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文學院)
提 要 音借字與通假字、音誤字大同小異。大同是這三個術(shù)語都指書面記錄中借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現(xiàn)象。小異在于通假字一般不包括偶然音誤,很多通假字符合當時的社會用字習慣,不能看成誤用;音誤字則帶有用字正誤的評判色彩,而事實上不少音誤字是當時流行的用法,不宜拿后世或今天的規(guī)范去評判;音借字則可兼容通假字和音誤字,包括偶然的音誤,相對比較中性,適合指稱社會底層人士書寫的文本中的用字現(xiàn)象。傳世《金瓶梅詞話》的底本出自文化水平不高的抄手,同音借用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所以本文采用音借字這一術(shù)語。音借字的辨識有難有易,有些根據(jù)文意一望可知,有些則須加考辨才能確定,本文討論的是后一種情況,共21條。
音借字與通假字、音誤字大同小異。大同是這三個術(shù)語都指書面記錄中借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現(xiàn)象,在這一點上三者并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小異在于通假字一般不包括偶然音誤,很多通假字符合當時的社會用字習慣,不能看成誤用,如“倍”借用作“背”,“蚤”借用作“早”,“罷”借用作“?!?,“匪”借用作“非”等;音誤字則帶有用字正誤的評判色彩,而事實上不少音誤字是當時流行的用法,不宜拿后世或今天的規(guī)范去評判;音借字則可兼容通假字和音誤字,包括偶然的音誤,相對比較中性,適合指稱社會底層人士書寫的文本中的用字現(xiàn)象。傳世《金瓶梅詞話》(下文簡稱《詞話》)的底本出自文化水平不高的抄手,同音借用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所以本文采用音借字這一術(shù)語。
音借字的辨識有難有易,有些根據(jù)文意一望可知,有些則須加考辨才能確定,本文討論的是后一種情況。
張四無端喪楚言,姻緣誰想是前緣。佳人心愛西門慶,說破咽喉總是閑。(第七回)
白維國等(1995:215):“喪楚言——耗費口舌。喪:耗費;損失。楚言,傖俗之言?!睆埶囊?guī)勸孟玉樓的那些話都是合情合理的,并不傖俗,典籍中也未見“楚言”有傖俗之言義,此解不足取信。
梅節(jié)(2004:40-41):“喪楚言,‘喪’崇本作‘散’。元曾瑞《紅繡鞋·風情》:‘掄鍬的閃了手腕,散楚的叫破咽喉?!ㄒ姳緯诎耸兀┰獎⑼バ拧兑剐写で鄻窃伡恕罚骸悄袃汉谛?,怎當他冷撒柳青;錯下書三婆恁,硬散楚的閑家譖。’散楚本張良吹散項羽八千子弟的故事,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張子房慕道記》:‘漢世張良散楚歌,八千兵散走奔波?!酥笍埶钠髨D用閑語譖言破親?!贝苏f基本可取。
“散楚”之說古代常見,原指張良用唱歌之計使項羽的楚軍分散瓦解。宋王禹偁《唱山歌》:“夜闌尚未闋,其樂何愔愔。用此散楚兵,子房謀計深?!苯鹄羁∶瘛稘h高廟》:“垓下未聞歌散楚,澤中已見哭亡秦?!泵鲃⑷帷兜浅歉惺隆罚骸霸谇乇居嘘P(guān)中險,散楚其如垓下兵?!泵麝惾叔a《無夢園初集·漫集一·紀練戰(zhàn)兵》:“慣說夷語,善造誑言,密出口外,散楚引降者,為一科?!弊詈笠焕械摹吧⒊狈褐阜稚耻??!对~話》第八十三回引用了曾瑞《紅繡鞋》曲:“會云雨風般疏透,閑是非屁似休偢。那怕無縫鎖上十字扭,輪鍬的閃了手腕,散楚的叫破咽喉,咱兩個關(guān)心的情越有?!薄度⑶纷鳎骸皶朴觑L也教休透,閑是非屁也似休偢,去那無縫鎖上十字兒紐一個封頭。由那快掄鍬的閃著手腕,散楚的叫破咽喉,俺兩個痛關(guān)心的情越有。”(483頁)曲意言男女鎖上門幽會,管你掄鍬打門,管你像散楚的人那樣叫破喉嚨,幽會男女概不理睬。《詞話》“張四”一詩與此曲旨意略近,作者顯然借鑒了曾瑞的《紅繡鞋》曲,其中的“說破咽喉”源自《紅繡鞋》的“叫破咽喉”,“喪楚”自然也是來自《紅繡鞋》的“散楚”。因此,“喪楚”之“喪”當為“散”之音誤?!吧⒊浴奔聪氩鹕⒚嫌駱且鼍壍脑??!皬埶臒o端喪楚言”意為張四說的是憑空拆散人家婚姻的話。
《漢語大詞典》:“散楚,管閑事,說閑話。”許少峰(2008:1612):“散楚,形容拔直喉嚨,提高嗓門?!饼垵撯郑?985:878):“散嗽,說話。亦指說話的聲韻,聲腔?!嘧鳌词⒊⒖人浴??!币陨隙寂e曾瑞《紅繡鞋·風情》曲為例,但釋義不能成立。《紅繡鞋》的“散楚”來自張良的“散楚”,具體含義是拆散(戀人)。因其用的是張良“散楚”之典,故下言“叫破咽喉”。
