先生。遼寧地區(qū)民間藝人“趙殿學”先生是東北揚琴流派最初的創(chuàng)始人,他借鑒了民間說唱藝術、豪放高亢的東北民歌等音樂基礎上,用自制的揚琴、二胡等樂器以自彈自唱,街頭賣唱售琴的方式,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具有鮮明的東北地區(qū)民間音樂曲調,代表曲目《蘇武牧羊》。
(二)王沂甫先生。王沂甫先生是東北揚琴的先驅,是我國最出名的揚琴作曲家,教育家。他演奏的揚琴樂曲,時而活潑、明快,時而豪放、深沉,時而婉轉、細膩,這種演奏風格深受大家的喜愛。并整理了《蘇武牧羊》演奏譜,創(chuàng)作了“勾弦”演奏技法,將這種技法首次運用于他的獨奏樂曲《春天》中。美國布朗大學將王沂甫老師的揚琴獨奏曲《繡金匾》收錄到“世界音樂大全”當中。還總結出了東北揚琴八大演奏技巧。
(三)宿英先生。宿英從小師從于王沂甫先生,后經趙殿學親自教學。他創(chuàng)作了《秧歌》、《海鷗》、《音樂會練習曲》等優(yōu)秀作品。它在快速演奏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四)劉寒力先生。劉寒力先生是揚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現(xiàn)任沈陽音樂學院揚琴教授,劉寒力先生錄制的揚琴獨奏專輯《木蘭辭》于1985年在香港的藝聲唱片公司出版。還發(fā)布了《東北揚琴學派形成與發(fā)展》、《東北揚琴“吟、揉、滑、顫”與三步驟教學》、《601型揚琴的研制》等學術論文。代表作:《驪山池影》、《金翎思滿鄉(xiāng)隨想曲》等。
東北揚琴學派的演奏技術與二胡,古箏等傳統(tǒng)樂器的演奏技巧有著許多近似的地方?!耙?、揉、滑、顫”在東北揚琴傳統(tǒng)樂曲中的演奏手法,從以往曲目上來看,東北揚琴流派最重要,流行最廣的是“揉、滑、顫”這三種傳統(tǒng)技法。其中“揉弦”的快或慢、不同幅度是依據(jù)音樂的情景、感情的內容而做出相應的判斷?!盎潯笔恰邦澲瘛钡难葑兣c升華,在演奏過程中更能襯托出音樂的意境與柔美。
(一)“顫竹”。又稱“彈輪”,這個演奏技巧非常的獨特,它需要通過手臂、手腕、手指的協(xié)調運力來導致琴竹頭均勻的顫動,在表演的過程中,運用了杠桿原理的方法,將大拇指關節(jié)當作成支點,用力下壓,把竹尾按壓在中指上,迅速的收緊與拇指產生相反的力量,使琴竹頭產生連續(xù)的顫抖,這種技巧給人的感覺非常的輕巧,啟動靈活,收放自如。
(二)“滑顫”?!盎潯钡难葑嗉夹g可分上滑音和下滑音,是“顫竹”的演變。首先將琴竹頭顫動起來,在顫動的同時,做出上下行的滑動,滑動時一般在四度左右。演奏時,如果手臂和手腕沒有保持平直,琴竹頭在上行的過程中就非常容易插在琴弦內。
(三)“揉弦”。又稱“壓揉”,這種技法常見于中低音區(qū),因為琴弦過于硬,所以高音區(qū)的音不適合壓揉。當敲擊琴碼左邊的音位時,相反中指和無名指應按壓在琴碼的右邊音位上,按壓琴弦的位置應在距離琴碼約10厘米處揉弦,使所擊的音有上下波動的效果,因此,慢速揉弦會有一種輕松自在的感覺,快速則會感到不安,所以演奏時要根據(jù)音樂感情要求而定,從而控制揉弦的快慢與幅度,來為音樂增添色彩。
(四)“吟弦”?!耙魅唷迸c“揉弦”的技法相似,但“揉弦”比“吟弦”效果明顯,“吟”的波動幅度較小一些,所以在演奏時要根據(jù)音樂情感的表達來演奏“吟揉”。
(五)“點、線”。這兩種演奏方法,雖看著簡單,但想達到完美,一氣呵成的效果就需要注意音色、擊弦的位置和速度的快慢,再將每個音連成線?!包c、線”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在擊弦時,擊弦的位置應在琴竹頭后三分之一處,這樣音色會更加飽滿一些。擊弦的速度決定了音樂的情緒,慢速擊弦給人一種委婉細膩,韻味十足的感覺,快速擊弦有種豪放明快、清脆爽朗之意。慢板往往是在敘述故事,演奏慢板時,將每個“點”串聯(lián)起來形成“線”,使音樂連綿不斷、流動起來??彀澹魳非榫w較為激動、活潑,在演奏的過程中需要更加注重音色的顆粒性。音樂情緒時而剛強、時而溫婉、時而憂傷等,這些情感完美的詮釋了東北揚琴獨特的音樂魅力。
(六)東北揚琴八大技巧。東北揚琴流派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王沂甫”先生。王沂甫先生在傳統(tǒng)演奏技法的基礎上,改革創(chuàng)新了多種演奏技巧,并且總結出了揚琴八大技巧“彈、輪、顫、滑、點、撥、揉、勾”,還對這八大技巧進行了系統(tǒng)理論上的研究。王沂甫先生的音樂作品不僅在中國流行,還流傳于歐洲各地。在歷代前輩的努力與改創(chuàng)下,東北揚琴逐漸的發(fā)揚光大。
學習這些技法是一個刻苦鉆研,細致耐心的階段,慢慢的掌握其中的奧秘,提高功力,掌握好演奏技巧,來表現(xiàn)東北揚琴的魅力。
東北揚琴流派經過幾代人的改創(chuàng),實踐,不斷的創(chuàng)新,形成了今天獨特的演奏風格,顫竹、滑竹、壓音、輪音、揉弦與和雙音竹,構成了東北揚琴流派具有代表性演奏技巧特點,東北揚琴不斷的日臻完善,發(fā)展和弘揚了中國揚琴藝術。隨著揚琴事業(yè)不斷的前進發(fā)展,希望未來的揚琴新生代人能夠繼承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特色,并且不斷的改革創(chuàng)新的演奏技能和形式,加大揚琴的表現(xiàn)力,豐富弘揚東北揚琴流派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