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8日,以“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為主題的展覽在南京博物院(以下簡稱“南博”)揭開帷幕。這批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231件(套)共計1406件公元紀元前后的珍寶自2006年起輾轉(zhuǎn)11個國家26家博物館,在世界范圍內(nèi)巡展,帶來了一場阿富汗古代文明展示和研究的熱潮。
阿富汗位于中亞的中心位置,它曾被來自東西方的各大帝國先后統(tǒng)治過,包括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古印度的孔雀王朝、大唐帝國、蒙古帝國等。交融的文化,也在這里碰撞出異彩紛呈的故事。此次展出的展品囊括了黃金王冠、寶石吊墜、青銅塑像、牙刻壁飾和玻璃器皿等,來自阿富汗的四個遺址,分別對應(yīng)了四個歷史時期:青銅時代的法羅爾丘地遺址、希臘化時期城址阿伊哈努姆、月氏人入侵至貴霜王朝建立之前的游牧民族王陵蒂拉丘地、貴霜王朝貝格拉姆古城址,其原料、造型、工藝體現(xiàn)了希臘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等不同時代諸多文明的特征,突出了阿富汗在歐亞大陸古代文明傳播和交融上的獨特角色。展出的金器主要出土于俗稱“黃金之丘”的蒂拉丘地,有重量超過1公斤的金腰帶、精雕細琢的金盤羊和樹形步搖及華麗的胸針、耳墜、靴扣等。展覽取名“金色阿富汗”,除了突出這批黃金制品外,也是為了表現(xiàn)阿富汗在歐亞古代文明十字路口如金子般奪目的地位。
此次展覽較以往有不少新的嘗試:在前期展覽的基礎(chǔ)上,對展板內(nèi)容做了整理與補充,充實文物信息,為觀眾闡釋它們的“前世今生”;在展覽設(shè)計上,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蜂巢”主題,無論是展廳空間布局、展柜的樣式,還是墻面背景,都采用了相互連接、無限延伸的“蜂巢”元素,用最少的材料去建造一個最寬敞的空間,讓考古展覽陳設(shè)更富藝術(shù)性,同時也象征著多元文明交織融合不斷延伸發(fā)展的狀態(tài)。
地處亞洲心臟地區(qū)的阿富汗,至今戰(zhàn)火不斷。戰(zhàn)爭對這個國家擁有的璀璨歷史與絢爛文物造成的破壞不可估量。此次南博展也是中國大陸巡回展的最后一站。展覽位于南博特展館三樓11展廳,展期至10月9日,展覽票價50元。
(南京博物院)