他這姐姐孟大姨送親。他小叔楊宗寶頭上扎著髻兒,穿著青紗衣撒,騎在馬上,送他嫂子成親。(第七回)
梅節(jié)(2004:41):“‘這’下應(yīng)有‘邊’字,‘他這邊’指女方。”此說非是。“這”為“的”之音借。元明時期的一些方言中“的”與“這”“著”讀音相同,所以“這”“著”也寫作“的”。第二十二回:“賊沒廉恥的貨,你和奴(才)淫婦大白日里在這里端的干的勾當兒!”“干的”之“的”崇禎本改作“這”。梅節(jié)(2004:108)認為“的”為“好”之誤。應(yīng)以作“這”為是。第四十一回:“后邊又是兩個小廝,打著兩個燈籠,喝的路走?!贝酥^喝呼著行走。第六十二回:“馮媽媽一手接了銀子和衣服,倒身下拜,哭的說道:‘老身沒造化了?!贝酥^哭著說。今天的一些方言中“著”仍然與“的”同音,如哈爾濱話(說的說的就哭了)、山西武鄉(xiāng)話、昆明話中持續(xù)標記“著”讀[t?]。
怎覩多情風月標,教人無福也難消。(第七回)
梅節(jié)(2004:42):“‘怎’張本改‘乍’。”“教人無福也難消”是說如果沒有福氣的話也難以享受,亦即只有有福之人才能享受?!皹恕笔强∏蔚囊馑?。元佚名《碧桃花》第一折:“誰想今宵遇著小娘子,看了他千般淹潤,萬種清標?!薄霸跤G多情風月標”則不知所云。難解之處就會有人修改,所以《詞話》第九十七回此詩重復(fù)時改“怎”作“近”,張竹坡《第一奇書》本又改“怎”為“乍”,都講不出發(fā)生訛誤的道理。竊謂“覩”原本當作“覿”,因形近義同,故轉(zhuǎn)抄者改為“覩”?!霸跤]”即“怎地(的)”的音借,有盡管、無論如何的意思。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八回:“怎的一個歐鵬刀法精熟,也敵不得那女將半點便宜?!庇值诹兀骸肮?jié)級哥哥怎地做個方便,便是重生父母,再長爺娘?!薄对~話》第四十三回:“隨你家怎的有錢,也不該拿金子與孩子耍?!泵骱闃F《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私紅蓮記》:“不知甚人家,將個五七個月女孩兒破衣包著,撇在山門外松樹根頭。這等寒天,又無人來往,怎的做個方便,救他則個?!泵黢T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五:“望主人家看鄉(xiāng)里分上,怎地設(shè)法先打發(fā)我去?!薄霸醯亩嗲轱L月標,教人無福也難消”是說盡管多情風月俏麗,若無福氣是享受不了的。這是針對孟玉樓的舅舅張四向她極力推薦的尚推官的兒子尚舉人而言的。尚舉人雖是斯文詩禮人家,孟玉樓就是不嫁,他就是“無福難消”之人。地痞西門慶不但得到了俏麗的孟玉樓,還得到孟玉樓帶來的一大筆錢財,自然是有福之人了。
這西門慶不聽便罷,聽了此言,三尸神暴跳,五陵氣沖天。(第十一回)
姚靈犀(1940:144):“五陵氣,少年豪氣也?!蔽丛斔鶕?jù)。白維國等(1995:316):“五陵:西漢五個皇帝陵: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的合稱。漢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輒遷四方富豪以居之,因稱豪門氣概為五陵氣?!緯晕辶隁庵概瓪??!贝苏f牽強。“陵”當為“靈”之音借。清佚名《永慶升平》第九十三回:“侯文、侯武二人一聽此言,氣的三尸神暴跳,五靈氣騰空,放聲大哭,吩咐:‘調(diào)隊!我等要拿獲那狠心賊人,替母親報仇。’”“三尸神”和“五靈氣”都是道家所說的人體內(nèi)的神和氣。“五靈氣”指五臟之氣。南北朝道經(jīng)《正一修真略儀·天師治局》:“法象之大,修術(shù)之原,當佩靈寶五符、五岳真形圖,修存五靈氣,步躡九元,握覽玄機,以通天達地也?!蔽屐`氣之神稱為“五氣君”。元佚名輯《修真十書·雜著捷徑》卷二十一《西岳竇先生修真指南》:“五體真官者,五體神也。五氣君者,五藏神也。”所以《詞話》中也稱為“五臟氣”。第五十九回:“西門慶不聽便罷,聽了此言,三尸暴跳,五臟氣沖?!钡谄呤寤兀骸斑@春梅不聽便罷,聽了三尸神暴跳,五臟氣沖天?!?/p>
“西門慶呼荅應(yīng)小使玳安”,各標點本皆如此斷句。梅節(jié)(2004:60):“‘小使’前文作‘小廝’。”白維國(2005:343):“小使,僮仆;小廝?!比绱藬嗑洌囊怆y通,應(yīng)斷為“西門慶呼荅應(yīng)小,使玳安書袋內(nèi)取三封賞賜,每人二錢”。《詞話》中“荅”“大”相互音借。第二回:“王婆道:‘若得大官人抬舉他時,十分之好。’西門慶道:‘待他歸來,卻再計較?!f畢,大謝起身去了?!备鶕?jù)文意,西門慶似沒有“大謝”王婆的必要。梅節(jié)(2004:22):“‘大’崇本作‘作’,水滸作‘相’。”“大”改為“作”無理可說,也不可能是“相”之訛誤,應(yīng)為“答”之音借。第三十九回:“荅謝天地?!钡谖迨寤兀骸靶迺鹬x員外?!笨勺C。“呼荅應(yīng)小”之“荅”則是“大”之音借,是說對三個唱的熱情回應(yīng)。類似的說法有宋黃庭堅《鐵羅漢頌序》:“峨眉山之下,蟆頤津之淵,有百煉金剛鑄成二怖魔,開士人物表儀,隨世尺度。其中空洞,不留一物,叩之鏗然,應(yīng)大應(yīng)小。”元文才述《肇論新疏》卷中:“權(quán)撫物機,應(yīng)大應(yīng)小。觀物變動,此知定有?!薄端疂G傳》第五十七回:“說言未了,廳上廳下一齊都道:‘愿效犬馬之勞,跟隨同去?!鼻褰鹗@評:“須知此句正為三山歸泊作大呼大應(yīng)。”羅訓森主編《中華羅氏通譜》第五冊:“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倡婦隨,大呼小應(yīng)?!保?329頁)王嘯天《生活之歌》:“在西方人眼里,中國人說話聲音太大,不管是在公共場所還是在家,中國人習慣于大呼小應(yīng)而不自覺?!保?44頁)
酒壺番曬又重斟,盤饌已無還去探。(第十二回)
白維國等(1995:350):“番曬——倒光。番:翻倒。曬:盡;空。本書第十五回:‘米囤也曬,那討飯來?’”王夕河(2012:59):“‘曬’為‘灑’的借字,義也同‘灑’。故‘番曬’即同‘翻灑’。”“曬”以訓盡為是,其本字為“煞”(殺)?!吧贰庇薪Y(jié)束、停止義。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六《降仙》:“年年此際一相逢,未審是甚時結(jié)煞?!币隇楸M空,再引申為程度副詞極、甚。張相(1953:540):“煞,甚辭。字亦作,作殺?!笔Y禮鴻(2001:435-436):“從許多宋元人的詩詞看來,‘煞’字多讀去聲,音曬,所以變文又作‘曬’、‘曬’,而‘’又是‘曬’的異體?!啪肀尽蛾柎喊籽非凹矶瑹o名氏雙調(diào)壽陽曲:‘胡來得賽,熱莽得極?!悺簿褪恰贰耐敉ㄓ米帧!薄抖鼗妥兾募こ笈壠稹罚骸按笸醴蛉藲g喜曬,因茲特地送資財。”《詞話》中的“曬”是形容詞盡空義,剛好彌補了從動詞結(jié)束義到副詞甚極義的過渡環(huán)節(jié)。
西門慶令左右:“除了帽子,拔下他簪子來我瞧?!币娖仓鴥筛鸸^銀簪子,因問:“你戴的金裹頭銀簪子往那里去了?”(第十二回)
梅節(jié)(2004:62):“‘見’下應(yīng)有‘沒’字?!畠筛謶?yīng)衍?!睆埢萦ⅲ?992:70):“撇著,是丟了,沒了的意思。”有些校注本將“撇著”改為“沒有”或“沒了”。按:“撇著”有丟了、沒了義之說,未見所據(jù)。將“撇著”徑改為“沒有”“沒了”未免專輒。撇、別音近,撇當為別的音借,義為插別。梅節(jié)謂“見”下脫“沒”,可從;然謂“兩根”為衍文則失察。上文云琴童“背地把金裹頭簪子兩三根帶在頭上”,與此相應(yīng)。
娘子這八字,雖故清奇,一生不得夫星濟,子上有些妨礙,亥中一木,生在正月間,不亦身旺論,不克當自焚。(第十二回)
“亦”介休本校改為“作”。梅節(jié)(2004:66):“‘不亦’崇本作‘亦作’,是。按照命理學,金蓮命主乙木生于寅月,居‘帝旺’?!ブ幸荒尽^亥藏干為壬、甲,‘一木’指甲。甲得祿于寅,故可‘作身旺論’。子平命理重均衡,旺則克之泄之,故曰‘不克當自焚’。”王夕河(2012:65)認為“亦”乃“以”的音借。
諸家校說均非?!吧硗敝该\強盛,命運強盛本是好事,但根據(jù)五行生克的觀點,身旺須有節(jié)制,否則會因太盛而殞命。明萬民英《三命通會》卷六《鬼象》:“木氣勝者,專用微金。水氣多者,宜憑病土。金氣旺者,須憑衰火?;饸鈴娬?,要假淺水。土氣厚者,卻尋死木。假如本身乘旺而逄鬼象,返為貴命。旺中有制,方為全福?!庇志硭模骸安灰松硗氈泻蛣t可?!比绻硗鷽]有相應(yīng)的制衡,叫作“身旺無依”。《三命通會》卷五:“身旺無依,孤克難免?!庇志砥撸骸盁o官見合多官合,倒插桃花亂閨閣。身旺無依夫子傷,此等女人大不祥?!泵麝懭她垺度膛陌阁@奇》第二十四回:“婆婆莫怪我直嘴,此造生于庚日,產(chǎn)于申時,作身旺而斷,只是目下正交酉運,是財官兩絕之鄉(xiāng),子平叫做身旺無依,這應(yīng)離祖。況又生來關(guān)殺重重,落地關(guān),百日關(guān),如今三歲關(guān),還有六歲關(guān),九歲關(guān),急須離祖,可保長生?!薄吧硗鴶唷钡摹皵唷笔仟殧?、孤立的意思。據(jù)此,《詞話》的“不亦身旺論”應(yīng)為“不宜身旺論”,意為按不宜身旺而論,不克制則當自焚,如此則文從字順。
你安下人標住他漢子在院里過夜,是里要他老婆。(第十三回)
“是”崇禎本改作“這”,學者皆信從。按:“是”應(yīng)為“實”之音誤?!皩嵗铩敝^實際上。清佚名《海角遺編》第十三回:“我們常熟縣城內(nèi)城外九鄉(xiāng)四鎮(zhèn)的人,何止百萬,那個是肯剃頭的?就算真?zhèn)€反將起來,實實里不怕甚么大兵?!薄鹅`魂戰(zhàn)記》上卷:“表面平靜如水,實里卻暗藏殺機?!保?37頁)《猜燈謎賞詩詞》:“此詩明里寫秋暮冬初之間的景物,實里是借物詠人?!保?03頁)均可參證。
春回笑臉花含媚,淺感蛾眉柳帶愁。(第十四回)
第三十八回作:“輕回玉臉花含媚,淺蹙蛾眉云髻松?!薄拜p”“淺”對文,文意和諧。此句“春”“淺”相對,文意不諧,“淺感蛾眉”甚至不通。崇禎本改作“黛蹙娥眉柳帶愁”,文意雖順,但改“淺”為“黛”,未見其理。疑“淺”當為“慊”之音誤。“淺”“慊”中古一為清母,一為溪母,讀音不同,但《詞話》所用的方言中,細音韻母的見組與精組已變?yōu)樯嗝嬉簦▍堷櫩?996:190),m尾也已并入n尾,故“淺”“慊”同音?!般弧庇性购?、不滿足義?!队衿ば牟俊罚骸般?,口玷切。切齒恨也?!薄稄V韻·忝韻》:“慊,慊恨。”音苦簟切。今讀qiǎn。明方孝孺《與邵真齋書》之三:“舊臘承臨訪,匆遽別去,弗能如禮,慊恨無已!”“慊感蛾眉柳帶愁”謂怨恨傳感到蛾眉使之帶有憂愁。后世校本多從崇禎本改“感”為“蹙”,不可取。清陳文述《頤道堂集》卷六《寓感》:“中年哀樂感蛾眉,又謝東風第一枝。”可證“感”字無問題。
因奴拙夫不聽人言,把著正經(jīng)家事兒不理,只在外信著人,成日不著家。(第十四回)
“把著”是拿著的意思。第五十二回:“金蓮見官哥兒脖子里圍著條白挑線汗巾子,手里把著個李子往口里吮?!薄鞍阎?jīng)家事兒不理”文意不通。下文云:“你成日放著正事兒不理,在外邊眠花臥柳,不著家?!薄胺胖蓖?,但“把”不大可能是“放”之訛誤。疑“著”為“個”之音誤?!鞍褌€”《詞話》常見。第十一回:“把個西門慶喜歡的沒入腳處?!钡谑嘶兀骸鞍褌€見見成成做熟了飯的親事兒吃人掇了鍋兒去了。”第二十回:“于是把個李瓶兒羞的臉上一塊紅一塊白?!钡谄呤寤兀骸吧褌€丫頭慣的恁沒大沒小?!薄鞍褌€”之“把”是介詞。
但有些風吹草動,拿我個帖送與周大人,點倒奉行。(第十四回)
梅節(jié)(2004:75):“‘倒’崇本作‘到’。第三十回作‘顛倒奉行’?!c到奉行’謂奉行唯謹?!嵉狗钚小^不依次第,超前辦理。今兩存之。”此說非是。
古代公文中常說“符到奉行”或“牒到奉行”。梁沈約《宋書》卷十五《禮志二》:“今聽如所上處事諾,明詳旨申勒,依承不得有虧,符到奉行?!彼乌w升《朝野類要》卷四《部符》:“六部行符即省札之義,其末必曰符到奉行。”宋蘇軾《蘇文忠公全集》卷八《申明戶部符節(jié)略賑濟狀》:“八月四日,三省同奉圣旨,依奏。奉敕如右,牒到奉行?!彼侮惪挡蛾愇恼募肪硭摹峨纷蟪畲蠓蜍娖鞅O(jiān)札》:“可特授依前左朝大夫軍器監(jiān),奉敕如右,牒到奉行。”元劉壎《水云村稿》卷七《宣德郎致仕劉公轉(zhuǎn)通直郎誥跋》:“中書舍人臣俞栗行奉敕如右,牒到奉行?!泵骼钊杖A《味水軒日記》卷二:“司封郞中知制誥臣張奉行,奉敕如右,牒到奉行?!泵髭w琦美《趙氏鐵網(wǎng)珊瑚》卷二《王氏宋敕并諸帖》:“禮部侍中知制誥臣范鎮(zhèn)宣奉行,奉敕如右,牒到奉行?!狈?、牒是不同性質(zhì)的公文。宋歐陽修《與陳員外書》:“凡公之事:上而下者,則曰符曰檄;問訊列對,下而上者,則曰狀;位等相以往來,曰移曰牒?!薄包c到奉行”當是“牒到奉行”的音近訛變,字面上可以理解為點到誰去做,誰就立即奉行?!包c到奉行”自明代以后也成為成語。明佚名《續(xù)西游記》第二十回:“我虎威魔王陪小下低,獅吼洞主也點到奉行,已曾差小妖到山后寺里去請三昧長老去了。”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縣主老爺見是鹽務(wù)的事,點到奉行?!薄段鲗幏窖栽~語匯典》:“點到奉行,指到誰,誰便立即行動?!保?59頁)
《詞話》第三十回:“開(聞)得是太師老爺府里,誰敢遲滯?顛倒奉行?!薄邦嵉狗钚小钡浼袃H此一見,“顛倒”即“點到”之音誤。梅節(jié)釋為“不依次第,超前辦理”,白維國(2005:92)“顛倒”條下釋為“打亂前后次序”,均未明其語源流,孤立索解,不免牽強附會。
吳大妗子知局趐趫,推不用酒,因往李嬌兒那邊房里去了。(第十四回)
頭兩句學者們有三種斷句方式,另兩種是:“吳大妗子知局,趐趫推不用酒”;“吳大妗子知局趐,趫推不用酒”。趐是兩個音義不同的同形字?!洞髲V益會玉篇·走部》(元延祐二年圓沙書院刻本):“趐,許劣切。進也,飛也?!庇譃槌嶂鬃??!洱堼愂骤b·平聲卷第二·走部第廿六·去聲》:“趐(俗),音翅。”明張自烈《正字通·走部》:“趐,翅字之訛。舊注音血。進也。又眾鳥叢飛。并非?!睂W者訓解各有取舍。
A.知局趐趫義為知趣識竅。姚靈犀(1940:152):“知局趐趫,知趣也,識竅也,乘間即避去也。后文作翅(三十三回)?!蔽鹤釉疲?988:98):“知局趐趫,意即知趣識竅,看出了光景,推說不吃酒離開。”
B.王利器(1988:216,393):“知局,知趣?!薄摆p趫,本意為善走善飛,引申為乘隙趕快離開之意。《金陵六院市語》:‘走曰趫?!卑拙S國(2005:504,54):“知局,知趣;知道進退。”“翅趫,抬起腳(欲走)?!睆堷櫩?999:830):“翅趫,悄悄抬腿溜走狀。”
C.趐義為只,趫義為假裝。《漢語大詞典》:“趐,通‘啻’。只;僅?!迸e例為《詞話》第十四回:“一面分付丫鬟,從新房中放桌兒,都是留下伺候西門慶的。整下飯菜蔬細巧果仁,擺了一張桌子,吳大妗子知局,趐趫推不用酒,因往李嬌兒那邊房里去了?!?/p>
D.趐為趣之形誤,趫義為假裝。張惠英(1992:84-85):“知局趐,是‘知局趣’之訛。就是識相知趣?!?、趐’形近而訛?!薄摆埻疲米鳌畣掏啤?,假推、借故。戴校讀作‘趐趫推’,‘趐趫’不詞?!?/p>
E.趐趫義為小步快走。劉敬林(2008:65):“《集韻·小韻》:‘趫,趨走?!重斗钐烀O挛餮蟆返诙郏骸@香錢可是要緊的,你每祭祀罷了,各各趫之,我那里尋之?!愿髯远甲吡?。亦其證。準此,則《詞話》‘趐’取‘進’義,《廣雅·釋詁》:‘進,行也。’也就是走。‘趫’取‘趨走’義,‘趐趫’并列為同義連用,即小步快走。”
上列解釋,有的沒有提供依據(jù),如A解;有的雖然提供了依據(jù),但未免牽強,如B解,無論將“趫”理解為走,還是翹起,“翅走”“翅翹起”都跟“趕快離開”“溜走”扯不到一起;有的依據(jù)雖無問題,但只是孤立求解,仍屬假設(shè)。
其實,文獻中不乏可以印證“知局趐趫”的類似說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三:“若是這廝識局知趣,見機而作,恰是斷線鷂子一般,再也不來?!鄙衔脑疲骸按麃頃r,小道甕中捉鱉,手到拿來。只怕他識破局面,再也不來,卻是無可奈何?!贝死砻鳌爸帧绷x為看清局勢,釋為“知趣”是不妥帖的。明黃道周《廣名將傳》卷十一《馬燧》:“馬燧多才,知機識竅?!泵鞅МY老人《今古奇觀》卷三十八:“若不是知機識竅,硬浪的郎君,十個倒有九個著了道兒?!薄摆p”為“翅”的俗字,與“識”音近,“趫”“竅”同音,所以“趐趫”為“識竅”的音借,“知局趐趫”即“知局識竅”,“識竅”義為明白其中的門道。
《詞話》第三十三回:“這韓道國聽了,大驚失色,口中只咂嘴,下邊頓足,就要翅趫走?!薄稘h語大詞典》:“翅趫,猶起步?!狈鞘恰!俺嶷垺睘椤棒篝颉敝`,義為慌忙,有說另詳。學者們將“知局趐趫”之“趐趫”理解為“趕快離開”“抬腿溜走”主要是受了此例的束縛,殊不知此例本身就有訛誤。
雪綻盤盞兒,銀舌葉茶匙,梅桂潑滷瓜仁泡茶。(第十五回)
陳詔(1999:211):“梅桂潑滷,疑指玫瑰醬之類的玫瑰制品?!卑矗骸懊饭稹睘椤懊倒濉敝艚?。第七十二回:“點了一盞濃濃艷艷芝麻、鹽筍、栗系(絲)、瓜仁、核桃仁夾春不老海青拿天鵝、木樨玫瑰潑滷、六安雀舌芽茶?!薄都t樓夢》第三十四回:“只拿那糖腌的玫瑰鹵子和了,吃了小半碗,又嫌吃絮了,不香甜。”可知明清時期常飲用玫瑰滷。白維國(2015:379):“何謂‘木樨玫瑰潑鹵’?木樨即桂花,拌和玫瑰,用糖腌漬成鹵狀。鹵,濃汁也。用的時候加水化開,澆入湯液,是謂‘潑鹵’。”此說是?!皾姟笔悄靡后w沖倒的意思。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一:“老婆婆請小官人于中間坐下,自己陪坐,喚老婢潑出一盞熱騰騰的茶?!薄皾姴琛奔礇_茶。清王子固《眼科百問》上卷《第十五問》:“張仲景瀉心湯用此,謂苦以瀉心也,猶恐不能上達,又用滾水少蕩藥,如潑鹵之法,為丸則直下達而不能上升矣,烏可用乎?”從中不難得知“潑滷”的特點是用水沖蕩。“滷”指顏色深的汁。元佚名《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庚集《洗練》:“洗糨鐵力布法:擂松子肉,洗則滋潤不脆。糨時入好末茶少許,或煎粗茶滷搭色,入香油一滴,薄糊糨之?!薄按植铦F”指粗茶熬煮的深色茶湯、濃茶。“玫瑰潑滷”指把玫瑰醬用水沖調(diào)后的紅色滷子倒入茶水中。清梁清遠《雕丘雜錄》卷三《情話記》:“古人用茶法必以泡,今北方不知用法,惟以潑滷。夫滷以鹽液得名,不知何人創(chuàng)始也。”這表明明清時期茶水潑滷后飲用頗為流行。
白維國等(1995:437):“?,同‘紬’,音抽,綴集?!薄稛艟啊羝贰羟椤罚骸熬I涼釵:綴集各種顏色的頭釵。綢,同‘紬’(據(jù)《正字通》),綴集。……涼,通‘?!?,雜色?!保?4頁)“紬”釋為綴集的依據(jù)是《史記·太史公自序》:“卒三歲而遷為太史令,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彼抉R貞索隱:“如淳云:‘抽徹舊書故事而次述之?!☆佋疲骸椫^綴集之也?!边@里的紬是抽(選)取加以編輯的意思?!缎绿茣む嶒瘋鳌罚骸俺?,虔追紬故書可志者得四十余篇?!边@也是抽取編輯的意思?!凹棥本Y集的對象都是圖書,未見用于釵簪的情況,故此解未免牽強。
我們先來弄清什么是“涼釵”。各詞典未見收錄該詞,只見個別隨文解釋。
王余、李北星說“涼釵”是各種顏色的頭釵,“涼”通“椋”,義為雜色。按:“?!碑敒椤啊敝`?!稄V韻·陽韻》“:,牻牛,駁色?!庇帧堆崱贰埃?,牛色雜也。”此其所據(jù)。“涼釵”之名似最早見于明代。明張羽《靜居集》卷二《楚宮夏詞擬張籍》:“渚宮四面芙蓉開,碧水晴揺冰井臺。玉壺蔗漿光滿滿,當晝君王頻賜來。云綃半幅涼釵滑,援琴向風彈白雪?!鼻宄虝x芳《勉行堂詩集》卷四《聞歌三首》其一:“宛宛涼釵綴玉蟲,當筵卻步斂春風?!鼻尻惥S崧《迦陵詞全集》卷二十一《石州慢·夏閨》“:來往,一湖水氣,滿院蘭風,撲歸裙上,悄覺涼釵委枕,簟紋鋪浪。”可知“涼釵”是一種釵的名稱,而非泛泛的各種顏色的頭釵;而且“”字典籍罕用,不大可能作為后世頭飾的命名依據(jù)。
白維國等(1995:437):“涼釵,薄釵;細釵。也叫涼涼簪兒?!币龘?jù)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一回:“說著就把他四個用的那些順刀、鋼鞭、斧子、鐵尺之類拿起來用手里那把倭刀砍瓜切菜一般一陣亂砍,霎時削作了一堆碎鋼爛鐵,堆在地下,說道:‘小子,拿了去給你媽媽換涼涼簪兒去啵?!扁O是兩股,簪是單股,二者有別,但“涼涼簪兒”之名當與“涼釵”有關(guān)。關(guān)于涼涼簪兒的得名,齊如山(2010:107)解釋說:
涼涼簪作,用玻璃燒料做成婦女人所用各種簪環(huán)、首飾、戒指、條脫、紐扣等等,發(fā)往各處售賣。最初本盡由山東運來,后只運原料,在北京現(xiàn)做的也不少。這種手藝卻是日見發(fā)達。從前只靠貧窮婦女購用,后來研究改良,幾與真翠寶石等沒什么分別,于是闊人亦多用之。按“涼涼”乃“琉璃”之轉(zhuǎn)音,由“琉璃”第一步轉(zhuǎn)為“琉琉”,第二步轉(zhuǎn)為“涼涼”。如《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鄧九公說“拿去換涼涼簪”的,即系此物。現(xiàn)在叫“琉琉”的地方還很多。按琉璃一物風行已久,如《佩韋齋輯聞》卷三,宋咸淳末便有“滿頭多帶賈,無處不琉璃”之諺,即指此物。宋代《三朝政要》作“京城禁珠翠,天下盡琉璃”。意系“琉璃”乃“流離”雙聲疊韻也,則改為“琉琉”或“涼涼”。則“涼涼”二字或因避“流離”之故,亦未可知也。
可知“涼涼簪”是用玻璃制作的簪?!稘h語大詞典》:“涼涼簪兒,以玻璃為飾的簪子?!苯?。不過齊如山說“涼涼”是“琉璃”的音轉(zhuǎn)則不可靠。古有“涼簪”之稱。唐溫庭筠《溫庭筠詩集》卷二《春愁曲》:“涼簪墜發(fā)春眠重,玉兔煴氤柳如夢?!痹獏蔷翱端幏块猿肪硪弧稊M李長吉十二月樂辭·四月》:“涼簪墮發(fā)初破睡,粉痕淺護修蛾綠。”明楊基《眉庵集》卷二《宜秋軒桂》:“金樽滟泛綠色酒,翠袖涼簪寶妝髻?!薄皼鰶觥睙o疑是“涼”的重疊,猶“毛蟲”疊稱為“毛毛蟲”之類。涼簪是用玻璃制作的簪,涼釵自然是用玻璃制作的釵。比起金屬材質(zhì)的釵,玻璃釵的特點是光滑明亮,故《楚宮夏詞擬張籍》云“涼釵滑”,《詞話》中說“頭上飛金光耀日”是形容其晶瑩閃亮?!帮w金”謂涼釵上灑了金粉。明末董說《西游補》第二回:“城頭上一面綠錦旗,寫幾個飛金篆字:‘大唐新天子太宗三十八代孫中興皇帝?!卑拙S國等(1995:437):“飛金,金箔制成的飾物??少N在鬢發(fā)上。也可黏在畫箋、食品上?!蔽吹?。這里的“飛金”是針對“涼釵”而言的,不能理解為與釵無關(guān)之物。
玻璃釵簪稱為“涼”,大約是相對于玉的溫潤而言的,玻璃初摸上去有清涼的手感,故稱為“涼簪”“涼釵”,以區(qū)別于“玉簪”“玉釵”。
古人常說釵頭花樣的制作為“雕”。宋王珪《華陽集》卷五《宮詞》:“翠鈿貼靨輕如笑,玉鳳雕釵裊欲飛?!彼螚钊f里《誠齋集》卷三十四《道旁雨中松》:“莫信秦人五大夫,一生清苦不敷腴。也將青玉雕釵子,一一釵頭綴雨珠。”元張翥《蛻庵詩》卷一《宮中舞隊歌詞》:“白玉雕釵燕,黃金鑿步蓮?!彼未詠聿A罪楊H為流行。宋佚名《宋季三朝政要》卷四:“咸淳五年……禁珠翠,都人以碾玉為首飾。宮中簪琉璃花,都下人爭效之。時有詩云:‘京城禁珠翠,天下盡琉璃?!辈A系幕右残枰耒U。宋朱勝非《紺珠集》卷六《自然灰》:“凡雕刻琉璃,先以自然灰煮令軟。其灰出于南海間?!泵鳒@祖《虞初志》卷二《柳毅傳》:“雕琉璃于翠楣,飾琥珀于虹棟?!薄啊笔恰皫巍钡乃鬃?,“幬”《廣韻·號韻》音徒倒切,與“雕”近似,故《詞話》的“”當是“雕”的音借。“涼釵”與“剪春娥”適相對仗。
把竹山氣的臉臘茶也似黃了。(第十九回)
“茶”崇禎本改作“查”,介休本校改亦作“查”,戴鴻森校點本、陶慕寧校注本改作“蠟渣”。《詞話》中另有“蠟楂”“蠟查”。第五回:“王婆當時就地下扶起武大來,見他口里吐血,面皮蠟楂也似黃了?!钡诰攀兀骸澳茄┒鸹5哪樝灢橐菜泣S了?!薄稘h語大詞典》:“蠟渣,亦作‘蠟查’‘蠟楂’。蠟經(jīng)過提取后剩下的渣子,色白或黃。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一折:‘但聽一聲催戰(zhàn)鼓,臉皮先似蠟渣黃。’”看來大家之所以?!安琛睘椤安椤被颉霸?,是將本字認作“蠟渣”。然而古代也有“蠟茶”一詞。宋程大昌《續(xù)演繁露》卷五《蠟茶》:“建茶名蠟茶,為其乳泛湯面,與镕蠟相似,故名蠟面茶也,《楊文公談苑》曰‘江左方有蠟面之號’是也。今人多書蠟為臘,云取先春為義,失其本矣?!彼翁粕魑ⅰ蹲C類本草》卷十三《茗》:“閩中唯建州、北苑數(shù)處產(chǎn)此,性味獨與諸方略不同,今亦獨名臘茶?!毕灢栌悬S白兩種。明周宗建《周忠毅公奏議》卷四《酌議遼餉疏》:“綿絹一項歲費銀一十四萬八千有奇,黃白蠟茶一項歲費銀三萬四千有奇?!惫省跋灢琛币脖扔鼽S色。南宋楊萬里《蕈子》詩:“蠟面黃紫光欲濕,酥莖嬌脆手輕拾?!泵鲄握稹缎露σ妥V》卷六:“爐高七寸八分,……六煉洋銅鑄成,重十兩七錢,周身蠟茶色?!薄跋灢枭敝更S銅色。民國楊鍾羲《雪橋詩話》續(xù)集卷四:“三代及秦漢間器,流傳世間歲月浸久,色微黃而潤澤者曰蠟茶色。”由此說來“蠟茶也似黃”的說法似也能通。由于古人“多書蠟為臘”,所以寫作“臘茶”也無可厚非。
不過,“蠟茶”雖然也可用來比喻黃色,但未見用來比喻因驚嚇或氣惱而臉色發(fā)黃的,用蠟渣比喻的則多見。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二:“一個走不迭和尚,被小校活拿,唬得臉兒來渾如蠟滓,幾般來害怕?!薄跋炞摇奔聪炘?。《詞話》作者的方言中比喻臉黃時不大可能既說“蠟渣”又說“蠟茶”。所以,綜合考慮,“茶”為“渣”之音借的看法更為切實。
卻說蔣竹山提刑院交了銀子出來,歸到家中,婦人那里容他住,說道:“你還是那人家哩?只當奴害了汗病,把這三十兩銀子問你討了藥吃了。你趁早與我搬出去罷,再遲些時,連我這兩間房子尚且不夠你還人。”(第十九回)
梅節(jié)(2004:93):“你還是那人家哩,七字崇本無,以費解刪去?!恰瘧?yīng)為‘欠’之形誤?!ā瘧?yīng)為‘的’?!贝苏f臆改過多。疑“那”為“男”之音借。“那人家”即男人家?!澳氵€是那人家哩?”意為你還是個男人嗎?第七回:“為女婦人家,好吃懶做,嘴大舌長,招是惹非,不打他,打狗不成?”“女婦人家”即婦人家,可為“男人家”之參照。
見婦人穿著一身大紅衣服,直捉捉吊在床上。(第十九回)
梅節(jié)(2004:93):“‘捉捉’崇本作‘掇掇’。陳詔在注釋中正為‘挺挺’,是?!卑矗焊臑椤岸薅蕖薄巴νΑ本鞘牵白阶健碑敒椤按链痢币艚?。戳有插、豎立的意思。元佚名《馮玉蘭夜月泣江舟》第一折:“你這船開到河心里弄翻了,倒把桅竿直戳下泥里去,這不是打筋斗?”《腹地》:“茅房旁邊戳著幾捆秫秸。”(35頁)引申為豎直義。今仍有“直戳戳”之語?!缎湃巍罚骸靶』镒恿⒚钾Q眼,直戳戳站在眾人面前,毫不懼怕。”火仲舫《花旦》(下):“紅立貴沒等三寶走進大門,就一溜小跑步到了窯門前,一推,窯門被啥東西擋著。三寶趕來打開手電筒一照——媽喲,一個人直戳戳地吊在門框上?!保?頁)《三程隨筆》:“娘兒倆直戳戳站著不說話?!保?14頁)
初來時同眾家人媳婦上灶,還沒甚么妝飾,猶不作在意里。(第二十二回)
“作”文意不通,各本沒有校釋,當為“著”之音借,義為放。第二十六回:“傳出去休說六鄰親戚笑話,只家中大小把你也不著在意里。”第二十七回:“那西門慶聽了也不著在意里?!钡诹嘶兀骸霸瓉碇徽J的他家漢子,倒把客人不著在意里?!币舱f“不放在意里”。第四十三回:“你說你這般把這一個半個人命兒打死了,不放在意里。”均其文例。
動人春色嬌還媚,惹蝶芳心軟意濃。(第二十八回)
梅節(jié)(2004:136):“‘意’劉改‘又’,非?!洝瘧?yīng)為‘轉(zhuǎn)’之誤。第七十七回重出作‘惹蝶芳心軟欲濃’,‘欲’為‘意’之音誤,‘軟’亦‘轉(zhuǎn)’之誤。”上句“嬌”“媚”義近,下句“軟”“濃”義近,故常并舉。第二回:“軟濃濃白面臍肚兒?!钡谒幕兀骸肮呐钆?,軟濃濃?!鼻蹇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诙觯骸澳憧疵峰X已落,柳線才黃,軟軟濃濃,一院春色,叫俺如何消遣也?!彼浴败洝辈皇恰稗D(zhuǎn)”之誤。該句應(yīng)該是“軟欲濃”,與“嬌還媚”對仗?!耙狻睘椤坝敝艚琛?/p>
到后邊對你春梅姐說有梅湯提一壺來,放在這冰盤內(nèi)湃著。(第二十九回)
白維國(2005:8):“湃 b á,把食品放在冰或冷水中使變涼。”各家釋義一致,但在注音及詞源方面有異議。徐世榮(1990:9):“拔b á,謂夏季用冰或冷水浸泡食物,使之變涼而爽口?!都t樓夢》三十一回曾用‘湃’字,晴雯把果子‘湃在水晶缸里’,疑即‘拔’的來源。北京土音中不少減去韻尾之例,如:‘苤藍’的‘藍’變讀,‘揩油’的‘揩’變讀等?!取?b á,也有可能。”許寶華等(1999:6295):“湃,用冰或涼水鎮(zhèn)物使冷。北京官話?!苯癖本┰捴斜鶝隽x之湃并不讀。冰涼義作拔早見于元末明初,資歷可能比湃還要老?!对纠掀虼蟆罚骸澳銓⒘蠐瞥鰜恚渌锇沃??!保?418-1450頁)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八十二回:“走的通身是汗,坐著吃冰拔的窩兒白酒?!彼园蝸碜耘鹊恼f法有問題。日本釋空?!蹲`萬象名義·水部》:“湃,普辨反。水勢?!薄氨妗碑敒椤鞍荨敝握`?!洞髲V益會玉篇·水部》:“湃,普拜切。滂湃,水勢也?!逼瞻萸薪褡x,與冰涼義之湃無關(guān)。拜古代也有拔的讀音。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拜,假借為拔?!薄对娊?jīng)·召南·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编嵭{:“拜之言拔也。”因此,湃估計也有拔的讀音,故冰涼義或作拔,或作湃,但湃、拔都非本字,其本字應(yīng)為冹(參楊琳,2011:105-106)?!队衿べ俊罚骸皟?,寒冰貌?!薄稄V韻·月韻》:“冹,寒冰。”《集韻·勿韻》:“冹,寒也?!绷碛袥o字?!短祈崥埦怼罚ㄊY斧印本)第二十九頁:“沷,《說文》云:寒水?!薄队衿に俊罚骸皼o,寒也?!眱臁稄V韻》有方伐切,沷《玉篇》音府伐切,二字音義相同,應(yīng)為異體關(guān)系。冹古今不見用為名詞冰義,應(yīng)為形容詞,義為冰涼、寒冷,前人訓為“寒冰貌”“寒也”都是正確的,“寒水”當為“寒氷”之誤,“寒冰”則是脫漏了“貌”字。
引用書目
《猜燈謎賞詩詞》,江更生,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稛艟啊羝贰羟椤罚跤?、李北星,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腹地》,王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85年?!稘h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1年?!痘ǖ罚鹬亵?,寧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靈魂戰(zhàn)記》上卷,何子丘,海洋出版社2005年?!度⑶?,隋樹森編,中華書局1964年。《生活之歌》,王嘯天,延邊大學出版社2011年?!度屉S筆》,程思遠等,河北大學出版社2016年?!段鲗幏窖栽~語匯典》,朱世奎主編,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缎湃巍?,陳忠實,《陜西日報》1979年6月3日?!吨腥A羅氏通譜》第五冊,羅訓森主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